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20170926125.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00452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201709261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201709261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201709261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201709261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201709261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 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中华文明的起源:1 (2017 年广东深圳卷)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2017 年江苏无锡卷)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 B舜 C禹 D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禹领导人民治水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使洪水

2、得到治理,有利于百姓生活。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从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3(2017 年江苏盐城卷) 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A半地穴房屋B打制石器C稻谷D彩陶器【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4 (2017 年内蒙古赤峰卷) 对于公元前 594 年和公元 509 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 5 世纪早期和公元 5 世纪晚期 B.公元前 6 世纪早期和公元 6 世纪早期C公元前 5 世纪早期和公元 5 世纪早

3、期 D公元前 6 世纪晚期和公元 6 世纪早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公元纪年法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594 年属于公元前 6 世纪早期,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是数字越大,离现在越远。公元 509 年属于公元 6 世纪早期。故ACD 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不符合题意。B 属于二十四节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5(2017 年内蒙古赤峰卷) 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

4、的农耕生活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 (2017 年广东深圳卷)墨子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他主张( )A “无为而治” B “仁者爱人”C “兼爱” 、 “非攻” D “制天命而用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思想。根据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 、 “非攻” ,反对以大欺小,支持正义战争。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 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2. (2017 年湖北随州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 ”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主张“仁政”治国,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C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A。【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3 (2017 年江苏无锡卷)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

6、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4 (2017 年江苏徐州卷)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 “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为政以德。对人要和善、仁慈是孔子的思想。AC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5 (20

7、17 年江苏扬州卷)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周政权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联合 800 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故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6 (2017 年江西卷) “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 ,认识自己

8、,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他”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7 (2017 年辽宁营口卷)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他的主张是(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D顺其自然,无为而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

9、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8 (2017 年内蒙古赤峰卷)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王位世袭制 DE 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的王位,这是实行王位世袭制的开始,从此“公

10、天下”变成“家天下” 。禅让制是按才德推举继承人,王位世袭制是按血缘关系确定继承人,因而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兴亡9(2017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下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0. (2017 年山东滨州卷) 下列对如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为占卜记录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反映了夏朝历史 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1、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北称作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反映了商朝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故 ABD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1. (2017 年浙江义乌卷)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 。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2.(2017

12、年广东深圳卷)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理顺社会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材料三: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理管理权和

13、企业厂长的经营权。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四:从 1985 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问题一: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社会性质的哪一重大转变?

14、问题三:材料三中,赫鲁晓夫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其改革针对的是哪一模式的弊端?这一时期,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问题四:根据材料四,我国城市改革侧重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两国的改革在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问题一:战国时期 (或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承认土地私有 (或允许自由买卖)秦孝公的支持(或国君的支持)问题二:政府鼓励发展工业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问题三: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斯大林模式 (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五计划(的实施) (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问题四:国有企业改革相同点:都扩大企业

15、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同点:A中国进行了所有制的改革(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材料中苏联没有B中国实行了政企分开,苏联是将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C中国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或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材料中苏联没有【解析】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问题四: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 年我国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城市改革,两国的改革在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是:都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同点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所有制的改革

16、,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苏联没有进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了政企分开,苏联是将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苏联没有实行。【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3.(2017 年江苏无锡卷)无锡,简称“锡” ,古

17、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 ,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1)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请问我国商朝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叫什么?(2)锡剧是无锡地区的地方剧种。2008 年 6 月 7 日,锡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问在 19 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的被视为中国国粹的剧种是什么?(3)无锡历史上名人辈出。南宋时,蒋重珍高中状元,成为无锡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 “状元”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在近代,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有

18、这么一位状元,他不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这位“状元实业家”是谁?(4)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请问,灵山大佛这一标志性建筑和哪一种宗教有关?(5)2017 年 3 月 19 日,在“樱花之城”无锡,3 万跑友参加了无锡马拉松比赛,一起奔跑在江南水乡的赛道上,体验了一把“人在画中跑”的绝妙感受。请问马拉松比赛与古代东、西方之间哪一次大冲突有关?【答案】 (1)甲骨文(2)京剧(3)张謇(4)佛教(5)希波(西方的希腊和东方的波斯帝国)战争【解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謇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

19、学知识可知,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 。(4)本题主要考查佛教传入中国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如今,在中国的建筑物中,也渗透了许多佛教的文化,如无锡的灵山大佛。【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

20、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4. (2017 年江苏无锡卷)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

21、(2)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经济方面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军事方面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3)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材料四: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4)材料四是俄国颁布的法令,它反映的是哪一重

22、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该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人国内。1868 年某日本官员(5)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性历史事件?材料六: 1978 年 12 月 18 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请回答:(6)材料六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7)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3 月 17 日在北京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因为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现在触

23、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 (1)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2)加强了北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3) “公车上书” ;康有为等(4)俄国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 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5)明治维新(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24、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7)当社会发展遇到阻碍时,要勇于、善于改革求变,要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要重视科技教育,工业立国、工业强国【解析】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2)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4 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北魏初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强了北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治。(3)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 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25、,史称“公车上书” 。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的动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等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6)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7)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的认识。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当社会发展遇到阻碍时,要勇于、善于改革求变,要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要重视科技教育,工业立国、工业强国。【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26、;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15. (2017 年江苏盐城卷)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起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 在清朝的辽阔的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个少数名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社机构,进行

27、有效的管辖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节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材料四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体炎黄子孙热烈庆祝的大事,它是迈向祖国全面统一的重要步骤,又是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范例。 节选自紫荆网(1)材料一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边疆地区加强管辖设置的机构(两例)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香港回归的时间。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思维”指什么政策?香港回归有何意义?【答案】

28、 (1)分封制;秦朝(2)颁布“推恩令” (3)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管辖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4)1997 年 7 月 1 日;“一国两制”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解析】(2)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据材料二中的图示可知,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 ,颁布“推恩令” ,加强中央集权。(4)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的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

29、97 年,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今年是 2017 年,故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最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施。因此,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思维”指的是“一国两制” ;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1997 年 7 月 1 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

30、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6. (2017 年内蒙古赤峰卷)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祭孔是民间的一种对先贤的尊敬和反思的纪念活动,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意思指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

31、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三 今天孔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交流机构。2004 年 11 月 21 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 2010 年 10 月,全球已建立 322 所孔子学院和 369 个孔子学堂,共计 691 所,分布在 96 个国家(地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4 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激烈反孔?(4 分)材

32、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缺陷?(2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4 分)【答案】 (l)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 分)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2 分) 。思想核心:仁。 (2 分)(2)原因:西方思想观念(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传人;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进步知识分子追求民主政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维护专制统治的一面。 (任答两点 4 分)缺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 (2 分)(3)原因: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l 分) ;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1 分)影响: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交流;丰富世界文化。 (任答两点 2 分)【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的“今天孔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交流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学院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孔子学院迅速发展的影响是: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交流;丰富了世界文化。【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