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海水晒盐第 3 课时粗盐的提纯1重结晶法提纯粗 盐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1)按照课本中的步骤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步骤 现象1 充分溶解后,得到浑浊的液体2 经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液体3 刚开始蒸发时,溶液中无晶体析出;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待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2)过滤操作要注意的问题有: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
2、滤纸处,盛待过滤液的烧杯的尖嘴部紧靠在玻璃棒上。2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物质,将食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 pH 调为 7。3食盐的用途: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结晶和重结晶法结晶法分两种方法,四种情况。两种方法是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法,四种情况与两种方法的关系是:(1)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 KNO3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2)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海水晒盐),
3、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如 KNO3中混有 NaCl)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KNO 3大量析出,NaCl 不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目的)。(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如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NaCl 析出,KNO 3不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目的)。【例题】 下图是 a、b、c、d 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NaCl KCl NH4Cl KNO310 35.8 g 31.0 g 33.3 g 20.9 g6
4、0 37.3 g 45.5 g 55.2 g 110.0 g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a 曲线表示 KNO3的溶解度曲线Bb 的溶解度小于 a 的溶解度C要从 a 与 d 的混合物中得到 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KCl 的不饱和溶液由 60 降温至 10 时变成饱和溶液思路点拨:在结合溶解度曲线考查可溶性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时,要认真观察两种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可选择出正确结晶的方法。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KNO 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故 a 曲线表示 KNO3的溶解度曲线,A 正确;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 a、b 的溶解度大小,B
5、错误;由于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 d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要从 a 与 d 的混合物中得到 a,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 错误;由于不知 KCl 溶液的不饱和程度,故降温时无法判断该溶液能否达到饱和,D 错误。答案:A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2下图中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结晶出来( )。3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过滤与筛选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B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
6、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C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D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4现欲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溶解时,可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等步骤D配制溶液时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5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了得到纯净的 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上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 a_,b_。
7、(2)操作的名称是_,玻璃棒的作用是_。(3)在操作中看到_时,停止加热。(4)称取 5.0 g NaCl 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NaCl 溶液_ g。参考答案1. 答案:D2. 答案:C3. 解析:过滤是指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蒸发是指加热使溶剂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蒸馏是指将液体分子变成气体分子,再冷却液化;结晶是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答案:D4. 解析: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粗盐的溶解,A 正确;蒸发滤液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就停止 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液体烘干,B 错误;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C 正确;配制溶液时不需要酒精灯,D
8、 错误。答案:AC5. 解析:粗盐提纯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都需用到玻璃棒。溶解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过滤需要用到铁架台、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体飞溅)等,蒸发需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加速蒸发)等。蒸发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应停止加热。答案:(1)烧杯 铁架台 (2)过滤 引流 (3)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4)501下列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加以分离的是( )。A氯化钾和硝酸钾 B铁粉和铜粉C氯化钠和碳酸钙 D硝酸钠和硝酸钾2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60 时,将
9、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 20 ,均变成不饱和溶液B60 时, 将 80 g 甲物质放入 100 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80 gC40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3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 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1)写出沉淀 A 的化学式_。(2)加入 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 A 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 B 的成分_(用化学式表示)。(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
10、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 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2011山东滨州)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1)当温度为 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填“” “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易溶5.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度 除去泥沙(2)完全除去 SO24(3)碳酸钠 CaCO 3、BaCO 3 完全除去 Ca2 和氯化钡(4)盐酸 除去碳酸钠6. 解析:(1)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粗盐的溶解。(2)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为过滤。(3)除题目中所给器材外,蒸发操作还需要酒精灯(给滤液加热)和蒸发皿(盛放滤液)。(4)操作中一般要加入过量的 BaCl2以除净粗盐中的 MgSO4,操作加入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 的 CaCl2和混入的过量 BaCl2。(5)只要添加试剂的顺序中 Na2CO3排在 BaCl2的后面(利用 Na2CO3除去过量的 BaCl2)即可。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 (3)酒精灯 蒸发皿 (4)除净粗盐中的 CaCl2和混入的过量 BaCl2 (5)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