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2017中考化学复习(检测):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97267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中考化学复习(检测):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7中考化学复习(检测):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7中考化学复习(检测):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7中考化学复习(检测):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7中考化学复习(检测):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6 讲 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 年广东)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 pH 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A小苏打 B杨梅 C栗子 D菠萝2(2014 年揭阳)下表是一些食物的 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物质 橘子 葡萄 牛奶 玉米粥pH 34 3.54.5 6.36.6 6.88.0A.橘子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3(2016 年扬州)下列物质加入到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 ( )。AZn BCu CK 2SO4 DNaOH4(2014 年揭阳)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 2CO32HCl= =2NaClH 2

2、OCO 2 B2NaOHH 2SO4=Na2SO42H 2OCCO 22NaOH= =Na2CO3H 2O DFeCuSO 4=CuFeSO 45(2016 年梅州)厕所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关于这两种清洁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得厕所清洁剂的 pH13 B测得炉具清洁剂的 pH1C厕所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炉具清洁剂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6(2014 年深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H7 的雨水叫酸雨 BpH 越小,酸性越弱C证明溶液里面含有 Cl ,只需要加入 AgNO3 溶液 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7(2016 年郴州)下列有

3、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试剂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C实验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8(2014 年佛山)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时,用稀 NaOH 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分别是( ) 。A稀 NaOH 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 NaOH 溶液C稀 NaOH 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 NaOH 溶液9(2014 年广州)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 H2SO4

4、 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 B向 Mg(NO3)2 溶液中滴加 Na2SO4 溶液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 4)2SO4 和熟石灰混合研磨10(2015 年桂林)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使用的试剂是 ( )。ABa(NO 3)2 BBaCl 2 CBa(OH) 2 DNaCl二、填空题11(2016 年广东)查阅资料可知,米酒味道变酸是因为米酒中产生的醋酸杆菌使乙醇(C2H5OH)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醋酸(CH 3COOH)和另一种常见的液体。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变质是一种_氧化反应( 填“剧烈”或“缓慢”)。(2)米酒味道变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可用_验证

5、米酒味道变酸确实是生成了醋酸。12(2015 年苏州)2015 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为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测得碳酸饮料的 pH_7(填“” “”或“” )。(2)下列使用 pH 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_(填序号)。A将 pH 试纸剪成几段使用B将 pH 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C将 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D将 pH 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E读数时,在 30 秒内将 pH 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3)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 1图 4 所示的四种常见错

6、误操作。请你从这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 ),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法_。图 1 图 2 图 3 图 4(4)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_(填一项)等优点。13(2016 年遂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以前用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他们取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组中有同学断定,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辅导老师肯定了该同学的看法,又有同学提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辅导老师的鼓励下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进行猜想】(1)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

7、变质;(2)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少量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 溶液,并不断振荡有_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 发现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结论】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_( 填“部分”或“全部”) 变质。【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4(2016 年常德)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8、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B 段的化学反应是:Al 2O36HCl= =2AlCl33H 2OBA 点盐酸浓度最低,C 点盐酸浓度最大CCD 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DD、E 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15(2016 年淄博)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 CO2 通入NaOH 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 CO2 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 NaOH 溶液的烧杯中( 如图 1 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图 1 图 2 (2)为了进一步验证 CO2 与 NaOH 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

9、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 A、B 两支试管中(如图 2 所示) ,向试管 A 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向试管 B 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 CO2 与NaOH 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 CO2 时,大多会选择 NaOH 溶液,但是,检验 CO2 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_。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方案设计】小靓、小丽、小洁三位同学设计

10、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方案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预估结论小靓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酚酞试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小丽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 恰好完全中和小洁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小靓猜想:溶质有 NaCl

11、、HCl、NaOH。小丽猜想:溶质只有 NaCl。小洁猜想:溶质有 NaCl、HCl。你的猜想:_。小丽认为小靓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_ 小洁猜想正确_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第 6 讲 常见的酸和碱【演练强化巩固】1C 2.D 3.A 4.B 5.D 6.D7B 解析: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硫酸试剂的瓶塞,无现象,故 A 错误;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故 C 错误;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 D 错误。8C 9.B 10.D11(1)缓慢(2)C2H5OHO

12、 2 CH3COOHH 2O 加入石蕊溶液变红= = = = =醋 酸 杆 菌 12(1) (2)ACE(3)图 1,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捏扁胶头赶尽气体,再伸入试剂瓶中吸液;图 2,滴管应放在洁净的烧杯内;图 3,滴瓶上的滴管用后应不经洗涤直接放回原滴瓶;图 4,应将滴管尖口向下(任答其中一点 )(4)节约药品解析:(2)将 pH 试纸剪成几段使用,可以节约,故 A 正确;将 pH 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原试剂,故 B 错误;将 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故 C 正确;将 pH 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

13、上,会稀释试剂,影响 pH 的测定,故 D 错误;读数时,在 30 秒内将 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防止腐蚀,故 E 正确。13设计并进行实验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结论部分反思2NaOHCO 2=Na2CO3H 2O14B 解析: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铝表面的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产,所以压强不变,故 A 正确;A 点时反应还没有开始,所以盐酸的浓度最大,C 点时完全反应盐酸浓度最低,故 B 错误;由于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完全反应以后,随着冷却气压会降低,故 C 正确;冷却至室温后,温度不变,所以 D、E 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故 D 正确。15(1)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 (2)有气泡产生 Na 2CO32HCl= =2NaClH 2OCO 2 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 2=BaCO32NaCl(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6方案评价小丽方案反思 小靓方案错误的原因:反应后的溶液如果呈酸性,酚酞试液也不变色;小洁方案错误的原因:因为中和反应的产物 NaCl 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作出猜想 溶质有 NaCl、NaOH 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实验设计及验证有气泡产生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