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LCZ小组.ppt

上传人:jw66tk88 文档编号:4575492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LCZ小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LCZ小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LCZ小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LCZ小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LCZ小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子政务 LCZ小组作业,我国电子政务城乡差距,背景资料 材料分析 数字鸿沟现象 电子政务的“数字鸿沟” 原因一:城乡居住群体 原因二:城乡居民的分布 解决要求 解决之道,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城乡数字鸿沟现象,填补城乡数字鸿沟 上海市电子政务开通到村 2007年05月27日 新华网 上海的“电子政务网”开始向郊区农村最基层的行政村延伸。沪郊首个镇、村事务管理网新近正式开通,奉贤区南桥镇江海村率先获得了便捷高效的电子政务服务。江海村的村民以往每次报销医药费都要花上半天时间到镇里,填好申请单子办好手续还要等上两三个星期,而现在只要走几步路,在村农家会所的医疗服务点花几分钟就可办好医保结算的手续。据介

2、绍,目前在沪郊奉贤区率先试点的镇、村事务管理网,将为实现镇、村事务的自动化管理和各类资源的共享提供网络基础,可有效加强政府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今年年内这个区将首先在3个镇铺设主干光缆到各行政村和居委会,开通相关的电子政务服务。到2008年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将接入政务网。相关部门人士说,目前上海郊区农村经过行政区划调整之后,不少镇的行政区划面积大大增加,政府的服务和管理难度随之提高。网上政务平台开通后,村及居委干部与镇上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公文流转在网上就可以实现,不必大事小事都跑到镇里去开会,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普通村民同样得益。通过电子政务平台,除了医保即时结算,今后有关村民社会保障、

3、劳动就业、民政福利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手续办理和政策查询,不出村就能办妥。据上海市农委提供的信息,上海计划在今后2年内把宽带网接入郊区所有行政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推动“电子政务开通到村”的进程,而且还要实现面向基层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终端的全覆盖,消除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传递空白,填补城乡“数字鸿沟”。(记者李荣),材料分析,从材料中上海为方便解决郊区农村中的各种政务问题所开展的电子政务的方式和成果来看,电子政务确实既方便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又减少了村民的不必要的麻烦,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方面都节省了不少时间。然而到这里产生一个问题,既然电子政务这么有利,那为什么农村中的电子政务不能像城市的

4、电子政务那样的做得既宽广,而又内容丰富呢?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城乡电子政务的数字鸿沟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和农村对电子政务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关于数字鸿沟现象,在信息时代,一个人获得信息的手段和途径的多寡影响着他在社会中获得机会的多寡。这种信息富有者与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叫做“数字鸿沟”。而材料中所体现的农村中电子政务开展得比较艰难,主要的原因也是在于身在农村中的普通村民他们和城市里的人在获取信息方面有着巨大的“数字鸿沟”的差距。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反映了城乡居民获得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机会的严重不平等,农民成为信息时代被边缘化的群体。,电子政务的“数字鸿沟”,城乡电子政务中的

5、“数字鸿沟”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城乡的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有4977万低收入人口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但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差距还维持在3.21:1,一些专家认为实际差距可能高达6:1。从收入增长速度看,1996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2000年仅增长2.1%,2001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仍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应地,农民消费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下降。2

6、002年,占总人口61%的农村人口的消费占社会消费总量的比重只为36.7%。与此同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13.43%,下降到2003年的7.12%。”,城乡的贫富悬殊导致普通村民有些根本买不起电脑,更别说如何上网和参与到电子政务中去了。所以说农村中电子政务开展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经济基础的好坏,导致在农村开展电子政务难的原因,也是由于经济基础不好导致的一系列相关反应。,城乡居住群体,农村:农民是一个低收入群体,特别在中西部地区,他们通常文化程度低,没有很强的信息意识,也没有能力购买电脑,没有能力支付上网费用,也不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这些特质

7、也是导致电子政务在农村开展较难的原因。 城市:城市里生活的人则普遍是中高收入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有很强的信息意识,熟识并能灵活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他们善于保护自己的权益-有兴趣了解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加上他们的生活节奏又快,所以参与电子政务是他们了解政务的较好选择。,所以说城乡居住群体的一些特质和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城乡开展电子政务产生“数字鸿沟”的原因。,城乡居民的分布,农村:它的居民主要是普通村民,由于农村主要位于山区,土地又宽广,所以导致地广人稀,居住方式也是散落式的,各个行政村小部分村民聚集在一片地区居住,但大部分的村民住得比较散乱,加上交通不便等,要开展电子政务就比较困难

8、了。比如要给一些较偏僻的行政村铺网络,成本就成了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人少地广的西部地区,以及其他偏远山区,代价更大。 城市:城市里居住的人,大部分是聚集在一片地区里居住的,主要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城市的各种设施也相当完善,所以城市里全民上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所以说,城乡居民的居住方式很大一部分也是导致电子政务开展产生“数字鸿沟”的原因。,“数字鸿沟”的解决要求,为什么迫切的需要解决这类的“数字鸿沟”现象?我们来看一个图表。,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农村人口相对城市人口来说还是较多的而网民的百分比在2007却只有约0.4%,也就是说农村中极少部分的人真正了解过网络,特别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区,所

9、以解决农村和城市的信息数字鸿沟是相当有必要的,现在是信息经济的时代,要想更好的发展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让普通村民更方便快捷的了解到有用的信息是必要的途径,至此我们认为解决城乡中的信息数字鸿沟对于农村的发展非常之必要。,电子政务“数字鸿沟”的解决之道,一、发展信息化,结合传统信息传播手段,信息化绝不只是因特网、计算机、软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其中重要方面。不管采用何种手段,重要的是使信息有序、有目的地传播到用户那里,并为用户带来好处。对于农民来说,广播、电视等传统信息传播途径比网络更切合实际。也就是说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方式来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在现阶段比较实用。 二、鼓励

10、并支持在农村开展电脑培训工作。 三、鼓励电信等企业加快入主农村的进程。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为实现真正的农村电子政务铺路。,课堂听后补充,城乡电子政务服务内容的差异,城乡电子政府的发展,都起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密切政务与社会公众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IT业发展和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的共同作用。 但由于城乡互联网普及状况和需求的不一样,城市电子政府服务的内容也存着差异,城市的电子政府的服务内容,政务公共服务的电子化 企业工会服务的电子化 社会医疗服务的电子化 社会保障服务的电子化 政府监督服务的电子化,农村的电子政务的服务内容,农业发展的信息化(生产前后信息的网络化) 农民社会保障的电子化 农村医疗保障的电子化 政府的监督的电子化,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信息 > 电子电气自动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