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39讲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99619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39讲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39讲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39讲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39讲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化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第39讲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十九讲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题一: 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放入药品 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题二: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的氧气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该反应中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题三: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

2、置最好选用_ (填装置序号) 。(3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_(填装置序号)收集。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_ 。题四: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I.分别量取 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A、B 两支试管中,向 A 试管中加入 a g 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 A、B 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 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II

3、.待 A 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III.将实验 II 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 a g。IV.分别量取 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C、D 两支试管中,向 C 试管中加入 a g 氧化铁粉末,向 D 试管中加入 a g 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实验结论】(1 ) A 中产生的气体是_;(2 )实验 II、III 证明:氧化铁的_和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 )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实

4、验评价】实验设计 IV 的目的是_;若实验 IV 观察到 D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 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MnO2 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题五: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

5、,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题六: 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 )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 ;若用 B 和 D 装置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2 ) 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_;若用 F 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在其中装入适量的_,出现_现象时,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3 ) 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 C 或 E 装置收集,能用 E 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 ;若

6、选用 F装置代替 C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填“a”或“b” )导管口通入。题七: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 )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_ 。(2 )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 。(3 )装置 B 与装置 _(填字母)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当 CO2 和 CO 的混合气体通过 F 装置时,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题八: 现有下图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 A、B、 F、G 四种仪器的名称: A_;B_;F_;G_。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编号为_,二氧化锰在此反

7、应中是_。(填“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编号为_。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 )和碱石灰(固体) 混合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制备并收集甲烷所需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_。题九: 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时,小青同学抽到的题目是:“氧气的制取、收集和检验” 。上图是完成该实验所需的部分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青在清点药品时发现装有液体的试剂瓶 G 的标签掉了,你认为该瓶所装试剂是_ 。(2)小青用以上实验用品组装了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她所选的仪器是_ (填序号)。(3)写出用所给药品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

8、。(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水槽中集气瓶内的水排尽后,把集气瓶转移到桌面上的操作是_。(5)小青检验瓶中气体为氧气的操作是_。题十: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棉花及下图所示仪器:(1)利用上述药品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_ (填序号) ;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为:_;(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应选择的实验仪器有_。题十一: 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实验装置图现象及问题实验是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该实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实验是将实验中所得的混合液加热,实验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的现象是_,此实验说明了(填序号)

9、_。氨分子不断运动酚酞分子不运动氨水呈碱性氨水易挥发题十二: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 )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原因是 _。(2 )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3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题十三: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2 )图 I 表示加入药品前的一个操作,其目的是_。(3 )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4 )实验室通常不选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某小组经研究,用图 II 所示方法成功制得了大量 CO2(反应物为稀硫酸

10、和石灰石) 。该方法中加热仪器名称是_;推测: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铵和对溶液加热,目的都是_ ;思考图 II 方法,你认为相比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其改进的出发点是 _;对比两种方法,你认为要进行实验改进,关键是_。题十四: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仪器 X 的名称是_。(2 )实验室用 CaCO3 和稀盐酸制备 CO2 的文字表达式为_。(3 )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 _、_ (填字母,下同) 。若要制备多瓶 CO2,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_,收集装置应选择_。(4 )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

11、收集 N2 时,应选择_ 与_组合而成的装置。题十五: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写出仪器 a、b 的名称:a _,b_。用 A 装置制取 O2 的文字表达式为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 (填装置编号)。用 B 装置制取 CO2 的文字表达式为_。如图 F 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 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 改进后的优点是_(填序号)。 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某兴趣

12、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题十六: 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并检验 CO2 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 A 的_。(2 )用装置 A 来制取 CO2,所用的药品是_和_(写化学符号) 。(3 )若要用装置 B 鉴定 CO2,在 B 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_,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B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4 )若要用装置 C 证明 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 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

13、试剂是_,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5 )烧杯 D 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和 的导管口连接时,D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6 )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 CO2 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 E、F。先在装置 E 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 E 装置后,出现如 F 装置所示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题十七: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比较分析。(1 )小明用图甲和图乙组合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请写出具体操作:_。 (2 )小红认为用图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比图

14、乙更好。你认为她的理由是:_。 (写出一点)(3 )实验过程中小红发现反应有快慢,请你列举一种判断反应快慢的方法:_。 题十八: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若用 D 装置收集氧气,导致氧气不纯的原因之一是_。(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 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若用 E 装置干燥二氧化碳,E 中应盛放_ 。若用 B、E 、F 装置组合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则装置接口顺序为 a_ d (填 b、c 顺序) ,若E 中不放植物油会导致测定结果_(填“偏大” 、 “偏小

15、”或“不变” ) 。 气体的制备真题赏析题一: D详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A 项操作正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 项操作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然后用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C 项操作正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D 项操作错误。题二: C详解: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过氧化氢中不含水和氧气,A 项说法错误;二氧化锰自身不能够分解,但二氧化锰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使过氧化氢较快分解生成水和氧气,B 项说法错误、C 项说法正确;

16、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反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D 项说法错误。本题应选 C。题三: (1)分液漏斗 试管 (2 ) 2H2O2 2H2O+O2 B (3 ) F 留一些水在集气瓶底详解:(1)是分液漏斗,其作用是向密闭容器内添加液体;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同时生成水和氧气;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排除 D,A 、B、C 三个装置比较,B 能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3)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F;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生成物

17、熔化而溅落到瓶底造成瓶底炸裂,为了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要留一些水。题四: 【实验结论】 (1)氧气(2 )质量;化学性质 (3 )过氧化氢 水 +氧气【实验评价】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二氧化锰更适合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拓展】B 详解:【实验结论】 (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A 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可知 A 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 )实验、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 )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

18、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氧气;【实验评价】二氧化锰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所以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若实验观察到 D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拓展】MnO 2 不仅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还可以作其他反应的催化剂, A 项错误;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B 项正确;催化剂不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还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C 项错误;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

19、应中的生成物,D 项错误。题五: (1)EA;(2)bhidcj;CO 2+Ca(OH)2=CaCO3+H2O详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 E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利用 A 装置通过排水法可以收集氧气;故答案为:EA;(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时,可以通过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 b 导管导出后,通过 h 导管进入浓硫酸中干燥,再从 i 导管导出二氧化碳气体,再从 d 导管进入 C 装置中,即可以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集满后,再通过 c 导管导出二氧化碳,再通过 j 导管进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

20、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 3+H2O。题六: (1)A ;试管口未放一小团蓬松的棉花;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 氧 化 锰(2 )大理石(或石灰石) ;澄清石灰水 ;浑浊(或白色沉淀) (3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b 详解:(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这样需要装置 A(固体加热型) ,还可用过氧化氢分解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来制取(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选用装置 B(固液混合常温型) ,因 二 氧 化 锰

21、为高锰酸钾小颗粒会随氧气流进入导管,甚至进入水槽,所以在制取氧气时,试管口需要堵一团棉花;(2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生成白色沉淀) ;(3 ) 收集气体的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装置 C,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来收集,选用装置 E,用F 来收集氢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 b 端进入,聚集在上方给空气以向下的压强,空气从下端长导管 a 排出。题七: (1)长颈漏斗 ( 2)A(3 )

22、 E CaCO3+2HClCaCl 2+H2O+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详解:(1)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2 )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 A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填:A 。(3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 装置收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 2+H2O+CO2;当 CO2 和 CO 的混合气体通过 F 装置时,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题八: 铁架台;试管;集气瓶;酒精灯 ABCF (或 ABDE) ;催化剂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

23、+ 氧气;ABDEG(或 ABCFG) 加 热 ABDEG(或 ABCFG)详解:考查常见的实验仪器的名称;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编号为 ABCF(或 ABDE)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应选择固体加热装 加 热置,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编号为 ABDEG(或 ABCFG) ;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 混合制取甲烷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

24、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编号为 ABDEG(或 ABCFG) 。题九: (1)过氧化氢溶液 (2)ABF (3)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 氧 化 锰(4)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5)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瓶中气体为氧气详解:(1)已知小青同学抽到的题目是“氧气的制取、收集和检验” ,由此可推断出试剂瓶 G 中所装的试剂是过氧化氢溶液;(2)小青可选用试管作反应容器,并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上塞上单孔橡皮塞将产生的氧气导出;(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可表示为:过氧化氢水+ 氧气;(4)当

25、集气瓶集满氧气后,可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口,取出,正放 二 氧 化 锰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5)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瓶中气体为氧气。题十: (1)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加 热(2)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详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试管口需堵一单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末端导气管的形状决定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所需仪器应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加 热(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故组装二氧

26、化碳的发生装置只需三种仪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 水+二氧化碳。题十一: (1)H 2CO3 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H 2CO3 CO2+H2O(2 ) A 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C 溶液不变色;详解:(1)通入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是碳酸;加热第一个图的混合液,碳酸会分解,所以溶液又恢复为紫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O3 CO2+H2O。(2 )因为氨水易挥发,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且氨水呈碱性,所以可使酚酞变红色,即 A 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C 溶液不变色。题十二: (1)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到湿润的酚酞试纸上,溶于水显碱性,碱性溶液使酚酞

27、变红(2 )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加快了浓氨水的挥发(3 )缓冲,防止试管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冲开橡皮塞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氨分子不断运动到湿润的酚酞试纸上,溶于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2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浓氨水浓度越大,挥发速度越快;同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加快了浓氨水的挥发。(3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防止氨分子过多使试管内气压增大冲开橡皮塞。题十三: (1)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看溶液是否变浑浊(4 ) 酒精灯 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

28、 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找出影响实验的因素(或要保证实验能够成功)详解:(1)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2 )在制备气体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 )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4 )图中的加热仪器为酒精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铵和对溶液加热。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所以改进实验的出发点是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对比题中两种方法,要进行实验改进,关键是要找出影响实验的因素(或要保证实验能够成功)

29、。题十四: (1)集气瓶 (2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 ) A C C F (4)D H详解:(1)仪器 X 用于收集气体,是集气瓶;(2 )实验室用 CaCO3 和稀盐酸制备 CO2 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3 )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 A 装置或 C 装置;若要制备多瓶 CO2,则发生装置应选择 C 装置,以便于通过长颈漏斗向密闭的容器内补充稀盐酸;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够溶于水,因此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即采用图中的 F 装置;(4 )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

30、 N2 时,则只能选择 D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便于给液体加热) ;由于氮气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因此收集氮气不宜用排空气法,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H 装置) 。题十五: 试管;酒精灯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D 或 E; 加 热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详解:仪器 a、b 分别是试管、酒精灯;用 A 装置制取氧气时,用的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加 热+二氧化锰+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

31、排水法收集;用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药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改进后的优点是: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题十六: (1)气密性 (2)CaCO 3;HCl (3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紫色石蕊试液

32、;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5 )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6 ) CO2 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详解:(1)任何涉及制取气体的装置,在进行实验之前,都要进行气密性的检查,以防止漏气;(2 )实验室一般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HCl 的水溶液)来制取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一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够生成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5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烧杯中呈阶梯状放置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6)用空气充胀的气球,放在空气中,由于气球胶皮受重力而沉在

33、烧杯底部,当向烧杯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后,气球会浮起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气球排开二氧化碳的重力大于自身重力,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题十七: (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否则未满(或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如果玻璃片上有白色斑点出现证明已满,反之未满) (2 )用丙装置收集气体可直接观察到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或用丙装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比乙高)(3 )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详解:(1)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否则未满(或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如果玻璃片上有白色斑点出现证明已满

34、,反之未满) ;(2 )用图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可直观观察到二氧化碳是否集满,且用丙装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比乙高;(3 )实验过程中,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来判断反应的快慢。题十八: (1)A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或:没有等 加 热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就收集了;或:没有在水下盖玻璃片等)(2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否则未满(或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如果玻璃片上有白色斑点出现证明已满,反之未满) 浓硫酸 c、b;偏小详解:(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且需加热,故选 A 装置;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有集气瓶未装满水、没 加 热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就收集了、没有在水下盖玻璃片等;(2)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否则未满;或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如果玻璃片上有白色斑点出现证明已满,反之未满。干燥二氧化碳可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要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二氧化碳通入 E 装置排出水的体积,故装置的接口顺序为 c、b,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