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15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2017新题赏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01875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15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2017新题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15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2017新题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15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2017新题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15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2017新题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15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2017新题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五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 2017新题赏析题一: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的火焰熄灭C.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题二: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来源:学优高考网题三: 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

2、相同,物理性质不同B. 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C. 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D. 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题四: 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通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液态氧,然后汽化成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为物理变化B. 液氧变成氧气时氧分子的体积变大C. 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D. 所得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题五: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 A. 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B. 将一定量的不饱和 KNO3 溶液恒温蒸发水C. 向一定量 CuSO4 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D. 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3、(甲加少量 MnO2)题六: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题七: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_。(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或_。实验完成后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是_,该操作中除了用到玻璃棒、烧杯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 来源:学优高考网题八: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来源:gkstk.Com(1)标号为 e 的仪器名称是 _ (2)用 2KMnO4 K2M

4、nO4+MnO2+O2制取 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制取 3.2 g O2,理论上至少需要 KMnO4_g;检验 O2 收集满的方法是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并用排空气法收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上图中的 a、b、h、i、j、m 和_。 题九: 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使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 _。 (2)请仔细分析装置 A 的特点,推测所用的制氧气的方法是_(填 a、b 或 c) ;采用方法 c 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填 A 或 B) 。 (3)为

5、检验装置 B 中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 (4)采用装置 A 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 (5)写出方法 b 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 。 题十: 实验室可选用如图所示仪器、装置及药品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提供的药品,你认为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仪器、装置有_(填字母) ; (2)甲同学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装有 MnO2 的试管中,乙同学把 MnO2 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你认为_同学合理些,理由是_; (3)丙同学为了证明 MnO2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能作催化剂,还需要确定

6、两个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将甲同学实验前后的 MnO2 进行称量,目的是证明 MnO2 在反应前后的_不变;将甲同学反应后的废液倒尽,向剩余的固体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目的是验证 MnO2 的_是否改变; (4)利用 F,G 装置组合制取气体时,需满足的条件是_填字母) 反应物是固体产生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产生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反应需要加热 A. B. C. D.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 2017 新题赏析题一:B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的火焰熄

7、灭,故选项正确;C.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而不是白雾,故选项错误;故选 B。题二:C 解析: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题三:A 解析:A. 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属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说法正确;B、液氧是由于氧气中的氧分子失去能量,分子的运动变慢,分

8、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但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故说法错误;C. 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D. 液氧也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之间也存在间隙,只是比气态时氧分子之间的空隙要小。 故说法错误,故选 A。题四:B 解析:A. 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 液氧变成氧气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大,体积不变,故错误;C. 空气中大约含有 21%的氧气,故正确;D. 氧气支持燃烧,所得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答案:B。来源:gkstk.Com题五:C 解析:A. 盐酸呈酸性,其

9、 pH 小于 7,而图象开始 pH 大于 7,故 A 错误;B. 不饱和 KNO3 溶液恒温蒸发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饱和时不再改变,开始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是 0,故 B 错误;C.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在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硫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后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就是刚开始不能出现硫酸铜沉淀,故 C 正确;D. 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 D错误。故选 C。题六:C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A二氧化锰是生成物,一开始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0,加热后,慢慢增加,一直到高锰

10、酸钾分解完不再增加。图象 A 不正确;B氧气为生成物,起始体积为 0,但是需要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产生氧气,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 B 不正确;C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 C 正确;D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开始就是个定值,而不是一开始为 0,加热一段时间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 D 不正确;答案:C。题七:A;D;过滤;漏斗 解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 A。 (2)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锰的溶解性选择回收方法及操作需要

11、的仪器。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或排水法收集;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根据过滤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由此可知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要漏斗。题八:(1)试管;(2)31.6;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收集满了;(3 )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c 解析:(1)标号为 e 的仪器是试管;故填:试管;( 2) 设生成 3.2 g 氧气需要 KMnO4 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 + MnO2 + O2来源:gkstk.Com316 32x 3

12、.2g3162.gx=31.6g故填:31.6 ;用排空气法收集 O2 时,检验 O2 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收集满了。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 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选择a、 b、h 、i、j、m 和 c 来组装整套仪器;故填:c。题九:(1)试管;酒精灯( 2)b;B(3)瓶口(4)防止水槽内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5)高锰酸钾 锰酸钾

13、+ 二氧化锰 + 氧气 解析:(1)通过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分析可知, 是试管, 是酒精灯;故填:试管;酒精灯;(2 )通过分析题中的装置可知,试管口有棉花,也有酒精灯加热,综合考虑可知,所以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因此制氧气的方法是:b;方法 c 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反应条件是常温,故选 B 装置;故填:b;B;(3)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故填:瓶口;(4)利用装置 A 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把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槽内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填:防止水槽内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14、5)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题十:(1)ABE;(2)甲;甲同学通过缓缓加入溶液的方法,可控制药品的加入速度及用量,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3)质量;化学性质;(4 ) C 解析:(1)所给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二者混合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不需加热型,要控制反应速率,可选择注射器,试管作为反应容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2)乙同学不能实现对药品用量及加入速度的控制,而甲同学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的方法,可控制药品的加入速度及用量,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可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利于收集;(3)催化剂的特点是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将甲同学实验前后的 MnO2 进行称量,目的是证明 MnO2 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将甲同学反应后的废液倒尽,向剩余的固体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是否依然产生氧气,从而验证 MnO2 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4 )F 装置收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G 装置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故选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