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历代皇帝是?1.唐高祖李渊(566 年出生於长安,635 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618 年-626 年 武德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 年649 年) ,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 。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627 年-649 年 贞观3.唐 太 宗 李 世 民 第 九 子。 字 为 善。 贞 观 五 年 (631) 封 晋 王。 十 七 年 立 为 太 子。 二 十 三 年 即 位。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650 年-683 年 永徽4.
2、武则天(624 年-705 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 年-716 年) ,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将武则天算为唐朝皇帝) ,他的在位时间是 684 年-690 年和 710 年-712 年。 6. 李重茂(695 年-?) ,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 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 16 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 7.李隆基(685 年762 年) ,唐朝皇帝(712 年756 年在位) ;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 ,得名唐玄宗 ,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8.唐肃宗李亨
3、(711 年-762 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57 年-762 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 年-779 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3 年-779 年在位) ,在位 17 年,享年 54 岁。 10.唐德宗李适(742 年-805 年)(适发音为 Ku) ,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80 年-805 年在位) ,在位 26 年。享年 64 岁。 11.唐顺宗李诵(761 年-806 年),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05 年在位)。大历十四年(779 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
4、5 年)即位,改元永贞。 12.唐宪宗李纯(出生于 778 年,逝世于 820 年) ,唐朝第 11 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 ,他的统治时期是从 805 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恒(795 年-824 年) ,原名宥。元和七年(812 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唐朝第 12 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0 年-824 年在位) ,在位 4 年,享年 30 岁。 14.唐敬宗李湛(809 年-826 年) ,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4 年-826 年在位) ,在位 3 年,享年 19 岁。 15.唐文宗李昂(809 年-840 年) ,唐穆宗第二子。唐
5、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 ,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7 年-840 年在位) ,在位 14 年,享年 32 岁。 16. 唐宣宗李忱(810 年 -859 年)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 年-859 年在位,除去武则天以外) ,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 13 年。 17.唐懿宗李漼(833 年 11 月 14 日873 年)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60年-873 年在位) ,在位 14 年,终年 41 岁。 18. 唐僖宗李儇(862 年-888 年) (儇发音为喧 Xun)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
6、,初名俨。873 年-888 年在位,在位 13 年,享年 27 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 19.唐昭宗李晔(867 年904 年) ,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 年-904 年在位) ,在位 16 年,享年 38 岁。 20. 唐哀帝李拀(892 年908 年) ,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 年-907 年在位) ,在位 3 年,被废。次年死,享年 17 岁,葬于温陵。 夏商周秦汉晋隋 唐宋元明清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
7、皇朝至此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
8、,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经
9、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
10、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摘自 三字经 1 中国历代皇后列表 西汉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后少帝刘弘皇后吕氏 高祖薄皇后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夫人 赵太后 钩弋夫人(赵婕妤 )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孝成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11、 曹魏 武宣卞皇后 卞夫人 文昭甄皇后 甄宓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蜀汉 先主甘皇后 甘夫人 先主麋皇后 麋夫人 先主孙皇后 孙夫人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后主敬哀皇后 张飞长女 后主张皇后 张飞次女 东吴 孙权王皇后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孙亮全皇后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隋朝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唐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窦皇后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 高宗废后王氏 王皇后 高宗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庶人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张皇后 肃宗章
12、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明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孙贵妃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废后 景宗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吴废后 宪宗 孝贞王皇后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宪宗 孝惠邵太后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世宗 张废后 世宗 孝
13、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或张宝珠 庄烈帝愍周皇后 清朝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孝献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拉氏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
14、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 唐 高祖李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则天皇帝武曌 、中宗李显(哲)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漼 、僖宗李儇俨 、昭宗李
15、晔(敏、杰) 、昭宣帝(哀帝)李祝祚 北宋 太祖赵匡胤 、太宗赵炅 、真宗赵恒 、仁宗赵祯 、英宗赵曙 、神宗赵顼 、哲宗赵煦 、徽宗赵佶 、钦宗赵桓 南宋 高宗赵构 、孝宗赵眘 、光宗赵敦 、宁宗赵扩 、理宗赵昀 、度宗赵禥 、恭帝赵显 、端宗赵昰 、卫王赵昺 元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定宗(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 、成宗(铁穆耳) 、武宗(海山)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硕德八剌)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速吉八) 、文宗(图帖睦尔) 、明宗(和世) 、宁宗(懿璘质班
16、) 、顺帝(妥懽帖睦尔) 明 太祖朱元璋 、惠帝朱允炆 、成祖朱棣 、仁宗朱高炽 、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镇 、代(景帝)朱祁钰 、宪宗朱见深 、孝宗朱佑樘 、武宗朱厚照 、世宗朱厚熜 、穆宗朱载垕 、神宗朱翊钧 、光宗朱常洛 、熹宗朱由校 、思宗朱由检 清朝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世祖(顺治帝)福临 、圣祖(康熙帝)玄烨 、世宗(雍正帝)胤禛 、高宗(乾隆帝)弘历 、仁宗(嘉庆帝)颙琰 、宣宗(道光帝)旻宁 、文宗(咸丰帝)奕詝 、穆宗(同治帝)载淳 德宗(光绪帝)载湉 、末帝(宣统帝)溥仪明代年表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洪武
17、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1402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1435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1450 代宗 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1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1457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1464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1567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1572 神宗 朱
19、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 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1627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清朝的历届皇帝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万历四十四年(1616) ,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
20、后金)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 68 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 。 (1):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 17 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 。庙号“太宗“ 。 第一个庙号“太祖 “ (2):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
21、 18 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 ,终 24 岁。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3):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 年 5 月 4 日)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 61 年。 (4):雍正: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 61 年,45 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 13 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5):乾隆: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 ,卒于嘉庆四年(1799) 。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 60 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 89 岁 (6):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
22、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 25 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 岁。庙号“仁宗 “。 (7):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 9 月 16日) ,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 30 年,终年 69 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8):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 年 7 月 17 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 年 8 月 22 日)病故。在位 11 年。 (9):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 。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 1
23、9。庙号“穆宗“ 。 (10) 光绪: 光绪皇帝(1871-1908 ) ,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1874 年同治皇帝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 4 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 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控制。 (11)宣统: 溥仪是醇亲王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极,号宣统。 三年后,辛亥革命暴发,宣统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并优待清室,让宣统在紫禁城继续做了十二年的皇帝。清朝:l644-l9ll 共 268 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
24、: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 。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室世系表入关前:努尔哈赤(天命)1559 年至 1626 年(16 子,8 女)皇太极(天聪,崇德) 1592 年至 1643 年(11 子,14 女)入关后:1 福临(顺治)1638 年至 1661 年,在位 l8 年(8 子,6 女)2 玄烨(康熙)1654 年至 1772 年, 在位 61 年(35 子,25 女)3 胤桢(雍正)1678 年至 1735 年, 在位 13 年(10 子,4 女)4 弘历(乾隆)1711 年至 1799 年, 在位 6O 年(17 子,10 女)5 颙琰(嘉庆)1760 年至
25、 1820 年, 在位 25 年(5 子,9 女)6 旻宁(道光)1782 年至 1850 年, 在位 30 年(9 子,10 女)7 奕泞(咸丰)1831 年至 1861 年, 在位 1l 年(2 子,1 女)8 载淳(同治)1856 年至 1874 年, 在位 l3 年(无子女)9 载恬(光绪)1871 年至 1908 年, 在位 34 年(无子女)10 溥仪(宣统)1906 年,在位 3 年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公元 598649 年)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 年649 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
26、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前 259前 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56前 87 年)西汉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雄才大略,颇有建树,他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人们往往把汉武帝的功业和秦始皇相比,史称“秦皇汉武“ 。 第四位:清圣祖
27、爱新觉罗玄烨(公元 1654 年-1722 年)在位近 62 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同时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攻台湾,亲征葛尔丹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 “与将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是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 第五位:武则天(624705)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延续了唐朝盛世。 第六位:前秦世祖苻坚(公
28、元 338385 年)抑制豪强,整饬军政,强化王权,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区的人采用怀柔政策。在思想意识上以汉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学,广兴学校,令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还亲临太学考试学生优劣。关中为前秦的根本所在,因多年混战,生产废弛,他“劝课农桑、赈恤穷困“,行区种法,兴修水利,遂使关陇地区经济发展,国力充实。370 年苻坚攻灭前燕,次年灭仇池氐族杨氏,373 年取东晋梁、益两州,376 年灭前凉和代,统一北方。382 年派吕光进军西域。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他在位期间致力于修明政治,统一中国北方,政绩显著,是十六国时期许多封建帝王中最杰出君王。
29、 第七位: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公元 1162-1227 年) 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 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为后代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国家而奠定了基础。 第八位:宋太祖赵匡胤(公元 927-976 年) 宋朝开国君主,公元 960 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后采取“先南后北“ 的统一中国的策略,
30、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公元 1328-1398 年) 明太祖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 200 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 第十位: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 6公元 57)汉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
31、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他所开创的“ 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二、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一)夏商周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西周织机能提花,前 776(年)月食记。(二)春秋春秋文化发达始, 诗经最早诗歌集,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道家老聃道德经 ,儒家学派孔子始;大军事家名孙武, 孙子兵法早著世;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
32、,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三)战国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 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魏人石申楚甘德, 甘石星经定恒星,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四)秦朝前 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五)汉朝前 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文化科技成就多,各
33、族经济有联系。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 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医圣“ 尊称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医理。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 “五禽戏“。王充唯物著论衡 ,自然现象日、月食。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六)三国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马钧翻车指南车,攻城输转发石机。钟繇精心研书法,隶书转化楷字体。刘徽计算圆周率,一四一六近似值。(七)晋朝王羲之东晋书法家,魏晋各家集精华,创立独特书风格,行草若云惊天下。顾恺之,擅绘画,线条优美形神佳, 女史箴图
34、洛神赋图 ,“体物精微“ 妙技恰。(八)南北朝民族融合南北朝,各族人民都勤劳,科学文化得发展,社会生产有提高。南朝数学祖冲之,前辈成果多吸取,天文历法机械学,发明创造出奇迹;一四一五九二六,一四一五九二七,精确推算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年) ;缀术数学专书著,作为教材传朝日。北魏农学贾思勰,研究农谚和农业,最早耕作栽培法, 齐民要术全总结。唯物思想数范缜,发表著名神灭论 ,继承荀况王充等,思想遗产多宝贵。北魏雕刻高水平,云岗石窟规模雄,艺术宝库图精巧,洛阳龙门也著名。九)隋朝雄伟壮观赵州桥,隋朝王匠李春造,拱肩加拱减压力,殃存(世界)最好最古老。历经一千三百年,中外桥史位重要。隋朝发明雕版
35、术,印金刚经质量好。605(年)凿大运河,南北交通立功劳,三次派人到流求,五层楼在战舰造。(十)唐朝唐朝分科办医校,政府编写唐本草比欧洲早八百年,著名“药王“ 孙思邈,医学著作千金方 ,五千处方八百药。唐朝已经制火药,唐末军事始用早。烧制著名“唐三彩 “,工艺技术显著高。天文学家僧一行,子午线长最早定。随唐南北又统一,繁荣经济广疆域,封建文化达高峰,成就最大数唐诗;传世诗人二千二,留诗四万八千余,内容艺术都完美,李白、杜甫、白居易散文韩愈柳宗元,“泰山北斗 “名声誉。颜真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书法奇。著名画家阎立本,“画圣“ 尊称吴道子,隋唐敦煌莫高窟,艺术宝库世珍异。(十一)宋朝宋史学家
36、司马光, 资治通鉴世流芳;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汴京繁华全都装;北宋遍用指南针,各国大船敢远航。梦溪笔谈沈括著,十二气历史首创,早于英国八百年,自然科学最辉煌;北宋毕昇印刷术,亚欧非洲传播广,比欧洲早四百年,世界文化贡献长。宋朝散文进步大,思想现实确表达;文坛领袖欧阳修,反对空虚辞藻华,苏洵、苏轼和苏辙,王安石、曾巩文章佳,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十三)元朝元朝戏剧最发达,涌现大批剧作家,关汉卿写窦娥冤 ,思想艺术闪光华。元科学家郭守敬,创新编制授时历 ,精密推算与今同,比公历早三百年。元纺织家黄道婆,学习新技实践中,创造发明轧棉机,革新工艺适棉农,传授黎族纺织术,“乌泥泾被 “远近名
37、。(十三)明清明成祖时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43 年,远洋航行世首创。本草纲目李时珍,药物研究再创新,行医走访集验方,详述各种色彩味。明末清初宋应星, 天工升物农工经,工艺百科全书誉,巨著畅销日、法、英。近代科学徐光启,知识广博学外技, 农政全书农学论,有注有图有道理。明清小说最繁盛,众多作品都著名;施耐庵写水浒传 , 三国演义罗贯中,吴承恩作西游记 ,曹雪芹著红楼梦 儒林外史吴敬梓, 聊斋志异蒲松龄。黄宗羲,顾炎武,潜心学术向进步,封建腐朽敢抨击,学问踏实名书著;王夫之,讲唯物,重视实践事学术;明末清初思想家,一代宗师尊“三儒“ 。1、中国朝代历史表: 华夏族(皇帝)-400
38、0 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 22 世纪-公元前 17 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 17 世纪初-公元前 11 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前 256 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 221-元前 206 年秦王 (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5 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 汉景帝( 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 25-220 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 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 265-420 年分为西晋 ,东晋 南北朝-公元 386-581
39、 年 隋朝-公元 581-公元 618 年隋文帝 (杨坚) 唐朝-公元 618-907 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玄宗(李隆基 ) 五代-公元 907-960 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 960 年,北宋宋太祖( 赵匡胤)南宋(赵构)( 公元 1127-1279 年)。 元朝-1271 年-1368 年,元世祖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 1644-1911 年顺治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咸丰-同治- 光绪-宣统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嬴政大帝 第 1 任秦始皇帝嬴 政 BC246-BC209
40、年在位 37 年秦王政 26 年庚辰 BC221 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 2 任二世皇帝嬴胡亥 BC209-BC207 年在位 3 年 第 3 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 BC207 年在位数月 大秦王朝共 2 帝 3 传立国 15 年 西楚王朝 BC206-BC202 年首都彭城 (江苏铜山) 第 1 任西楚霸王项羽 BC206-BC202 年在位 5 年 西楚王朝共 1 王立国 5 年 大汉王朝 BC206-公元 220 年 西汉王朝 BC206-公元 9 年首都长安 (陕西西安) 第 1 任高帝刘邦 BC202-BC194 年在位 9 年 第 2 任惠帝刘盈 BC1
41、94-BC187 年在位 7 年 第 3 任废帝刘恭 BC187 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 4 任废帝刘弘 BC187 年高后吕雉摄政 BC187-BC179 年摄政 8 年 第 5 任文帝刘恒 BC179-BC156 年在位 23 年 第 6 任景帝刘启 BC156-BC140 年在位 16 年 第 7 任武帝刘彻 BC140-BC86 年在位 54 年 第 8 任昭帝刘弗陵 BC86-BC73 年在位 14 年 第 9 任少帝刘贺 BC73 年 第 10 任宣帝刘询 BC73-BC48 年在位 26 年 第 11 任元帝刘奭 BC48-BC32 年在位 16 年 第 12 任成帝刘骜 BC32-
42、BC6 年在位 26 年 第 13 任哀帝刘欣 BC6-公元 1 年在位 6 年 第 14 任平帝刘箕子公元 1-6 年在位 5 年 第 15 任孺子刘婴公元 6-9 年王莽摄政 4 年西汉王朝 END 西汉王朝共 15 帝立国 215 年 新王朝公元 9-23 年首都长安 (陕西西安) 第 1 任新皇帝王莽 9-23 年在位 15 年 新王朝共 1 帝立国 15 年 玄汉王朝 23-25 年首都长安 第 1 任更始帝刘玄 23-25 年在位 3 年 玄汉王朝共 1 帝立国 3 年 东汉王朝 25-220 年首都洛阳 第 1 任光武帝刘秀 25-58 年在位 34 年(原名刘绣) 第 2 任明
43、帝刘庄 58-76 年在位 18 年 第 3 任章帝刘炟 76-89 年在位 14 年 第 4 任和帝刘肇 89-106 年在位 18 年 第 5 任殇帝刘隆 106 年 第 6 任安帝刘祜 107-125 年在位 19 年 第 7 任婴帝刘懿 126 年 第 8 任顺帝刘保 126-145 年在位 20 年 第 9 任冲帝刘炳 145 年 第 10 任质帝刘缵 146 年 第 11 任桓帝刘志 147-168 年在位 22 年 第 12 任灵帝刘宏 168-190 年在位 23 年 第 13 任少帝刘辩 190 年 第 14 任献帝刘协 190-220 年在位 31 年东汉王朝 END 东汉
44、王朝共 14 帝立国 196 年 两汉共 29 帝立国 411 年 END 三国时代(魏蜀吴)220-280 年历时 61 年 曹魏帝国 220-265 年首都许昌迁回洛阳 第 1 任文帝曹丕 220-227 年在位 8 年 第 2 任明帝曹睿 227-240 年在位 14 年 第 3 任齐王曹芳 240-254 年在位 15 年 第 4 任高贵乡公曹髦 254-260 年在位 7 年 第 5 任元帝曹奂 260-265 年在位 6 年 曹魏帝国共 5 帝立国 46 年 END 蜀汉帝国 221-263 年首都成都 第 1 任昭烈帝刘备 221-223 年在位 3 年 第 2 任后主刘禅 22
45、3-263 年在位 41 年 蜀汉帝国共 2 帝立国 43 年 END 东吴帝国 222-280 年首都建业(江苏南京) 第 1 任大帝孙权 222-252 年在位 31 年 第 2 任会稽王孙亮 252-258 年在位 7 年 第 3 任景帝孙休 258-264 年在位 7 年 第 4 任乌程侯孙皓 264-280 年在位 17 年 东吴帝国共 4 帝立国 59 年 END 大晋王朝 265-420 年立国 156 年 西晋王朝 265-317 年首都洛阳 第 1 任武帝司马炎 265-290 年在位 26 年 第 2 任惠帝司马衷 290-307 年在位 18 年 公元 291 年西晋爆发
46、八王之乱 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马亮 八王之二楚王司马玮 八王之三赵王司马伦 八王之四齐王司马冏 八王之五长沙王司马乂 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马颍 八王之七河间王司马颙 八王之八东海王司马越 晋自五马(司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 第 3 任赵王司马伦 301 年在位四个月 大分裂时代公元 304-589 年共 286 年 其中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 304-439 年共 136 年 第 4 任惠帝司马衷 290-307 年 第 5 任怀帝司马炽 307-313 年在位 7 年公元 311 年八王之乱 END 第 6 任愍帝司马邺 313-317 年在位 5 年 西晋王朝共 6 帝立国 53
47、 年 东晋王朝 317-420 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 7 任元帝司马睿 317-322 年在位 6 年 第 8 任明帝司马绍 322-325 年在位 4 年 第 9 任成帝司马衍 325-343 年在位 19 年 第 10 任康帝司马岳 343-345 年在位 2 年 第 11 任穆帝司马聃 345-362 年在位 18 年 第 12 任哀帝司马丕 362-366 年在位 5 年 第 13 任废帝司马奕 366-371 年在位 6 年(海西公) 第 14 任简文帝司马昱 371-373 年在位 3 年 第 15 任孝武帝司马曜 373-397 年在位 25 年 第 16 任安帝司马德宗
48、397-419 年在位 23 年 第 17 任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 年在位 2 年 东晋王朝共 11 帝立国 104 年 两晋共 17 帝立国 156 年 END 五胡乱华十九国 五胡指:匈奴羯鲜卑 羌氐实为三胡,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十九国:开国年 国别 开国君主 民族 首都 亡国年 年数 亡于 304 成汉帝国 李雄 氐 成都 347 44 晋 304 汉赵帝国 刘渊 匈奴 平阳(山西临汾) 329 26 后赵 319 后赵帝国 石勒 羯 襄国(河北邢台) 351 33 冉魏 320 前凉王国 张茂 汉 姑藏(甘肃武威) 376 57 前秦 337 前燕帝国 慕容
49、皝 鲜卑 邺城(河南临漳) 370 34 前秦 350 冉魏帝国 冉闵 汉 邺城(河南临漳) 352 3 前燕 351 前秦帝国 苻健 氐 长安 394 44 西秦 384 后燕帝国 慕容垂 鲜卑 中山(河北定县) 407 24 北燕 384 西燕帝国 慕容泓 鲜卑 长子(山西长子) 394 11 前燕 384 后秦帝国 姚苌 羌 长安 417 34 晋 385 西秦王国 乞伏国仁 鲜卑 金城(甘肃兰州) 431 39 胡夏 386 后凉王国 吕光 氐 姑藏(甘肃武威) 403 18 后秦 397 南凉王国 秃发乌孤 鲜卑 乐都(青海乐都) 414 18 西秦 397 北凉王国 1 任段业 汉 张掖(甘肃张掖) 439 43 北魏 2 任沮渠蒙逊 匈奴 398 南燕帝国 慕容德 鲜卑 广固(山东益都) 410 13 晋 400 西凉王国 李暠 汉 酒泉(甘肃酒泉) 421 22 北凉 405 西蜀王国 谯纵 汉 成都 413 9 晋 407 胡夏帝国 赫连勃勃 匈奴 统万(陕西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