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步理解溶解度一、含义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最大限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要把握四个要素:一定的温度、100 g 溶剂(水) 、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质量。 二、表示方法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表格法与图像法。如 KNO3 和 Na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用表格表示如下:图像法,即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在纸上绘制出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三、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含义1.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2、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推测固体是否完全溶解、溶液处于饱和状态还是不饱和状态。2. 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确定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3. 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在不改变溶液成分的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通过加热升温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通过加热升温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过降温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溶解度/g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