1、Anny Frued,安娜弗洛伊德(18951982),是弗洛伊德6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当安娜还是一个孩子得时候,她就开始对父亲描述自己的梦,而其中几个梦被弗洛伊德写进了梦的解析 13岁,参加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星期三讨论会 1912年,17岁,安娜在维也纳担任小学老师 阅读了父亲的书,并与他讨论精神分析用语的含义 23岁,弗洛伊德对安娜进行精神分析 3年 1923年参与临床实践 19251928年曾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并担任过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名誉主席,安娜始终珍藏着对父亲的崇爱与依恋,她终生未婚,一直陪伴在父亲的身边,是父亲的秘书,发言人,朋友以及护士等等。她一生从事儿童分析工作,
2、是儿童分析心理学的先驱和权威.,1936年,在弗洛伊德80岁生日的那一天,安娜把自己的新作自我及其防御机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父亲。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虚弱的老人,面临着家乡即将被纳粹占领的危险,为了保护女儿,在流亡途中他把女儿称为“安娜安提岗”。,为什么是安提岗?因为在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在库洛诺斯中,正是孝顺勇敢的安提岗手牵着患病瞎眼的父亲,为他引路。,安娜对她父亲来说是一个勇敢忠诚的伙伴:“正是安娜弗洛伊德坚定地成为她受伤父亲的秘书、密友、代表、同事及护士。她成为他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对抗死亡的盟友。”(Gay,1988,P.142),1950年,安娜被授予克拉克大学的名誉学位,她
3、父亲也曾在1909年时被授予过的。这是安娜的第一个大学学位。接着,她又被授予其他几个大学的名誉学位,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在献身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分析近60年之后,安娜在1982年3月1日中风,并于10月9日去世。,由安娜开创的自我研究,被其他人继承并发展为众所周知的自我心理学。艾里克艾里克森(19021994)在他的著名论著童年与社会中,描述了自我是如何通过贯穿一生的心理社会(psychosocial)(不是心理性欲)发展的8个阶段而获得力量的。顺便提一下,正是安娜为艾里克森做过自我分析,使他取得分析师的资格。,儿童心理分析,分析儿童和分析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儿童不能像成人
4、那样回忆早期的创伤性经历。相反,他们所展现出的是正在发生的成长经历。 儿童反映出的这些问题阻碍了他们正常的成长。 童年期的问题不是伊底、自我和超我之间冲突的反映,而是反映了由儿童期向青少年期和成年期过渡中的脆弱之处。 这种差异使安娜在进行儿童分析时更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发展线索:描述儿童由依赖外部控制到能够控制内外现实这一逐步的转变过程。是儿童适应生活要求的努力,不管这种要求是情境性的、人际的,还是个人的。描述正常的发展过程,因此可被用来作为界定顺应不良的参考框架。,发展线索的主要特征: 从依赖到情绪上的自我信赖 从吮吸动作到正常的饮食 从大小便不能自控到自控 从对自己的身体管理不闻不问到负起
5、责任 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建立友谊关系 从游戏到工作,自我心理学,1923年,自我与本我 自我代表心理的三个基本心理成分之一。通 过筑起防御,在现实面前引导和控制内部驱 力带来的压力,自我是否是要逐步、渐进的发展的? 自我是先天决定的,还是环境影响的? 自我是否受到抚养者的影响? 力比多与自我有何异同,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师任务的转变 精神分析师的兴趣是把无意识体验意识化,是无意识本我冲动所热望的解放者精神分析师不再像是从战壕后面解救俘虏,而是对文明进行全面进攻,那些无意识的防御如果没有被毅然公开,将严重削弱精神分析的治疗效果 分析师不是要一直等到病人自由联想受阻后,再去解释假定的潜在本我内容,而是
6、需要主动的辨别联想内容中的精巧防御操作。 分析治疗的焦点需要从追寻本我冲动,转移到意识以外的自我工作,区分防御性交流与非防御性交流并不容易 “当明显有什么东西被错过时,我们只有在后来才能意识到它” 在自我心理学发展前,精神分析的目标是释放被囚禁的能量,而今则是要改善防御,并促进自我功能的发展,安娜对于防御机制的研究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尽管自我的功能很多,但其防御功能却是主要的.它们直接和自我的强度,性质紧密相关,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一方面,它具有诊断的意义,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往往要借助防御机制的识别;另一方面质对防御机制是识别阻抗,突破阻抗的重要方法。,埃里克森(1
7、902-1994),1902年 德国法兰克福 Erikson的父亲是丹麦人,在他出世前父亲就抛弃了母亲。三年后,母亲改嫁给一位德国犹太儿科医生,并一直隐瞒Erikson的身世。青少年时期,Erikson得知真相(他是一个私生子),生活在一个犹太人家庭里,但却同时保留了他生父的许多生理特点: 高个子、金发、蓝眼。 “在我父亲的教堂里,他们叫我异邦人,而在同学中间,他们叫我犹太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 Erikson不知道该忠诚于德国还是忠诚于他的祖国丹麦。,天性聪颖,智力超群,但中学毕业后,不再接受正式教育,成了一个艺术家,并在后来的几年中在欧洲游历。 布罗斯伯林厄姆安娜 1929年,维也纳,精神
8、分析学校 到达维也纳,接受了安娜弗洛伊德分析,开始从事儿童精神分析的工作。,精神分析的扩张:从内部世界转向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心理病态转向常态,从成年患者转向儿童。 1933年移居美国:接触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格雷戈里.贝特森等文化人类学家,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 (1958),儿童与社会 (1950),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 (1969),新的同一性维度 (1973),同一性与生命周期 (1980),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 (1968),Erikson 赋予了自我许多积极的特点:信任、希望;独立性、意志;自主性、决心;勤奋、胜任;同一性、忠诚;亲密、爱;创造、关心;
9、统整、智慧凡是具有这些特性的自我都是健康的自我,它能对人生发展的每一阶段所产生的问题加以创造性地解决。,“人类生存在错综复杂社会里,如果没有自我同一性感就没有生存感。同一性的剥夺能导致残杀。” 同一性和生命周期,Identity,一种内在的整 体感,产生于 的潜意识 整合作用。,意识中一个人 的身份感和独 立性。,潜意识追求一 种过去与未来 之间的性格的一 致性和连续感。,对群体理念和身 份保持内心的共 一致。,认同源于自身与父母分离时做的努力,停止依赖的父母,决定自己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追逐什么样的生活目标 认同的获取需要努力,而且认同获取失败风险是持续存在的,并会导致角色混乱。,同一性危机,
10、只有内在零星的,少数量的同一性感,或者感受不到一个人生命是向前发展的,不能获得一种满意的社会角色或职业所提供的支持。,同一性在 甘 地 生活中的作用,心理历史分析方法(1969)Gandhi在不同时期的衣着反映了他为达成某种同一性的努力英国求学:头戴礼帽、身穿黑色大衣 参加交际舞培训班,学习上流社会的交际技能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运动后Gandhi穿着与印度民众完全一样:戴方形披巾、穿缠腰布,指在更广的历史活动和历史背景中对个人 人格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学+历史学)(个体生活+集体生活),甘地的真理: 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Erikson,成年后期 自我完善对失望,成年中期 繁殖对停滞,
11、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运动性器官阶段 主动感对内疚感,潜伏阶段 勤奋对自卑,肌肉肛门阶段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口腔感觉阶段 本信任对不信任,Erik Eriksons 8 Stages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渐成论原则 自我的力量可以克服危机,抵御停滞和倒退的力量,不断趋于完善。 虽然一般倾向上讲,人有克服危机的固有能力,但实际的结果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里社会经验。 “危机” 发展中的转折点 积极解决 增强自我的力量消极解决 削弱自我的力量 八个阶段相互联系,贯穿终生,Erik Eriksons 8 Stagesof Psyc
12、hosocial Development,斯皮茨(Rene A. Spitz),1887出生于维也纳 1910获匈牙利皇家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101911曾聆听弗洛伊德的教诲 一战期间在奥地利军队从事医疗服务 19331938任职巴黎精神分析研究所 19501952任纽约精神分析协会副主席,Rene A. Spitz ,18871974,斯皮茨(Rene A. Spitz),1957是与否:论人类交往的发生 1959自我形成的发生场论 1965生命的第一年 此外还有多篇论文,斯皮茨(Rene A. Spitz),研究方向:发展问题,对于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他采用一种微观观察研究策略,着重分析
13、了生命第一年的发展状况 研究方法:倡导对婴儿和儿童进行直接的观察,把对儿童的观察资料拍摄成影像他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先驱 研究对象:一出生就被遗弃的婴儿,人类天生可能具有潜能,如果缺乏与另一个人的心理链接,潜能必将无法实现,对弃婴的研究:生理需求能得到满足,但可持续性的养育性互动被剥夺,他们无一例外变得抑郁,孤僻,体弱多病。,情绪饥饿超过三个月:眼睛协同能力就会衰退,出现活动迟滞,幼儿愈发变得无精打采 满两周岁前:三分之一的孩子会死亡。 活到四岁的幸存者:几乎不能坐立言行。 母亲在最初三个月回来:情况会好转。,如果缺乏与有爱心的养育者接触,导致的结果是致命的。 如果食物不是重要的,那么养育者提供的
14、到底是什么? 外界环境如何影响内心的发展?,假 设,客体:本能冲动的目标,通过它,本能张力得以释放。 斯皮茨:除了力比多目的之外,还有一组能力,与力比多的寻求快感相平行,在自我中起源并发展,就是个体能逐渐发展出关爱的感觉和深度愉悦的个人接触。,心理融合,出生后,婴儿跟母亲处在一种心理融合的状态,延续着在子宫时与母亲的心理寄生关系,婴儿和母亲像连体人。如果突然分离,或者婴儿渐进独立的过程被剥夺,婴儿都会有灭顶之灾。 婴儿好比是恢复视力的盲人:被大量刺激所淹没,复杂的互动模式,在母婴之间发展出一种“对话”。 母亲使用一种整体感觉系统,通过躯体接触、身体紧张、体态、动作、节律、语调与婴儿交流,婴儿是被动接受的,他会强烈的被母亲所创造的情感气氛所影响:这里安全嘛?这样好吗?这是事物嘛?这个可怕吗?通过这种交流,婴儿渐渐建立了自己感知能力的地基。,发展指标,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婴儿发展起了一种自我能力,表明内部心理越来越复杂,三个月时候:微笑反应,第一个社会性反应,八个月时:陌生人焦虑(对母亲不在的警觉),十五个月:开始掌握不,婴儿从与母亲的嵌合中,逐渐脱身,建立独立的身份和个人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