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的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知道力的分解的多解性。(2)学会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了物理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了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教学难点】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教学准备】长绳子,小车
2、,电子秤,细线,直尺,多媒体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师引领引入 让 2 名身强力壮的男学生拉紧长绳,让一名“弱不禁风”的女生用一手指从中间位置去拉,看看能不能拉动。学生回忆前面的知识,并完善导学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回顾知识,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新课教学 1.请做出 F 的 2 个分力(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把一个已知力 F 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那么与力 F 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 F 的两个分力)展示学生分解力 F 的成果观察各种可能的共性,思考分解遵循的一般原则2.演示实验:分别用水平力拉小车,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小车,用斜向上的力拉小车。观
3、察实验完善导学案上的内容说说:课本 p64 页 3.5-1 是如何完成这些步骤的点评平行四边形是否规范提出问题:力的分解有无数可能,我们到底该怎么分解?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的力产生的效果和对应的方向让点评学生做出的力的分解图点评学生对课本上的情景的分析3:学生活动:例题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上放有一个物体,应当怎样分解该物体受到的重力?分力的大小各是多大?讨论(1 ) 为什么高大的桥梁都要修剪很长的引桥?(2 ) 为什么山路通常修成盘山公路,而不是直接从山脚修到山顶?(3 ) 为什么水滑梯通常修的非常倾斜?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展示拖拉机在泥泞中如何拉出来展示小车在长直尺上引导学生分析斜面上的物体重力产生的效果和对应的方向,完成平行四边形,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思维拓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课堂开始时引入中留下的问题板书: 3.5 力的分解一:分力 F1F2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合力 F二: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1)确定要分解的力(2)明确该力的效果有那些,分别向什么方向(3)按照效果的方向画出射线,完成平行四边形 例题3.三角形定则的解释4.巩固训练展示习题教师指导简单介绍什么是三角形定则点评学生训练的结果是否做出规范的平行四边形,是否能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