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温度及物态变化,解读考点)年份 题型 题号 考查点及如何考查 分值总分2017 选择题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8 物态变化:考查由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自然景观 3分2016 选择题 7 物态变化:物质状态由液态变 成固态为凝固 3分2015 选择题 8物态变化:考查了熬制糖水的过程中,糖水内的水是在低压下沸腾汽化成水蒸气的物态变化3分,知识梳理)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_物体冷热程度_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液体的热胀冷缩_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_冰水混合物_的温度规定为0 ,_沸水_的温度规定为100 。0 和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
2、份就是_1_,读作_1摄氏度_。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来源:学优高考网(1)首先要观察所用温度计的_量程_,知道它的_分度值 _。(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全部浸入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_容器底_或_容器壁_。(3)待温度计的示数_稳定_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_,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_上表面_相平。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3542_,每小格表示_0.1_。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_从被测物体中拿开 _,第二次使用时要_用力向下甩几下_。熔化与凝固1晶体熔化名称 内容熔化前 吸热、温度_升高_,呈现_固_态熔化过程 吸
3、热、温度_不变_,呈现_固液共存_态熔化后 吸热、温度_升高_,呈现_液_态续表名称 内容熔化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还能继续吸热易错点提示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判断是否属于物态变化,关键是看物质是否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温度等于熔点的晶体物质的状态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呈现固液共存状态,熔化时间是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的时间,并不是加热的时间2.晶体凝固名称 内容凝固前 放热、温度_降低_,呈现_液_态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_不变_,呈现_固液共存_态凝固后 放热、温度_降低_,呈现_固_
4、态凝固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2)还能继续放热晶体在凝固前后都放热,温度都降低,而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等于凝固点的晶体物质的状态具有多样性,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易错点提示晶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都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却是变化的汽化与液化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名称 蒸发 沸腾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发生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吸热 达到沸点、吸热影响因素 表面积、温度和空气流速 气压过程特点 蒸发致冷 吸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水沸腾前气泡由下往上越来越小,水沸腾时
5、一直吸热温度不变,气泡由下往上越来越大易错点提示沸点跟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无关,跟气压有关2液化名称 内容液化方法 (1)_压缩体积_;(2)_降低温度_实例 雾、露、烧水冒出的“白气”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光靠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所有的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可以加热物质易错点提示“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悬浮在空气中雾状的小水珠,“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蒸气是气体,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升华与凝华名称 升华 凝华特点物质在升华的过程中_吸热_,可以_降低_环境的温度物质在凝华的过程中_放热_,可以_提高_环境的温度实例 衣箱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 或消失 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的
6、冰花生活中的应用 制造舞台上的薄雾、人工降雨等 制造“雪景”,真题回顾)1.(2017贵阳中考)水的物态循环造就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象中 ,因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D ),A.长长的冰凌) ,B.雪白的雾凇),C.丝绒般的霜) ,D.晶莹的露珠)【解析】冰凌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所以A 选项错误;雾凇和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草叶上形成的,所以B 、C 选项错误;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选D。2(2016贵阳中考)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 ,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B
7、),A.草叶上的露珠) ,B.屋檐下的冰凌),C.树叶上的白霜) ,D.旷野上的白雾)【解析】露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A 选项错误;冰凌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所以B选项正确;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所以C选项错误;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 B。3(2015贵阳中考)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这是由于熬制过程中 ,糖水内的水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致( C )A凝固 B升华 C汽化 D熔化【解析】对于糖水来说,糖的含量越多、水的含量越少,则糖水越甜。在熬制糖水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它加热,糖水中的水吸热后汽化,致
8、使糖水中糖的含量没有改变,但水的含量减少,所以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故选C。4(2013贵阳适应卷)我们常会看到清晨的河面弥漫着一层薄雾 ,如图所示。这层雾是由于河水蒸发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A )A液化B凝华C汽化D升华【解析】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了液态的小水珠,这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过程。故选A 。5(2016贵阳适应卷)小健利用如图1中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水沸腾的特点”。(1)安装该装置时,各器材应按照_自下而上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是通过_热传
9、递_的方式提高水的内能。某时刻温度计内的液柱位置如图 1中乙图所示,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眼睛应从_B_(选填“A”“B”或“C”)处观察,此时水的温度是_85_。(3)继续加热,当观察到附着在杯底的气泡开始上升( 如图2中甲图所示),小健认为水沸腾了,他读出此时的温度是92 ;当杯内大量气泡上升并在水面处破裂时 (如图2中乙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97 。他能否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就得出“水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结论?_不能_(选填“能”或“不能”) , 你判断的依据是_根据有气泡上升就判断水开始沸腾是错误的,所以92_并非沸腾时的温度_。【解析】在做水沸腾的实验时,为了方便实验,装置
10、应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水的温度上升是因为吸收了酒精灯火焰的热量,属于热传递;水沸腾并不是从水冒泡开始,而是水的温度不再上升。,跟踪练习)1.(2017兰州中考)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2(2017黄石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冬天在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 ,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 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
11、面冒出的 “白气”3(2017云南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B )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 B C D4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 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 ,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C )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5(2017山西中考)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 ,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12、B )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6(2017威海中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7(2017成都中考)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8(2017泰安中考)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_37.8 _。9(2017 海南中考 )六月初, 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 ,此温度_高于_( 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_汽化_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