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一般的 VIA 声卡无声音故障较多,更新驱动即可,如不能解决请在声卡控制面板上关闭前面板检测,最新版驱动已经默认开启前面板了。VIA 的还是顺便说一下设置吧:1.下载本文附带的声卡驱动程序(VIA 芯片均可以用)2.安装完驱动后重启,进入“控制面板”-“硬件和声音”,打开声卡控制面版3.点左下角的设置按钮,去掉前面板检测(对于 VIA 新版驱动此设置意义不大)realtek 声卡出现前面板无声音故障较多,原因在于没有成功安装声卡驱动和声卡控制面板。解决方法如下1.新手请安装驱动精灵或者驱动人生,更新最新的声卡驱动,老手可以去官网下载对应的声卡驱动。2.安装完驱动后重启,进入“控制面板”-“
2、硬件和声音”,打开声卡控制面板,如下图3.点击声卡控制面板的右上角的黄色文件夹,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对话框,选中“禁用前面板检测”确定即可。4.一般华硕的主板要前面板有声音需要事先在主板 bios 里面将声卡运行模式改为:“AC97” ,设置方法为:开机按 DEL进入 bios 设置界面-Advanced-Onboard Devices Congiguration-Front Panel Type【AC97】,然后保存,这样,一般来说,前面板无声音的现象就能解决了。VIA 声卡驱动较少,给大家提供最新的版本:http:/ HDAudio 声卡麦克风的相关设置关于使用 HD Audio 声卡麦克风的
3、相关设置1.点击屏幕右下角红色小喇叭2.在弹出的设置面板里选择混频器3.点击如图所示按钮向前移动4.直到看见 Front Pink in 和 Rear Pink in 或者是麦克风5.把红色的叉叉取消掉,然后把音量调大6.大家可以发现上图(ALC880)的录制里的“线路音量、麦克风音量、立体声音量”都可以单独调节,因为 ALC880 在 Recording 的部分,是Selector ,也就是同时间只有一路可以录,所以我们可以个別定义每一路的音量,但现在 ALC 861/883 等芯片属于 Sumation 架构,也就是说可以同时间unmute 好几路(例如同时间录 Line-In /Mic-
4、In .)让信号进来 ADC,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只能透过 ADC 这边的单一 Gain Control 来录信号。ALC 861/883 录制调节如下图:首先把你要使用的如“线路音量、麦克风音量、立体声音量”的叉叉取消掉7.然后通过旁边的录制旋钮来调节音量大小08.设置后效果如图如果觉得麦克风音量小可以进行 09-11 步骤,或者直接跳到 12 步9.点击混频器麦克风设置里面如图的小按钮10.钩选麦克风增强11.这时麦克风音量会明显增大,但伴随有噪声,调节如图重放,可减少噪声12.点击音频 IO13.点击设置按钮14.在弹出的对话框如下设置(中英文一样)15.设置好后留意面板里面是否如图显
5、示,如果是则进行如下 16-18 步骤设置,没有则跳到 19 步16.点击面板的输出设置17.在弹出的设备类型设置里把音源输入改为音源输出18.确定后面板里应该如图显示如果觉得前置耳机音量小可以进行 19-11 步骤19.点击如图面板的输出设置20.设置类型为耳机21.设置后应该如下图显示,这时,耳机的音量明显增大了通过网络找到的这些资料仅供参考 如果没有上面 HD 音频控制面板请看下图 1:首先请双击喇叭图标在点击录音控制面板的选项=属性,在属性页面上可看到混音器选项,点击右边下拉箭头选择录音控制选项Realtek HD Audio Input,此时会出现录音控制相关菜单,点确定后弹出录音音
6、量调节画面,见下图 :默认状态第一项总的录音控制音量为最小,后 3 项为灰色不可调,这是由于 HD 声卡特性,智能控制,这是正常的,请不用担心 _ !请把第一项总的录音控制音量调到最大,后面 3 项下面静音处 打勾的给去掉,现在后置MIC 就可以正常使用了!Realtek HD 声卡前置面板音频设置教程对于目前市售的绝大多数台式 PC 而言,Realtek HD Audio 瑞昱(音:y)出品的支持高清播放的声卡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但朋友们经常发现,拥有这种声卡的主机前置麦克风设置很是让人头痛。而这其实是由于声卡驱动程序的默认设置引起的不便。这种情况在早期的 AC97 声卡中并不存在(瑞昱已
7、经合并了大多数的 AC97 声卡)。黑海豚提示:Realtek 的 HD 类声卡包括有以下众多的型号ALC260,ALC262,ALC268,ALC272,ALC273,ALC662,ALC663,ALC665;ALC861,ALC880,ALC882,ALC883,ALC885,ALC887,ALC888,ALC889。简而言之,我们需要调整:1、关闭 Realtek HD 声卡驱动程序对前置音频面板的自动检测功能;2、设置默认录音设备为 Front Pink in(前置粉色插孔,也可能名字是 Front Mic)。如果你不能理解上面的设置简介,就请看下面的详细介绍。第一步,检查主板 BIO
8、S 中的设置,关键词:Front Panel Type。一些主板厂商在 BIOS 中的默认前置音频类型为 Auto 自动,这类主板不需要调整 BIOS,默认值即可。但在华硕主板 BIOS 中该值默认为 HD Audio,它的另一个值为 AC97。这个选项在 BIOS 设置中的板载设备设置(OnBoard Devices)中可以找到。或者出现在 Advanced-Chipset-SouthBridge 中。BIOS 中设置这个值,是要对应主机箱的前面板音频连接线的接头类型。通常只有一个接头的是 AC97,如果有两个接头,就需要按照 BIOS 中的值去连接至主板了,当然另一个类型接头上会标明 HD
9、 Audio 。第二步,声卡驱动程序安装,虽然主板光盘自带驱动,但我仍然建议去下载一个最新的正式版驱动。主板光盘中的驱动同样是正确工作的,但新版的驱动,会带来更详细的可调整选项。瑞昱的 HD 声卡驱动更新的很快。这里给出 2.15 版正式发布的驱动下载页面:XP , Vista 包括(Win7 和 64 位平台)第三步,关闭 Realtek HD 声卡驱动程序对前置音频面板的自动检测功能。如图所示:注意图中红圈标示处的钳型按钮,如果没有出现该按钮,可以暂时跳过这一步。一旦你后面的工作都完成了却仍然不能使用前置麦克风时,请升级你的声卡驱动,你的主板默认驱动可能工作得并不好。点击钳型按钮后弹出“接
10、头设置”,这里有 1 到 3 个选项,主要的工作是在“禁用前面板插孔检测”前打勾。其余的选项,按个人爱好自由勾选即可。切换到“音频 I/O”右边的“麦克风”,可以设置麦克风录音的一些效果(建议全部选取)点选回声消除时会有个提示,确定即可。第四步,打开音量控制,鼠标右击桌面右下角灰色小喇叭,注意不是桔色的那个,前一步是设置桔色图标。在主音量窗口中的菜单“选项”,中选择“属性”在属性窗口中,混音器一项中可以选择项包括:Realtek HD Audio output 播放;Realtek HD Audio input 录音,其余的不需设置。在选择了 HD Audio output 后,调节音量一项中
11、会自动选择为 “播放”(在旧的 AC97 声卡设置中这里是可以选择的)。此时,需要在窗口第三部分“显示下列音量控制”列表中勾选“Front”,还有“Front Pink In”。(Front Pink In 有多种名字,中文显示的是“麦克风音量” ,还有可的是“Front Mic”)。勾选完成点击确定。现在,在你看到窗口标题为“主音量”画面中,Front 及 Pink In 的调节滑块请拉至最顶端。而在 Front Pink In 底部的“静音”是否勾选,并不影响声卡的录音功能。这里的静音只是针对实时的麦克风回放,如果不勾选,你对着麦克风说话,音箱会即时回放你传送的声音。建议设置为静音。注意此
12、窗口中 Front 底部的静音是不能选择的。再来选择混音器中的 Realtek HD Audio input,同样窗口中会自动切换为“录音 ”,而第三部分中建议全部勾选。现在打开的是窗口标题为“录音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滑块底部的文字,它可能是“静音”或者“选择”。这是不同型号声卡对应的不同设置。当为静音时,麦克风音量下不能为静音,线路音量和 CD 音量可以勾选静音以减少噪音干扰,该类型窗口中会有一项为“录音控制” ,将滑块调至最高并且同样不能为静音。当为选择时,只能单独勾选麦克风一项,有的型号有的型号如果出现 Front Mic 一项,则请单选该 FrontMic 这独立的前置麦克风选择。
13、 到此,对于 Realtek HD 声卡的前置音频面板设置,就结果了,在设置过程中,全部的操作都是即时生效的。 现在你就可以通过开始菜单-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来检测前置麦克风是否正常工作了。 以上的这些设置步骤,看似复杂,其实全部熟练操作下来,只需要不到 2 分钟的时间。 再长也不会超过我编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吧? :)对于 RealtekHD 声卡,通常来说只有更新或者重新安装声卡的驱动程序后,按以上步骤修改其默认的前置录音接口设置。但是,由于 PC 应用的环境很复杂,很难说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某些软件内置的语音调节会干扰操作系统中的音频设置,比如新浪 UC,QQ 语音聊天等软件,根据我所了解的客户群体中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总而言之,瑞昱高清音频卡驱动中默认的录音设备是线路输入,而用户端更多的是使用前置麦克风设备。所以用户主机的前置音频硬件接口并不一定坏的哦。通过以上设置,仍然不能正确使用前置音频接口的朋友,建议你找电脑的售后或维修部分检查一下主机箱内部的前置连接线是否正确连接。希望你能收藏本文,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