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青年人心理,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 青年智力的开发 青年道德的修炼 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人生阶段划分(一般而言,有个体差异) 婴儿期(出生1、1.5岁) 幼儿期(1、1.55、6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2、1315、16岁) 青年期(16、1725、30岁) 成年期(25、3055、60岁) 老年期(55、60岁死亡),青年期是人生关键期,青年期是完成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成熟的时期,人生许多重大的决定是这个时期完成的。古语云:三十而立。 人生的路似乎很漫长,而关键只有几步。 青年期人生任务:立业、成家、报效祖国、服务人类。(自立自强,为国为民) 青年
2、兴则国兴,青年强则民强。,当代青年(共和国第5代)的心理(行为)特点,意识现代,精力充沛(主体独立、批判创新、竞争合作、自由民主) 个性张扬,思想前卫 兴趣广泛,消费超前 价值多元,信仰迷失 情绪动荡,情感丰富 目标远大,意志薄弱 行为复杂,自我矛盾 心理视窗:青年人心理成熟的十条标准,青年智力的开发,培养观察力 加强注意力 锻炼记忆力 发挥想象力 锤炼思维力 发展元认知能力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情商等) 此外,还要加强时间管理,合理地进行竞争与合作,做好选择,走向成功!,青年道德的修炼,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核心是价值观。 青年社会公德的修炼
3、 爱情道德的修炼 家庭道德的修炼 职业道德的修炼 (说理教育,情感陶冶,榜样示范,道德评价),青年的恋爱和婚姻,恋爱向来被看作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但是根据调查,在回答:“大学期间谈恋爱主要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28.3%的大学生选择“体验爱情的幸福”;37.6%选择“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11%选择“将来结婚成家”;9.8%选择“赶恋爱风的时髦”;13.3%选择“不知为了什么”。其中,把恋爱动机指向恋爱过程的“体验爱情幸福”和“充实大学阶段生活”共占65.9%,而把恋爱动机指向婚姻的“将来结婚成家”只占11%。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
4、意。,什么是爱情,爱情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它不同于其他情感,有其自身特点:有物质与感情基础、有相互吸引的魅力、忠贞性、与性不可分、爱情需要责任,还要承担义务。,什么是婚姻,由两个不同性别的人(以爱情)为基础组成的,以规范性行为及繁衍后代为目的的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人类学通论 思考:? 什么叫真实的爱情?真心可以相爱 什么叫幸福的婚姻?合适才可结婚 爱到恰到好处,结婚赢得幸福!,案例:柏拉图的问题,柏拉图突然不知道恋爱是什么?于是他去问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指着一片麦田说:从这
5、里走过,去挑一支你最喜欢的麦穗,并摘回来,但不许回头看。柏拉图就这样走过去了,这里很多很多优质的不同种类的麦穗,他没回头,回来的时候手里却什么都没有。 然后他再问,那什么是婚姻?于是,亚里斯多德带他到一个森林,对他说:在这个林子里砍一棵树回来,也不许回头看。柏拉图就按照亚里斯多德的话做了,林子里有很多很多树,有的高大茁长,有的造型优美,他没有回头,带回来的却是最普通不过的小松树。,爱情与友谊的关系,相联系之处:爱情的基础是异性间的友谊、爱情是更高层次的异性友谊、爱情是特定含义的友谊,它不排斥友谊 不同点:支柱不同,友谊理解,爱情感情;地位不同,友谊平等,爱情一体化;体系不同,友谊信赖,爱情不安
6、;心境不同,友谊满足感,爱情欠缺感,恋爱年龄标准,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 二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的差距 三是性心理的成熟程度 四是生理发育的完善状况,成熟爱情要素,生物因素:年龄、外貌、健康因素 经济因素:收入、创收开支方式、挣钱的潜力 社会因素:家庭、父母婚姻状况、对方童年是否幸福,受教育程度(生活经历,是否门当户对) 心理因素:自尊心、自主能力、同情心、性人格完整 哲学因素: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恋爱心理,所谓恋爱心理一般指的是恋爱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 恋爱心理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时期:异性疏远期 、异性向往期 、异性接近期 、恋爱期 尽管大学生的恋爱经历各不相同,有其差异性,但一般来讲,
7、大学生的恋爱大致会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理想对象建构阶段;现实对象确定阶段;激情热恋阶段;心理相撞调适阶段;感情平静阶段 。,大学生恋爱的基本心态,用爱情为事业润色 靠爱情逃避失落与弥补孤独 “赶班车”似的虚荣心态 好奇心驱使下的尝试心态 以恋爱为游戏的心态,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维度,性的发育与成熟是大学生恋爱发生的生理基础维度 主体心理发展到恋爱期是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维度 大学校园内提供的有利的男女交往环境、较为开放的性爱文化气氛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则是大学生恋爱的社会环境维度 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恋爱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
8、结果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大学生恋爱可能会产生的危害,一是可能会影响恋爱双方的身心健康 二是可能会影响学业成绩,误失人生与事业发展的“黄金期” 三是可能会影响人际交往与班级团结 四是可能会遭受失败,甚至铸成终身大错,影响以后的爱情道路 五是会提高生活消费,增加经济负担,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单恋与爱情错觉 恋爱动机不端正 不正当的恋爱现象 失恋 心理视窗: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社会主义社会恋爱的道德要求,事业第一,爱情第二 (相结合互促进) 自由恋爱,谨慎选择 尊重人格,真诚相待 排除附加因素,讲究举止文明,培养健康恋爱心理与行为的途径,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还应积极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遵守恋爱的道德规范与有关的法律制度,坚决摈弃世俗的偏见,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不正当的恋爱心态等的消极影响,在恋爱行动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