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9 讲 溶液的形成 物质的溶解度(分值:36 分 建议时间:40 分钟)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2016 茂名)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蔗糖 C. 汽油 D. 碘2.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过程中没有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 用肥皂液洗衣 D. 用沐浴露洗澡3. 如图表示物质 X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关系,X 可能是( )第 3 题图A. NaCl B. CO2 C. Ca(OH)2 D.
2、 KNO34. (2016 眉山)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 形管B 液面降低了一些,A 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第 4 题图A. 烧碱 B. 硝酸铵 C. 食盐 D. 生石灰 5. (2016 威海)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6. (2016 深圳) 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6 题图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
3、tkA. 在 40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B. 在 40 时,饱和溶液升温可变成不饱和溶液C. 40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10 ,有固体析出来源:学优高考网D. 50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80 ,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7. (2016 河南) 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7 题图A. 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t3 时,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50 g 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8. 下表是 Ca(OH)2 和 NaOH 的溶解度数据。下列说
4、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Ca(OH)2 0.19 0.17 0.14来源:gkstk.Com0.12 0.09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0.08溶解度/g来源:学优高考网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A. 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在 20 时,实验室可配制 0.1%的氢氧化钙溶液C. 若将一瓶接近饱和的 Ca(OH)2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 60 时, 229 g 饱和 NaOH 溶液降温到 20 ,可析出 NaOH 固体的质量为 91 g9. (2016 连云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9 题图A. 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a2时仍是饱和溶液B.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D. 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a2降至 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0. (2016 广东模拟)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 时 70 g、50 时 84 g、60 时 90 g。如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10 题图A. X 的溶解度最大B. Z 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C. 20 时,X、Y、Z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
6、大的是 ZD. 随着温度的升高,X、Y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共 16 分)11. (2016 北京)(2 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红色溶液(1)对比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2)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 12. (2016 孝感)(4 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 12 题图(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 。(2)欲将 t1 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任填一
7、种)。(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的方法提纯甲。(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 t2 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乙(填“”、 “”或“”) 。13. (2016 郴州)(5 分) 下表是 NaCl、KNO 3 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NaCl 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KNO3 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1)NaCl、KNO 3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2)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取 20 g 氯化钠放入
8、50 g 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_g。(3)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 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_(填字母)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填字母) 。第 13 题图14. (5 分)如图表示 NaCl、KNO 3、MgSO 4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第 14 题图(1)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种物质是_。(2)t2 时,将 40 g KNO3 放入 6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g。(3)t3 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4)t4 时,其他条件不变,把 MgSO4 饱和溶液升温到 t5 ,观察到的现象是_。(5)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 KNO3 杂质
9、,提纯的方法是_( 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答案基础过关1. B 【解析】面粉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A 错误;蔗糖易溶于水,可形成溶液,B 正确;汽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C 错误;碘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D 错误。2. A 【解析】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的性质。3. B4. B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后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与锥形瓶相连的 U 形管的左端压强也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 形管内 A 液面上升,B 液面下降。5. B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A 错误;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
10、液, B正确;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可以变成饱和溶液,但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应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C 错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不一定能形成溶液,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二者互不相溶,不能形成溶液, D 错误。6. C 【解析】在 40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无法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由于该物质在 40 时的溶解度最大,因此此时的饱和溶液继续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但形成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将该物质 40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10 ,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当饱和溶液的温度由 50 升温至 80 时,该物
11、质的溶解度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 C。7. D 【解析】t 1 时,乙的溶解度曲线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故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A 正确;t 2 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因此,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 t2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正确;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正确;t 3 时甲的溶解度是 50 g,即 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 50 g 甲物质,故 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25 g 甲物质,再加入 50 g 水后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仍为 25 g,溶液的质量是 125 g,因此
1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D 错误。25 g125 g8. D 【 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A 正确;20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 0.17 g,即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0.17% ,所以0.17 g100 g 0.17 g在 20 时实验室可配制 0.1%的氢氧化钙溶液,故 B 正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一瓶接近饱和的 Ca(OH)2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 C 正确;60 时,229 g 饱和NaOH 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129 g,水的质量为 100 g,而 20 氢氧化
13、钠的溶解度为 91 g,即 20 时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91 g 氢氧化钠,所以 60 时,229 g 饱和 NaOH 溶液降温到 20 ,可析出NaOH 固体的质量为 129 g91 g38 g,故 D 错误。9D 【解析】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a 1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a2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A 错误;依据乙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另一范围内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 错误;因为甲、乙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而在交点所对应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 错误;依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
14、从 a2 降至 a1 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在 a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可推出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a2 降溶 解 度溶 解 度 100 g至 a1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 D。10D11.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探究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解析】(1)由实验可知高锰酸钾易溶于水,由实验可知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对比实验、的现象可知,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实验和中溶剂都是汽油,溶质分别是高锰酸钾和碘,由此可知,设计实验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12
15、. (1)减小 (2)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解析】(1)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欲将 t1 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可采取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由于在 t2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等质量的水溶解溶质的质量为甲乙,因此用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 t2 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乙的较多,即需要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13. (1)
16、KNO3 (2)36.0 g 68 (3)AC B14(1)KNO 3 和 NaCl (2) 84 (3)KNO 3 (4)有晶体析出 (5)蒸发溶剂【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意义可知,在 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该温度下二者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 设在 t2 时,60 g 水中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x,则有 ,解得 x24 g,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60 g24 g84 40 g100 g x60 gg。(3)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3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大。(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在 t4 以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 t4 时升高温度后,饱和硫酸镁溶液会有晶体析出。(5)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中含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杂质,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