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 2018 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押训练 16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 是日更定矣, 2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3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4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5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7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 ”【注】 1 7鄂版教材此处另起一段;2鄂版教材为“是日更定” ;3 4鄂版教
2、材为逗号;5鄂版教材此处有逗号;6鄂版教材为问号;8鄂版教材为句号。一、 (2017 南岸区一模)阅读湖心亭看雪 ,完成 14 题。 (15 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 消失 )(2)余拏一小舟 ( 撑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尽力 )(4)是金陵人,客此 ( 客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文章用
3、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颇有韵味。B.“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写出了作者独赏雪景的悲凉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通过听觉来写大雪后一片安静的恬淡情境。D.文章条理清楚: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叙赏雪的具体经过,最后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4.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1 分) ;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1 分) ;天涯遇知音的愉悦(1 分) ;对故国往事的怀念(或淡淡的哀愁) (1 分) 。二、 (2017 南开中学下期阶测一改编)阅读湖心亭看雪一
4、文,完成 14 题。(15 分)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 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还 )(3)余强饮三大白 ( 酒杯 )(4)莫说相公痴 ( 痴迷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3诗以言志,文以传情。下列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怀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3 分)( D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下面句子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4 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的手法。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了出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三、 (2018 预测)阅读湖心亭看雪一文,完成 14 题。 (15 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拥毳衣炉火 ( 穿着 )(2)独往湖心亭看雪 ( 独自 )(3)上下一白 ( 全 )(4)及下船 ( 等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4 分)(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 分)( D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显示了作者异俗傲世的高洁情怀,体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B.“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沌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C.“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文字高度凝练,生动地描绘出西湖茫茫冰雪世界里空灵、朦胧、梦幻般的诗意美景。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使用设问手法,客人的发问与作者的沉默相映成趣,突出作者超凡脱俗与孤寂避世的情怀。4.文章写赏雪的时间、背景和天气有什么妙处?(4 分)突出“独”字,不仅强调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和志趣,也表达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