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8 课时 运动和力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7山东泰安中考)右图是手用力 F 把一木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是对其受力分析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上述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 正确 B.只有 正确C.只有 正确 D.只有 正确答案:D2.(2017四川成都中考)北京和张家口将联合举办 2022 年冬奥会。冰壶是其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一名队员将冰壶掷出后,另外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目的是 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冰壶滑行的距离。
2、(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 增大3.(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铺有棉布,第三次小车直接在水平木板上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选填“小”或“大”) 。 (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1)远 小 (2)匀速直线4.(2017天津
3、中考)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准备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和砝码。他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组装成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长木板,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甲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如图乙所示。匀速拉动长木板,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乙完成下列任务:(1)在图丙中画出长木板被匀速拉动时( 木块相对桌面静止),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丙(2)通过实验步骤 可验证猜想 。
4、 (3)要完成对“猜想三”的验证,需在实验步骤 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请你写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答案:(1)如图所示(2)一(3)将实验 中的木块侧放,拉动长木板,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并与实验 中的示数进行比较。模拟预测1.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弱惯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是( )A.撞击锤柄下端,可以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B.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D.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 掷标枪前需要助跑答案:B解析:锤头松动时,撞击锤柄是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 ,故 A 不符合题意;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故 B 符合题意;
5、拍打窗帘时,灰尘由于惯性作用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脱离窗帘,是利用惯性,故 C 不符合题意; 标枪运动员掷标枪前助跑,是利用惯性取得更好的成绩,故 D 不符合题意。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也能运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管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不管运动还是静止,也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选项 A 说法正确;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受力的物体也能运动,选项 B 说法正
6、确; 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选项 C 说法错误;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选项 D 说法正确。3.如图所示,秋千荡到最低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当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 ,人和秋千在这一瞬间是向右运动的,所以若此时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人和秋千都会保持此时的状态不再改变,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只有图B 正确。4.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A.大小是否相等B.方向是否相反C.是否作用在同一
7、物体上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答案:D解析:两个力是平衡力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将纸片扭转后,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使纸片发生转动,不能保持静止,这是研究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选项 D 正确。5.下图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答案:C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选项 A、B 中,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选项 D 中,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故选项 C 正确。6.物理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
8、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答案:D解析: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7.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实验次数 木板表面 木块放置 木块运动的快慢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1 较光滑 平放 很慢 1.82 较光滑 平放 较慢 1.83 较光滑 平放 较快 1.8A.接触面压
9、力大小 B.接触面积大小C.物体的运动速度 D.接触面粗糙程度答案:C解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和粗糙程度都相同,而木块的快慢即速度不同,故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关系。8.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 2、F 3 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F3 B.F1F2F3C.F2F1F3 D.F1F3,故选项 A 正确。9.自行车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脚踏上印制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10、B.车轮做成圆形是为了减小摩擦C.车把手紧套在钢管上是为了减小摩擦D.用力拉紧刹车把是为了增大摩擦答案:C解析:车把手紧套在钢管上,是为了手抓车把时接触面更粗糙,以增大摩擦,故选项 C 说法错误;其他三个选项的说法均正确。10.如图所示,物体在 20 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 3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 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 1.5 m 后停了下来。则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 ,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 ,
11、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C解析: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 ,压力是物体对地面施加的力,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力,故 A 错误 ;撤去拉力后,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 B 错误; 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平衡力,故 C 正确; 撤去拉力后 ,物体受到摩擦力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 D 错误。11.如图所示,我国歼-15 舰载机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时 ,以 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舰载机着舰后由于 继续高速运动,所以必须适
12、时放下着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达到强行减速目的,其中涉及的力学知识是 (选填一项);当舰载机停在航母水平甲板上时,其重力与 力属于平衡力。 答案:航母甲板 惯性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支持解析:(1)舰载机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时,相对于甲板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以甲板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2)舰载机着舰后,由于惯性不会立即停下来 ,因此会继续向前运动。(3) 放下着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对舰载机强行减速,拦阻索的阻力使舰载机停下来,改变了舰载机的运动状态。(4)舰载机停在航母甲板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属于一对平衡力。12.如图
13、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 m,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长木板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是 4 N,则木块 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现增大水平拉力 F,木板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木块仍在木板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4 不变解析:木块 m 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大小 4 N,因为滑动摩擦力与运动快慢无关,故摩擦力大小不变。13.如图所示,物体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匀速移动,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由于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相对静止,所以物体
14、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14.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 A、B、C 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小车运动的距离/cm表面材料从 A 处下滑 从 B 处下滑 从 C 处下滑毛巾 44 45 45 27 28 27 14 13 13棉布 50 51 50 31 30 31 16 15 16木板 67 68 68 41 40 41 21 20 21(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 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 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 (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答案:(1)同一高度 (2)木板 (3)B解析:(1)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必须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2)从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木板表面滑动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状态变得最慢;(3)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项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