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小学后进生家庭教育的归因与对策摘要: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一直处于社会的强烈关注之下。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等。其中家庭原因人们关注得较少,本篇论文主要从造成后进生的家庭原因方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后进学生的家长制定一些对策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转化这部分学生,使他们往好的方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后进生、家庭教育、原因、对策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把一些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暂时后进生、潜能生或待优生等。虽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一些消
2、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后进生问题。这一事实的存在,将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和人才质量的降低,最终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该问题一直处于社会的强烈关注之下。而要教育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走向正轨,就必须认真分析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制定一套对症下药的矫治措施。当2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还有家庭原因,其中家庭原因人们关注得较少。因此本篇论文着重从造成后进生的原因之一即家庭教育的原因这一方面进行探析,探析中小学后进生家庭教育的归因与对策,从而能够更好地教育后进生使他们走向正轨。一、中小学后进生家庭教育的归因(一)家庭结构方面
3、的原因家庭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对中小学生的学业影响很大,完整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促进作用,不完整的家庭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孩子成为后进生。所谓不完整家庭,指的是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我先谈一下不完整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消极影响:1、 单亲家庭(离婚家庭)单亲家庭是孩子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原因。因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家长心态失衡对子女心理发展带来不良影响3单亲家庭的家长,由于丧偶或婚姻的失败,以及生活的折磨和精神的刺激,心理压力大,心理失衡多,因而会对子女心理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4、(2)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难度大从一个完整的家庭变为一个单亲家庭,家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由双亲教育变为单亲教育,它不单是教育者人数的减少,而且是父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爱的表达的互补作用的消失。b、由父母对子女协调教育变为不协调的教育。c、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的配合变成不大配合。(3)单亲家庭的家长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任意放纵。第二,严厉管教。第三,娇纵溺爱。第四,期望值过高。(4)社会上部分人对单亲家庭的歧视,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心理压力。2、再婚家庭再婚家庭是孩子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原因,因为从父母感情破裂的离婚直至再婚、重组家庭
5、,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在不太长的4时间内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家庭关系变化,这整个过程都会对孩子的心灵带来痛苦和折磨,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但这也并不是意味着完整家庭对孩子的学习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显然,它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下面我分几种情况来进行探讨:1、独生子女家庭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着不少的后进生,下面我就来探析造成独生子女成为后进生的家庭原因。(1)家庭教育方式的失范第一,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地位,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分放纵、迁就,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第二,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持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把孩子牢牢地控制住,不给其自由和自主,从而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好好学习
6、,成为后进生。第三,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观的父母或是由于缺乏管教孩子的兴趣和条件,或是由于信奉“自然成材” 、 “教还不5如不教”的教子观,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使其成为后进生。(2)家庭教育目标 -期望值过高。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将家庭里最大、最完善的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从而导致孩子身心疲惫,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成为后进生。 (3)家庭教育内容 -道德、行为培养缺失。2、隔代教育的家庭隔代教育的弊端也造成了一部分后进生的出现,下面我就来谈一下隔代教育造成后进生的原因。(1)隔代教育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2)祖辈观念相对滞后
7、,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3)祖辈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4)父辈与祖辈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3、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存在也造成了一部分后进生的出现。下面我就来谈一下造成这类后进生形成的原因。(1)家庭教育的弱化。6(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3)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产生了心理问题。4、下岗家庭父母下岗也是造成一部分后进生的原因。下面我就谈一下下岗造成孩子成为后进生的原因。(1)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正确对待父母下岗这一事实。(2)父母教育方式的失范。(二)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的原因1、培养目标定位上的偏差。一是期望值过高。二是期望值过低。 。三是目标定位脱离了孩子的兴趣、
8、爱好和实际。2、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溺爱袒护型的家庭教育。其次,严厉管教型的家庭教育。第三,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第四,面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好坏不能正确对待。第五,家庭心理气氛的影响。3、不当的评价方式。(三)家庭背景方面的原因家庭背景也是造成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家庭7背景,主要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氛围、家庭住宅环境等方面。(四)家长素质方面的原因家长素质也是造成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心理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三个方面。(五)家长的教育认知态度方面的原因1、从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认知方面来讲,后进生的家长普遍认为“我们没有文化教
9、不了孩子,孩子的学习只能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学校老师教育。 ”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弱化,孩子无人管,成为后进生后就再也爬不起来了。2、从对家庭教育内容的认知方面讲,重智轻德。这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极端化表现。3、从对家庭教育态度认知的角度讲,大部分后进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只要孩子能按时从学校回家和在家里不发生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家长基本不管。二、中小学后进生家庭教育的对策以上造成后进生的一些家庭原因并不是不能克服的,下面我8就针对以上的一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家长转化由以上原因而成为后进生的孩子。(一)家庭结构方面的对策1、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单亲家长应加强自我
10、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教环境。(2) 动之以情。2、再婚家庭教育问题对策(1)父母要对带进新家庭中的孩子用心去爱,用情去育。(2)再婚家庭的子女教育还特别需要离婚父母双方的配合。3、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对策(1)改变家庭教育方式。(2)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3)给孩子的期望值不应过高或过低,应恰当。(4)重视对孩子道德、行为的培养。4、隔代教育家庭问题的对策(1)提高祖辈的素质。9(2)祖辈应给自己定好位。(3)家庭内部,对孩子教育的目标、模式和方法应当一致。5、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微观家庭层面。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让孩子生活在安全、
11、和谐的家庭环境中。(2)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层面。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父母没能在孩子身边,广大教师应该多奉献一份爱心,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多一些关注。(3)政府政策层面和法律层面。政府应通过法律手段修改针对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性政策,为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法律保障。6、下岗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以此为教育契机,鼓励孩子逆境成才。(二)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的对策1、给孩子的期望值不应过高或过低,应恰当,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还应考虑孩子的兴趣。102、改变家庭教育方式。首先,热爱而不溺爱。其次,对孩子既不严管,也不失管。第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四,要坚持要求一致原则。3、改变评价方式。坚持形成性评价,少用或不用总结性评价。(三)家庭背景方面的对策作为家长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创建较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和家庭住宅环境,为孩子搞好学习提供足够优质的物质保障和气氛。(四)家长素质方面的对策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其次,家长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家长还应学习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等专门的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五)家长的教育认知态度方面对策首先,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其次,家庭教育的内容应该全面,11不应该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学习成绩,还应该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身心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