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王】2017届中考历史总复习(河北专版)练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89680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王】2017届中考历史总复习(河北专版)练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王】2017届中考历史总复习(河北专版)练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王】2017届中考历史总复习(河北专版)练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王】2017届中考历史总复习(河北专版)练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王】2017届中考历史总复习(河北专版)练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专题概述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知识清单时期 阶级 阶层、派别 主要事迹近代前期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农民阶级19世纪60年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来源:学优高考网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爱国官兵1876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

2、设立行省1894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击日军,殉国地主 来源 :gkstk.Com阶级抵抗派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来源:gkstk.Com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实业派甲午战后,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代表,创办大生纱厂,以求实业救国革命派 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进行辛亥革命

3、,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迈出了政治近代化实质意义的第一步激进知识分子1915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后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1949年),全民族的觉醒与抗争,1919年的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41927年国民革命,指中国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斗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371945年由国共合作领导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

4、振兴的转折点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人民军队自此诞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41936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461949年领导三年解放战争,

5、推翻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共领导,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巩固了新中国,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拓展延伸1.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共同原因和共同目的分别是什么?共同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共同目的: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独立、民主富强。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民族资本主

6、义有较大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条件;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不断深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传统的儒家思想;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并得到迅速传播;阶级结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条件。3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原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4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1)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

7、思想文化的变革( 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2)启示: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重视科技、尊重人才是现代化的关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5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

8、侵略方面有一致性。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除外 。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落后的现实。探索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前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又是从洋务派转化而来,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

9、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了。(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因。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能力提升1.(2016石家庄41中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严复天演论“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梁启超材料二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

10、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2)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民族的存亡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何在?答:(1)进化论和兴民权。(2)观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革命。理由: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3)解放思想。2(2016邢台金华中学一模)探究问题。1915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政客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鼓吹帝制各省袁党或被收买的社会名流组成“请愿”团,要求实行帝制9月,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即将实

11、行的帝制大加嘲讽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派胡汉民等赴菲律宾,许崇智等赴南洋筹饷,加快讨袁行动12月,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蔡锷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拥护共和,并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某月,天津第一家大型机械面粉厂寿星面粉厂创立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据上表,指出 1915年中国尖锐对立的两大思潮。其对立是围绕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展开的斗争?(2)结合大事年表分析,有利于两大对立思潮中进步思潮发展壮大的因素有哪些?答:(1)对立思潮:君主复辟( 帝制;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民权主义。(2)新文化运动

1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袁斗争。3(2016保定育德中学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38年随着日军侵略步步深入,“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甚嚣尘上,蒋介石和毛泽东相继发表讲话。材料一 “我们有敌人一时无法占领的广大土地,就以空间的条件,已足以制胜侵略的敌人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是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蒋介石讲话(1938年3月)材料二 “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据上述材料,指出毛泽东和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共同认识。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人得出共同认识的依据。答:共同认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依据:中国能够坚持持久抗战: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日本与此相反;中国本土作战;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相互支持;中国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