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 R1 班 学科 生活数学 教师 卢 盼课题 减法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4.5.13课程资源准备ppt 课件;2 的组成卡片,2 减 1 的口算卡片,气球,学具教材分析本小节分为四个教学层次。首先出现的是教学减法含义的主题图。主题图是 2 减几的两幅连续图。图 1 是一个小女孩手中拿了 2 个气球,箭头指向图 2 女孩手中的气球飞走 1 个,还剩一个。主题图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表示出,要想知道飞走后剩下几个,这样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第二层次是已知原有 2 个,飞走 1 个,求剩下几个时,如何列减法算式计算,并认识减号,了解减法算式的读法。第三个层次是 3 减几的减法,每幅图表示一
2、种情况。第四个层次是巩固练习,看图填算式。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图意,熟悉减法的含义及减法算式的结构。本小节共分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我的设计原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学情分析A 类学生:能够很好的配合老师教学,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B 类学生 :可以唱数,点数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A 组:1使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 2-1=1。 3使学生认识“ ” 这个符号。 B 组: 1、可
3、以点数实物及图中物品数量。2、可以跟读算式,认识“”号过程与方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教学设计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参与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拿走几个,求还剩几个用减法计算。教学难点:减法的含义教与学的过程 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1.复习:1+1=() 2 的组成2.导入:出示两只气球,提问:“老
4、师拿着的是什么?有几只?” 。放走一只,然后提问:老师手里的气球飞走了几只? 教师说明:老师原来有两个气球,飞走了 1 只,看一看还剩几只”。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题意,提问:老师原来有几只气球?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谁能完整地说一遍?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 1 1”(两个数字之间稍空开一些)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教师讲述:老师原来有两只气球,飞走了 1 只,还剩 1 只,飞走了 1 只就要去掉一只,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从 2 里面减去 1 个,可以在 2 和 1 的中间写“” (同时在黑板上 2和 1 的中间写“ ” ) 、 “”是减号(板书“减号” ) 。边指“2 l”边读“2
5、减 1”,再领读两遍。提问: “2 减 1 就是从 2 里面减去 1 个,那么 2 减 1 得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 2l 的后面板书:“1” 。 边指算式“2 1l” 边说“2 减 1 等于 1,再领读两遍,齐读两遍。 教师小结:这道题是说老师原来有 2 只气球,飞走了 1 只,问还剩几只。我们知道飞走了就要去掉,从 2 里面去掉 1 个,也就是从 2 里面减去 1 个,所以这道题要用减法计算,同时板书:“减法 ”。 2、讲授新知1、教师讲述:老师原来有两只气球,飞走了 1 只,还剩 1只,飞走了 1 只就要去掉一只,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从 2里面减去 1 个,可以在 2 和 1 的中
6、间写“” (同时在黑板上2 和 1 的中间写“ ” ) 、 “”是减号(板书“减号” ) 。边指“2l”边读“2 减 1”,再领读两遍。提问: “2 减 1 就是从 2 里面减去 1 个,那么 2 减 1 得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 2l 的后面板书:“1” 。 边指算式“2 1l” 边说“2 减 1 等于 1,再领读两遍,齐读两巩固知识调动大家积极主动的思考,把注意力投入到本节课中遍。个别读。 教师小结:这道题是说老师原来有 2 只气球,飞走了 1 只,问还剩几只。我们知道飞走了就要去掉,从 2 里面去掉 1 个,也就是从 2 里面减去 1 个,所以这道题要用减法计算,同时板书:“减法 ”
7、。 2、出示香蕉图(1) 提问:“图上有几个香蕉?盖住 1 个后,剩下几个,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 2-1=1。(2) 2 减 1 得 1 是怎样想出来的?(2 可以分为 1 和 1,2减 1 得 1)3、出示小鱼图,边看图边问:“图上画的是几条鱼?” “用虚线框起来什么意思?” “从 2 条鱼里去掉一条,求还剩几条鱼,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算式计算?”板书 2-1=1,提问:“2 减 1 得 1 是怎样想出来的?” (2 可以分为 1 和 1,2 减 1 得 1)4、出示苹果图,教学过程同上3、巩固练习1.用学具摆一摆2.教室内实物练习(1)窗台上有 2 个花盆,搬走一个,还有
8、几个?怎样列算式?(2)讲台前面挂着 2 块小黑板,拿走一块,还有几块?怎样列算式?3.填一填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减法,还学会了一个减法算式 2-1=1.。同学合作板书设计减法2 1 = 1减号2 减 1 等于 1作业安排书写 2-1=1 一页课后反思年级 R1 学科 生活数学 教师 卢盼课题 复习2 减几 课型 练习课 时间 2014-5-14课程资源准备数的组成卡片、减法口算卡片、学具、课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在本班上课学生 12 人,R1 班(董浩、孟胡锁、白恩帝、陈燕、王银河、李晟睿、甘鹏)8 人、R2 班(金宇梦、刘佳贺)2 人、R3 班(王健、高杰)2 人、R5 班(赵
9、博)1 人。属于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根据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现状,将其分为三类。A 类学生:陈燕、金雨梦、高杰、赵博,可以配合教师的教学,可以准确点数,会认读、写数字。能够掌握数的组成,可以口算B 类学生:孟胡锁、王健、刘佳贺、董浩,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点数,会认读数字。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可以计算。 C 类学生:白恩帝、王银河、甘鹏,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A 类: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应用数的分解计算 2 减几。 B 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看图填空并计算。 C 类:认识数字 2,会读 2,能点数数量为 2 的物品。过程与方法:讲解法、动手操作练习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乐趣中学习数学,通过动脑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表述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康复目标1. 提高动手能力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 教与学的过程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1、复习导入1、复习:(1) 2 可以分成()和() 。(2)2-1= ()-1=1 2. 发放试题,学生书写姓名;3.教师讲解题面,学生独立完成4、教师讲解,学生改错。 复习加法以及 10的组成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操作。板书设计作业安排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