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链管理中的运输问题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在董老师的带领下,使我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门学科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物理与供应链管理这本书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客户满意度考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本书内容比较丰富,几乎涵盖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出现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并且在每一章节都引入了相应的案例分析,以此来让我们加深对每一章节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在这学期我的学习感受和收获,以及我对供应链管理中的运输问题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众所周知,运输在供应链整个链条上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论是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装配件,还是产成品,不管是在生
2、产制造过程中,还是在流通销售过程中,要想实现增值都离不开运输。因此,运输在供应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但我国运输业任存在不少的问题。当现代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时,支持其业务运作的基础运输却很少被提起。即使考虑到供应链的运输问题,也主要是单纯地从运输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成本节约,没有从运输与供应链其他环节的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运输是供应链运作必需的环节,甚至有效的运输策略可以使货物不进仓库而直接在车辆间进行交换,运输设备成为流动的仓库。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如果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则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输作为基础。面对供应链管理中的这些运输问题,我们应从运输管理体制、运输资源、运输
3、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在运输管理体制方面,我国由于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运输业管理全部被划分为若干部门。由于条块分割严重,这几种基础运输方式之间的规划发展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导致资源浪费惊人。如北京市在做运输系统发展规划时,交通部、铁道部两个基础设施部门各自进行研究,缺乏彼此联系。由于北京铁路枢纽建设比公路发展得早,因而在北京铁路枢纽比公路一级枢纽离城市更近一些,这样铁路枢纽竟被圈在公路枢纽内。因此在做规划时,就应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加强协调。那么,统一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其次,在运输资源利用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运输资源比较分散,运营效率不高,现代化的专用车辆利用率
4、不高。近十年来,从运输车辆使用效率来看,北京市经营小型货运车辆占全市货运车辆总量的 50%,却承担了 70%以上的货运量,而占货运车辆总量 50%以上的小营运车辆却承担不足 30%的货运量。目前,国际上除原木、煤炭、石油外几乎所有货物都采用集装箱方式运输,集装箱运量已成为体现现代化物流水平的主要指标,但在我国仍没有建立起设备完备的国际国内集装箱箱管中心。船公司、箱公司、运输公司和用户分散办公,缺乏合作的基础条件,导致我国集装箱运量明显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最后,在运输信息系统方面,我国一些企业对目前流行的 ERP、BRP 等技术的引用,存在着盲从现象,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企业的手机情况都只管采用
5、。一些中小规模的运输企业虽采用了 ERP 管理,但与现有业务流程严重脱节,造成相关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困难重重。现在流行的先进软件,能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较少,一些国内软件公司,不了解物流运输企业的实际需要,不懂得物流运输企业的复杂流程,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硬将所谓的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一股脑塞给物流运输企业,所做出的物流运输软件业也是一味追求功能齐全,形不成特色产品,往往导致成本高、针对性差、操作复杂,客户群也不明确,从而造成了自身和运输企业资源及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运输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比较低。我国现有企业未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因而难以为用户提供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等增值性服务,中国企业急
6、需先进的运输信息系统。面对供应链管理中的这些运输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现状,从而使得供应链管理时代的运输向着快捷、高效、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1)建立合理的运输管理体制及运输部门的激励机制。由于基础运输方式之间条块分割,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在规划中,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加强协调,进行统一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从建立全国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确定铁路、公路、航空等不同战略分工,使干线网互相错开、互相衔接,而不是重叠,然后再建设一些枢纽站将其连接起来,这样各种运输方式才能互补,物流运输资源才能得到最大利用。进行运输决策时应确保
7、运输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起促进作用。如在决策时只考虑降低运输成本而不顾客户响应程度,将使企业总成本增加。所以企业运输部门的业绩考核应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受运输决策影响的库存成本以及所达到的客户响应程度。2)倡导精益运输。精益是质量、数量、个性服务水平的统一体。供应链管理时代的运输业也应该整合那些中小、分散的运输资源,以尽可能少的人力,以最高的速度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并不断的与顾客接近,提供给他们以更好的服务,创造集网络资源、现实服务与品牌优势于一体的精益物流运输。3)建立智能交通体系。利用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等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全方位的管理交通技术可解决
8、交通拥挤、运输效率低下等种种问题。4)发展专业的运输信息技术。结合中国实际去开发专业化、产品化运输信息技术。在系统设计规划时,应避免机械地追求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指标,而采用适当的人机互动式的信息化业务操作管理,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各种问题。5)实行规模化运营。运输业务一般来说是全国性的,这就要求运输企业拥有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每一笔业务,由此使为顾客提供一体化服务成为可能。规模小、效率低、分散是运输业的现状,应改变目前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局面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整体实力竞争的原则。运输业通过与其他物流公司、国际分销公司、货代公司整合现有的运输业务和
9、部门,改变原来的条块分割局面,向着服务范围广、标准高、态度好、费用低的方向努力,更好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运输要求。6)选择自营运输和外包运输。考虑使用自营运输、外包运输或二者兼而有之,应基于企业的运输管理能力和运输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当运量较小、运输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时,可以将运输外包给第三方承担,节约成本。然而当运量大、客户响应程度重要时,运输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成功影响非常大,企业应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 7)运输成本与其他相关成本,即运输与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与客户响应等。供应链中的运输决策必须考虑对库存成本、设备和加工处理成本、协作成本以及提供给客户的响应水平,对不同的运输配置进行
10、评估,按不同的成本、收入以及协作的复杂性把它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进行合适的运输决策。8)使运输网络布局柔性化。进行运输网络设计时应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运输的可利用性。忽视需求不确定性会导致大量采用廉价、非柔性的运输方式,如果运输计划不变,这种运输网络会执行得很好。然而当运输计划改变时,往往就很差劲。如果企业考虑了不确定性,在运输网络设计中采用一些柔性的运输方式,虽然会昂贵一些,但可以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水平的客户响应。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可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以有助于降低整个供应链链条上的总成本,并可改善运输网络的反应能力。然而,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运输活动自身的正常进行,而且降低
11、供应链绩效,甚至可能使供应链停止运作。因此,避免运输不确定性带来的副作用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只要有预见性和周密的规划,供应链中出现的运输问题大多可以成功解决。可供参考策略:a.注意收集、更新有关数据,如燃料价格、承运商的经营状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提高对运输问题的预见性。 b. 选择承运商时,应进行全面严格的考核分析,不能仅仅基于价格进行选择。c. 制定备选规划和具体的可选方案,使其成为偶然突发事件的基础,一旦运输出现问题,立即启动备选方案。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运作的基础依然是运输这个往往不被人重视的环节。当它正常运作时没有多少人会考虑到它,然而运输中一个极小的问题都可能会让整个供应链崩溃,同时运输也是供应链物流成本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如果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那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则是当今运输企业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运输在供应链整个链条上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运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