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546858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 水的组成(1) 电解水的实验a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b 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c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d 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阴(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阳(正) 极;e 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2) 电解

2、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 氧气 。 通 电(3) 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质、溶剂和溶液a 被溶解 的物质称为溶质;b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称为溶剂;c 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均一性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a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固

3、体、气体 ,溶剂是 液体 ;b 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 溶质 ;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等。(2) 悬浊液和乳浊液a 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 泥水 就是悬浊液。b 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如 牛奶 就是乳浊液。c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3) 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三、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名称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

4、稳定长期放置 均一 不均一,分层 不均一,分层(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a 涵义:在一定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b 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3) 某种溶质。c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对熟石灰这类物质而言:在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中,改变温度则与上述物质相反。(2) 浓溶液和稀溶液a 人们常把 溶有较多溶质 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 的溶液

5、称为稀溶液。b 溶液的浓和稀是溶质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它与温度的变化、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受条件的限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溶质的溶解是否达到最大程度,要受温度和溶剂量两个条件的制约。 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3) 溶解性a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叫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b 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 溶质 和 溶剂的性质决定的。例

6、如,食盐容易溶解在 水中,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 汽油 中,而不易溶解在 水 中。(4) 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a 固体溶解度的涵义。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 越强 。如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克,就表示在 20 时, 100 克 水中最多(即达到 饱和 状态) 能溶解食盐 36 克 。b 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温度 100 克溶剂 饱和状态 克) 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 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各种

7、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 100 克溶剂 作为标准; 因为每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应规定 达到饱和 状态; 这里指的质量用 克 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c 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室温(20)时的溶解度 。 等级的划分。 (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 10 克 110 克 0.011 克 0.01 克举例 食盐 硝酸钾 蔗糖 氯酸钾 氢氧化钙 碳酸钙(5) 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以硝酸钾为例)a 提出探究的问题: 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8、?(等)b 建立假设: 温度可能是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等) 。c 设计实验: 在室温下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给饱和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钾,现象: 硝酸钾又溶解了 ,一直加到硝酸钾不能再溶解为止; 将上述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现象: 有较多的硝酸钾固体析出 。d 得出结论: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是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e 合作交流。(6) 溶解度曲线a 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溶解

9、度 ; 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 溶解度 数值; 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 溶解度 数值; 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 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 温度 下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饱和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100 克溶剂)b 从 p.35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硝酸钾 ;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氯化钠 ;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氢氧化钙 。(7) 根据溶解度的计

10、算a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饱和 的。b 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或 S 100 克;剂质m克10剂质m(8) 溶质质量分数a 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溶质 质量与 溶液 质量的比值。b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a 液质m剂质 质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没有 单位;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百分数表示; 计算时溶液不一定饱和 公式的变换形式:m 质 m 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a) 。或:m 质 = V a(9) 一定温度

11、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a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固体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 ,100 克溶剂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位是 克 。大小主要由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界 温度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无关 ,溶液一定要 饱和 。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溶剂的多少决定,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无关 ,与外界温度等条件 无关 ,溶液不一定饱和。 溶液的稀释问题(浓缩)关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m 浓 a1 = (m 浓 + m 水 ) a 2m1 a 1+ m 2 a 2

12、 = (m1+ m2) a 3b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 与溶解度(S)的关系: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涵义 定量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表示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比例条件 与温度有关 必须是饱和溶液溶剂量一定是 100 克 与温度无关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溶剂量不一定单位 克 无单位联系前提是饱和溶液中: 溶解度 = 100 克 (S 100 克)质 量 分 数质 量 分 数1a10质量分数= ( P ) 溶 解 度克 溶 解 度10克0四、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叫结晶。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获得晶体有两种方法: 冷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适用于

1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固态溶质 蒸发溶剂常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即“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五、 水的利用和保护(1) 防止水污染a 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许多 有毒物质 ; 农业废水中常含有 农药 、 化肥等; 生活污水中常含有 微生物 或有利于 微生物 生长的物质。b 污水排放流人湖泊和河流中会造成 水污染 。c 污水的作用会导致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生生物难以生存,甚至死亡,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源。d 被污水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和使用,必须经过污水的处理,除去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2) 污水的处理a 沉淀法:实验 在一杯浑浊的泥浆水中加入

14、明矾或活性炭( 作凝聚剂),静置 5 分钟,可以观察到泥沙 沉到杯底 ,水 变清了 。b 过滤法: 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 滤纸低于漏斗口 、 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指: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 、 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 、 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c 蒸馏法: 熟悉书 p.48 蒸馏装置中的仪器; 用蒸馏法制蒸馏水。d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的比较: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沉淀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

15、置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过滤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溶解、过滤 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蒸馏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加热、蒸馏、冷凝可除去水中溶解的物质(3) 纯净物的含义:由 一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叫纯净物,如蒸馏水。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2011天津)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A 酒精 B 水 C 汽油 D 植物油2 (2007海南)水、酒精、汽油等常见的溶剂,下列溶液中,以酒精作为溶剂的是( )A 医用双氧水 B 稀氨水 C 生理盐水 D 碘酒3 (2012重庆)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

16、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4 (2012泰安)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 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5 (2011临沂)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花生油 B 泥土 C 汽油 D 蔗糖6在盛有等体积水的 A、B、C 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 A 试管的液体里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 C 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透明液体呈黄色则 A 试管中得到的是 _ 液,B

17、 试管中得到的是 _ 液,C 试管中得到的是 _ 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可以看到:A 试管中 _ ,B 试管中 _ ,C 试管中 _ 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_ ,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_ 7 (2005耒阳市)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面粉 食用油 食盐 冰块,分别投入四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_ ,形成悬浊液的是 _ ,形成乳浊液的是 _ 溶液与溶解度1 (2012衢州)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18、)A 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 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 凉的糖水底部都有剩余的白糖 D 喝糖水时感到很甜2 (2008济宁)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D 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休析出3 (2007安徽)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 100mL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C 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

19、能继续溶解D 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4 (2012宁波)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故 B 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C 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 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5 (2011钦州)温度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6 (2011昆明)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B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C 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浓、稀与温度无关D 溶

20、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7 (2009宁德) 30时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加入硝酸钾晶体 B 观察颜色 C 降低温度到 60 D 加水8 (2010昆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 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 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 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9 (2005岳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B 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C 溶液一定是固体或气体溶于水形成的D 溶液一定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10 (2000江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1、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D 某温度下,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若温度不变,食盐不溶解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凡是均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D 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1220时,在一只试管盛中有 10mL 水,放入 0.1g 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是无色溶液 B 属于稀溶液 C 是饱和溶液 D 属于浓溶液13 (2010

22、黄冈)某温度时,将 KCl 的饱和溶液 11.2 克,蒸于后得到 3.2 克 KCl 固体,则该温度时 KCl 的溶解度为( )A 8.0 克 B 28.6 克 C 40.0 克 D 71.4 克14 (2010贵州)某温度时,将 100 克 A 物质的溶液分成两等份,将其中一份溶液蒸发掉 5 克水后,降至原温度,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温度不变,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 1.2 克 A 物质(该物质不含结晶水) ,完全溶解并达到饱和,则 A 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A 1.2 B 2.4 克 C 24 D 24 克15 (2010崇左)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这表示( )A 20时,1

23、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 36gB 20时,100g 水中溶解 36g 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6g 氯化钠D 20时,氯化钠在水中溶解 36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16 (2009常州)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 10g 水,并冷却到 T时,分别析出 2g 甲和 3g 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 ,溶液仍饱和17 (2008张家界)在 20时,往 lO

24、0g 水中加入 50g 氯化钾固体,充分搅拌后,仍有 l6g 氯化钾未溶解则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A 16g B 34g C 100g D 134g18 (2007北京) t时,18 克硝酸钾全部溶于水形成 68 克饱和溶液,则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A 18 B 36 C 36 克 D 50 克19 (2005耒阳市)已知 2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 36g,则在该温度下, 1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NaCl 的质量是( )A 24g B 36g C 54g D 72g20 (2003黄冈)分别取等质量 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25、(甲和乙均不含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B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C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D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21在 20时,200g 水中最多溶解 A 物质 20g,在 50时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B 物质 10g,则( )A 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C A 的溶解度小于 B 的溶解度 D 无法比较22与固体溶解度的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 温度 B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C 溶质的种类 D 溶剂的种类23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A 20时,100g 水中溶解了 3

26、0g 某物质,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B 20时,70g 水中正好溶解了 30g 某物质,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C 20时,某 100g 饱和溶液中有 30g 溶质,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D 20时,30g 某物质需要 100g 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24为了增大熟石灰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固体熟石灰 B 升高温度 C 加入水 D 降低温度25 (2004青岛)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

27、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溶解度曲线1 (2012株洲)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C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将 t1C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C,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C 温度小于 t1C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D 将 t2C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3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2 (2012盐城)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时,甲、

28、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5%C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 t2时,将 50 克甲物质放入 100 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150 克3 (2012烟台)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B t2时,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C t2时,将相同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D 将 t1时 c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变为不饱和溶液4 (2012潍坊)如图是硝

29、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 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中加入 4.5KNO3 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均为不饱和溶液D 可析出 53.9gKNO3 晶体5 (2012泰安)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60%D 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6 (2012随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甲物质的溶

30、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C 升高温度可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t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7 (2012泸州)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4B 70时,C 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C 70时,B 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 A、C 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8 (2012济宁)降温结晶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现取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 160g,放入 100ml 水中,加热到80,固体全部溶解请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时,溶液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

31、和溶液B 80时,溶液中硝酸钾不饱和,氯化钠饱和C 降温到 20时,析出的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 降温到 20时,一定析出硝酸钾,可能析出氯化钠9 (2012港北区)如图所示曲线 a、b、c 分别代表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BCAB t2时,A 和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C t3时,在 100g 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 mg,只有 b 能形成饱和溶液D 从混有少量 C 的 A 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 A,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10 (2012福州)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2、 )A 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 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60时,100 g 水中加入 90 g 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1 (2011盐城)右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中 B 的溶解度最大B t2时,取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只有 C 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 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t2降温到 t1,A 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 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 B 溶液变为饱和溶

33、液12 (2011厦门)氯化铵和硫酸钠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从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 2040,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B 两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45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将 5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至 20,始终没有晶体析出13 (2011南京)如图为 a、b、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 a 的溶解度最大B 浓的 a 溶液中含有少量 b,通常采用加热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a 晶体C 20时,a、b、c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acD 10时,分别取用等质量溶剂配制成的 b、c 饱和溶液,

34、再加热到 70,若两溶液仍保持饱和状态,最多还能溶解 b 的质量小于析出 c 的质量14 (2011昆明)右图是某固体物质 A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t时,若将 A 的饱和溶液 Wg 加水稀释至 2Wg,则稀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 t时,若要将 A 的饱和溶液 Wg 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 agA 的溶质D t时,若要将 A 的饱和溶液 Wg 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 0.5Wg15 (2011德州)右图为固体物质 X、Y 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 t2时分别把质量为 a g 的 X、Y 放入 100g 水中,下表为对

35、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状态 措施A X 为饱和溶液,Y 为不饱和溶液 给 Y 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B X 为不饱和溶液,Y 为饱和溶液 向 X 溶液加入固体 X 至有晶体残留C X、Y 都是饱和溶液 D X、Y 都是不饱和溶液 把 X 溶液温度降低至 t1,给 Y 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A A B B C C D D16 (2010遵义) t1时,分别将 20g 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 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6、A 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16.7%C 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 110gD 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17 (2010毕节地区)现有甲、乙两种物质,在 t1时都是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 t2时,甲溶液有晶体析出,而乙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晶体,下面能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A B C D18 (2009聊城)如图是 a、b、c、d 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 )NaCl KCl NH4Cl KNO310 35.8g 31.0g 33.3

37、g 20.9g60 37.3g 45.5g 55.2g 110.0gA b 的溶解度小于 a 的溶解度B 图中 a 曲线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C 要从 a 与 d 的混合物中得到 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 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由 60降温至 l0时变成饱和溶液19 (2009赤峰)如图是 M、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1时,往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agM 和 b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 M、N) ,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得到 M 的不饱和溶液B t1时得到 N 的不饱和溶液C 温度升高到 t2时,M、N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得

38、到 M、N 的不饱和溶液D 温度升高到 t2时,M、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 M、N 的饱和溶液20 (2008太原)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 70gB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 50时,100g 水中加入 80g 木糖醇,可得到饱和溶液D 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60,不会析出木糖醇晶体溶质质量分数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 NaCl 和 KNO3 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 ,其过程如下:第一组第二组(1)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 ,的现象是 _ ;(2)第一组实验中操作 a 为

39、_ ,所得氯化钠固体质量增多可能是下列原因中的(填字母序号 _ ;A溶解 NaCl 固体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B称量 5g NaCl 固体后,称量纸上仍留有固体C蒸发时,未及时停止加热,有固体溅出D蒸发后所得 NaCl 固体中仍含有水份(3)上述实验过程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 _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_ (写出合理的一组即可) 2现有 2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蔗糖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 20%,可采取哪些方法?(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_ 3现有 2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 15%求:需要向此溶

40、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钠多少 g?(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4配制 980g 20%的稀硫酸需 98%(密度为 1.84g/cm3)的浓硫酸 _ mL ,水 _ mL5在 20时,将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蒸发掉 40 克水,温度再恢复到 20,求析出氯化钠晶体的质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 克)6一定温度下,将 425 g 含有 A 物质的溶液蒸发掉 300 g 水后,溶液恰好饱和;若另取 85 g 原溶液,加入 25 g A 物质和 40 g 水充分搅拌后,溶液也恰好饱和求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7 (2012泉州)化学实验室取用 16g 硫酸铜粉末,可配制

41、 8%的硫酸铜溶液 _ g;若用 20%的硫酸铜溶液 100g 加水稀释,可得 8%的硫酸铜溶液 _ g8 (2011湖北)在农业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要配制 200kg 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_ kg,水的质量是 _ kg9 (1)80g15%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 20g 硝酸钠全部溶解,求此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80g15%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 20g 水,求此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t时,NaNO 3 的溶解度是 25g,现向盛有 200g10%的 NaNO3 溶液的烧杯中,加入 30g NaNO3 固体,则此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42、分数为多少?11将 9gKNO3 完全溶于 21g 水中,并将其均分为三份,计算:(1)取一份,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取一份,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 KNO3 多少克?(3)取一份,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加水多少克?12将 10%的硝酸钠溶液 100g,与 25%的硝酸钠溶液 200g 混合,求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3现有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过氧乙酸溶液,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溶液来使用,需加水多少克?14配制 6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溶液(密度为 1.07g/cm3) ,需要 98%的浓硫酸溶液(密度为 1.84g/

43、cm3)多少和水多少毫升?15若配制 5%的双氧水(密度约为 1lg/cm 3) ,应取 30%的双氧水(密度约为 1lg/cm 3)与水(密度 1.0g/cm3)的体积比是多少?16将 100mL98%(密度为 1.84g/cm3)的浓硫酸,加入 500mL 的水中(即配成体积比为 1:5 的稀硫酸) ,求此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7实验室用 95%的浓硫酸与 5%的稀硫酸来配制 20%的硫酸 180g,需要 95%的硫酸和 5%的硫酸各多少克? 18已知氨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愈大,则密度愈小,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M的氨水与 M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等于

44、 3M B大于 3M C小于 3M D无法估计19已知浓硫酸比稀硫酸的密度大,质量分数分别为 90%和 1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 50% B等于 50% C小于 50% D无法确定20现在要里利用下列四种方法配制 10%的硝酸钾溶液,请你求出各种方法中所用物质质量的最简整数比。(1)24%硝酸钾溶液和 2%硝酸钾溶液 ;(2)24%硝酸钾溶液和水 ;(3)2%硝酸钾溶液和硝酸钾固体 ;(4)硝酸钾固体和水 。21现有质量分数为 15%的食盐溶液 20g,质量分数为 40%的食盐溶液 15g,另有足够多的食盐固体和水,要配制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溶液 3

45、0g。(1)试设计 3 种配制方案(配方)。(2)如果要求尽可能多地使用现有盐水,应怎样设计配方22在实验室取 101.12 克厘米 3 的 NaOH 溶液 125 毫升,跟 50、1.54 克厘米 3 的 NaOH 溶液混合配成 30、 1.3克厘米 3 的 NaOH 溶液。求:(1)需 50的 NaOH 溶液多少毫升?(2)制得 30的 NaOH 溶液多少毫升?23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 1.0 克链霉素溶于蒸馏水,制成 4.0 毫升溶液 a; 把 0.1 毫升溶液 a,加蒸馏水稀释至 1.0 毫升,得溶液 b; 取 0.1 毫升溶液 b,加蒸馏水稀释至 1.0 毫升,得溶

46、液 c; 取 0.1 毫升溶液 c,加蒸馏水稀释至 1.0 毫升,得溶液 d。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作是 1 克/厘米 3.试求:(1) 溶液 a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最终得到试验针药液(溶液 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 1.0 克链霉素可配制试验针药液毫升 。24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 “拧干” 后湿衣服上的残留的溶液为 2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 1%。为将洗涤剂洗去,妈妈和小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 后湿衣服仍残留 200g 溶液) 。小丽采用的漂洗方法是:取 3800g 清水一次漂洗,然后“拧干” 。妈妈采用的漂洗方法是:取 3600g 清水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进行两次漂洗,每次漂洗后都将湿衣服“拧干”。采用小丽的漂洗方法衣服上残留洗涤剂的质量为 gg1.0238%20请计算妈妈经两次漂洗后的衣服上残留洗涤剂的质量。25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 “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 100 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 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 克。先用 5700 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