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二声现象20162018 详解详析第 3 页A 组基础巩固1.(2017 北京模拟)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B)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丁2.(2018 中考预测)下图是童谣“数鸭子” 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B.菲菲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3.(2017 江苏丹阳二模)如图所示,小华发现风铃的金属管互相撞击时 ,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为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2、她用下表所示的几种金属管进行研究。其中在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金属管的编号是(C)编 号 材 料 钢 钢 钢 铜 铜长度/cm 20 20 40 20 40横截面积/cm 2 0.30.70.50.50.5A. B. C. D.导学号 862440144.(2017 山东济南槐荫区一模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 ,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B)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5.(2017 广东汕头金平区模拟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 “银行”,为了防止物品被冒领,
3、“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 、“ 眼纹”和“声纹”,今后存放者只能凭借这些本人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 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B)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6.(2017 广西桂林二模)控制噪声,优化人们生活环境,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主要在“消声、吸声、隔声” 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下列属于通过“ 吸声 ”方式减弱噪声的是(D)A.摩托车的消声器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道路两旁的隔音板D.歌剧院的装饰板上做成蜂窝状7.(多选)(2017 北京石景山区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108 m/sB.有倒车雷达的
4、轿车,倒车时利用了次声波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部分 BRT 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8.(2018 中考预测)右图是央视“是真的吗” 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 ,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9.(2017 黑龙江哈尔滨香坊区一模) 如图,是我国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正在演奏钢琴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钢琴上方放置的麦克风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 组能力提升10.(2
5、017 湖北黄石大冶模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 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A.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204 mB.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68 mC.汽车的速度约为 26.15 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1.3 s导学号 8624401511.(2017 北京通州区二模)小阳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中观察
6、到了如图所示的一些现象: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发声的鼓,鼓面上的纸球弹跳起来 ;轻质小球碰到正在发声的音叉会不停地跳动。因此小阳认为“物体与发声体接触才能受到力的作用”。一旁的小红说:“发声体产生声波,物体与发声体不接触也可以有力的作用。”请利用:一根蜡烛,火柴,剪刀,矿泉水瓶,气球和细线,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答案实验步骤: 剪掉矿泉水瓶瓶底 ,用橡皮膜(剪开的气球)、细线将矿泉水瓶底部密封,张紧橡皮膜,去掉瓶盖。 点燃蜡烛,瓶口正对蜡烛火焰并保持适当距离。 用手弹击橡皮膜。实验现象:橡皮膜被弹击振动发出声音 ,蜡烛熄灭,说明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导学号 8624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