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达标检测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基础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2、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 )A、沿海地区、交通方便 B、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C、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 D、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3、我国著名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 )A、陕西省和四川省 B、江苏省和云南省 C、陕西省和
2、云南省 D、山西省和云南省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5、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A、 B、 C、 D、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7、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
3、场所8、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 北京中关村9、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10、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二、非选择题11、读图完成下列内容:学优中考网 A A B C河流 公路(1)图中 A、B、C 表示乡村聚落,分析 A、B、C 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 ,地形以 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沿河流或公路可伸展成 状。(2)三个聚落中,比较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
4、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 )A、屋顶的陡缓 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 D、房屋的朝向2、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宗教和习俗3、从下图民居中你能看出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A、终年寒冷 B、干燥少雨 C、气候湿润 D、什么也看不出4、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的是( )A、湿热的环境 B、干燥的环境 C、平原环境 D、城市环境5、下列地形中分布聚落较多的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二、非选择题6、 (1)读图表,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图
5、中适当的位置。A、防止城市环境污染、加强绿化建设B、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C、城市人口迅猛增长D、进行城市合理规划E、城市交通日益拥挤,城市住房紧张F、控制城市人口和规模,建卫星城镇,开发新区G、增加城市就业困难,城市失业队伍扩大H、发展城市交通、兴建住宅I、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2) 、将下列不同地区与建筑物对应连线A、东南亚 竹楼B、陕北 冰屋C、西双版纳 四合院D、内蒙古 高架屋E、北极 窑洞F、北京 蒙古包7、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6、探究结论:(1)A 民居是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地区(填地形区)。(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_。(3)以南方地区为例,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_ _。参考答案基础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A 3、D 4、D 5、D 6、D 7、D 8、D 9、C 10、B二、非选择题11、 (1)河流 平原 带 (2)C C 地位于水陆交通要道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C 3、C 4、A 5、B二、非选择题6、略解 决 途 径城市扩大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学优中考网 7、窑洞、黄土高原 房顶多为平顶,砖瓦土石结构,门窗开在背风朝阳的一面,墙壁厚实 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人们为了排水和通风的需要,传统居民的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