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按岳麓版分解第 9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内容标准(试验稿)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内容标准(2011 版) 】 (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选择题1 (2015四川成都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答案】D2 (2015四川宜宾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A兴修水利工程 B推行重农抑商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广牛耕生产【答案】C3 (2015贵州黔西南3
2、)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答案】A4 (2015山东聊城3)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潮流【答案】B5 (2015湖南郴州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实行官吏 俸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 令 C宣布农奴 获得人身自由 D 奖励耕战【答案】D6 (2015山东济南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
3、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A管仲 B商鞅C秦始皇 D北魏孝文帝【答案】B7 (2015湖南邵阳2)1912 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商鞅之法”不包括(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答案】A二、非选择题8 (2015江苏徐州27) (6 分)史实与推论: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重大改革相伴而生,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史实或史料 推论
4、判断(1)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 韩非子和氏商鞅变法这一措施体现了“以德治国”的理念。(2)他(达芬奇)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的是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3) “在剑桥大学,牛顿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几乎从来不参加娱乐活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干脆忘记了吃饭。 ”大国崛起英国牛顿废寝忘食地工作,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4)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
5、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日本勇于吸收外来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扩大开放具有借鉴意义。(5)1921 年俄共布“十大” 后,受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苏俄实行了经济政策。(6)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 “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 ”美国的工业产值 1935 年比 1933 年几乎翻了一番。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答案】
6、 (每小题 1 分,共 6 分) (1) (2) (3) (4) (5) (6) 9(2015山东烟台27)(12 分)2014 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 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 关键之年。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破旧立新】材料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 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2 分)【勇往无畏】材料二 各国变法,无不从
7、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2)改革需要大无畏的勇气。谭嗣同因为哪次变法而从容就义?揭开这次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3 分)【顺势而为】(3)改革通常由问题倒逼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4 分)改革名称 面临问题 措施 性质洋务运动 内外交困 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 B ;以“ C ”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封 建 统 治 者 的 自救运动1861 年改革A 盛行;资 本 主 义 工 业 发展缓慢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
8、农奴和干涉他们的自由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但须赎买D【民富国强】材料三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1978 年 1992 年 2002 年 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4)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 年和 1992 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3 分)【答案】27 (1)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承认土地私有。(2 分)(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9、 ;公车上书;京师大学堂。 (3 分)(3)A:农奴制;B:军事工业;C:求富;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分)(4)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 分)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分)10 (2015黑龙江龙东29)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聚焦三农栏目的内容,定位于报道和解析三农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材料一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二:右图材料三
10、“驱除鞑虔,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 1952 年底,3 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 7 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材料五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 年产粮 5.02 亿千克1981 年产粮 6.70 亿千克1982 年产粮 7.15 亿千克材料六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材料七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阅后请回答:(1)材料一内容出自
11、哪一历史事件?(1 分)(2)材料二图是唐代出现的哪一农业灌溉工具?(1 分)(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哪一内容是解决土地问题?(1 分)(4)根据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 分)(5)观察材料五,农村开始富裕,生产迅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采取哪一重要措施?(1 分)(6)材料六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1 分)(7)材料七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1 分)【答案】29 (1)商鞅变法。 (2)筒车。 (3)民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861 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
12、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1 (2015湖南衡阳27) (12 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改革】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 分)(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2 分)(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
13、同之处?(2 分)【近代改革】材料三 右图(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 分)【现代改革】材料四 上世纪 70 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 分)有何意义?(2 分)【答案】 (1)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 ;奖励耕战(2 分。答对一项记 1 分)(2)基础: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2 分)(3)相同:都为实现国
14、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2 分)(4)表现: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改革封建军制,创办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化” ,努力发展教育(3 分。答对一项记 1 分)(5)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分) 。12 (2015广东梅州16) (6 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
15、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网 gkstk来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 分)(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2 分)(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2 分) 【答案】16 (1)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
16、地所有权。 (2)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科举制度;唐朝。13 (2015江苏无锡42)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中国探索繁荣富强道路的根本方向。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请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 分)材料二 如果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 的火把。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2)材料二中的“西化”指的是晚清以“自强”
17、“求富”为口号的哪一次运动?(1 分)材料三 2014 年是邓小平诞辰 110 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央视一套特播出大型革命历 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该剧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人们的热议。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评价,有人说:“世界上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像邓小平那样通过他的政策使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3)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该会议除了提出改革开放 外,还有什么内容?谈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3 分)材料四 1929 年 10 月 24 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 ”,那一天纽约股票市场 竟有一千三百多万股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出去,全国为之震
18、动,从此美国的经济就像雪崩一 样,开始全面滑坡。(4)当时哪一位总统挽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现象?其颁布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 分)【答案】 ( 1) 使 秦 国 成 为 战 国 后 期 最 富 强 的 国 家 , 为 秦 的 统 一 奠 定 了 基 础 。 (2 )洋务 运动 。 (3 )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 作 出 把 党 和 国 家 工 作 重 点 转 移 到 经 济 建 设 上 来 ; 形 成 以 邓 小平 为核心 的领 导集 体。 是建 国以 来党 的历 史上 具有 深远 意义 的改 革, 是改 革开 放的 开端 。 (4 )罗斯 福。 “对工 业的 调整 ”。14 (201
19、5贵州黔东南州23)人 类社 会是 在不 断进 步 和发展 的, 治国 方针 也应 随之与 时俱 进,改革 是时 代的要 求和 必 然的选 择。 中外 曾出 现过 许多著 名的 改革 ,并 对历 史产生 了巨 大的 影响 。请 回答下 列问题 :(1 )哪 次改 革为 秦完 成统一 大业 奠定 了基 础? 这次改 革与 土地 相关 的措 施是什 么? (2分)(2 )1 9 世 纪中 后期 , 俄国和 日本 通过 改革 都走 上了资 本主 义道 路, 请写 出两次 改革 的 名称 (2分)(3 ) 美国 为摆 脱 19291933 年 经济 危机 , 进 行 了改革 , 请写 出这次 改革 的
20、名称 及特 点。 (2 分 )【答案】2 3 ( 1) 商 鞅 变 法 , 承 认 土 地 私 有 。 ( 2 分 ) ( 2) 俄 国 农 奴 制 改 革 、 日 本 明 治 维 新 。( 2 分 ) ( 3) 罗 斯 福 新 政 、 国 家 干 预 经 济 。 ( 2 分 )15 (2015辽宁沈阳16)观看下面两组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图一:1975 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21、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还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图二: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文教方面,设立京师大学堂等机构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
22、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政变后,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1)图一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 分)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2)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关于变法方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分)(3)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商鞅变法或者戊成变法是否成功(任选其一) ,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 分)【答案】16 (1)A。 (2)可从变法时间、变法者、变法内容、变法结果、变法影响、颁布文献等方面回答。 (3)商鞅变法成功,变法措施并未被废除。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并且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 戊戌变法失败,因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的措施几乎都被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