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维度 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夏商西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 , “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殆工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3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4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是( )A魏国B楚国C秦国D齐国5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B吴起在楚
2、国的变法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实行商鞅变法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维度 B 能力提高二、动脑筋8今天在你的家里或农村里看到的还有与当时相似的农具吗?从中你会想到什么?9牛耕是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使用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即使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牛耕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山区的农业生产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据此认为
3、,中国的农业之所以落后,生产工具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应给牛耕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你是如何看来牛耕的作用?并对中国农业的出路作一简要设想。10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维度 C 探究应用三、议一议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国首开变法之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李悝注重改革内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吴起重点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抗。楚悼王去世以后不久,贵族们就发动政变,吴起死难。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
4、惨遭车裂而死。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8 课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读述材料后,回答: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中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讲给大家听听。由材料一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吴起和商鞅为此都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答案1C2D3B4A5D6D7C8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挥,有一定道理即可。9此题为历史之于历史的思考类的开放题。不否认牛耕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结合现实设想中国农业的出路,应有理有据有创意即可。10点评:此题意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答案略。11此为史料分析题。富国强兵,称雄天下。变法是增强国力的唯一出路,否则导致落后。点评:此为分析能力训练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看历史问题。只要说明衡量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不是变法者,而是变法措施带来的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