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中考网 临沐县青云中学 2011-2012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学情诊断题一、积累与运用(3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嬉闹(x) 阴晦(hu) 潮汛(xn) 蜷伏(jun)B、拮据(jij) 肥硕(shu) 褴褛(lnl) 纸捻(nin)C、栈桥(zhn) 獾猪(hun) 呵斥(h) 抽咽(y)D、廿年(nin) 嗤笑(ch) 撇嘴(pi) 鄙夷(b)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轻抽泣 结结巴巴 神色张惶 满脸愁容 B.衣冠整齐 分文不值 十拿九稳 斩钉接铁 C. 一望无际 吞吞吐吐 亲蜜伙伴 歇斯底
2、里 D.神情恍惚 端端正正 朗朗书声 辛苦恣睢3、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横 线 的 成 语 使 用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秋 季 校 运 会 即 将 举 行 , 同 学 们 一 个 个 摩 拳 擦 掌 , 蠢 蠢 欲 动 , 决 心 为 班 级争 光 。 B 我 们 来 到 郊 外 , 登 上 开 满 杂 花 的 小 山 坡 , 俯 瞰 山 下 的 沧 海 桑 田 ,真 是 心 旷 神 怡 !C. 小 林 学 习 很 虚 心 , 每 到 课 间 , 他 都 会 捧 着 书 本 不 耻 下 问 地 向 老 师 请 教 。 D. 生 活 对 于 任 何 人 都 非 易 事 ,
3、我 们 必 须 有 坚 韧 不 拔 的 精 神 。4.选词填空准确的一项是( )(1)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2)他 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蛋!鸭蛋!鸭蛋!鸭下蛋了!”(3)我似乎打了一个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4)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 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离不开他手里干的活儿。A. 凄凉 吃惊 寒噤 打量 B.冷清 惊喜 寒颤 端详C. 萧索 喜悦 冷颤 审视 D.萧索 惊喜 寒噤 端详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 分)A 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同学们不浪费
4、用电。B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C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是作者鲁迅根据他 1919 年 12 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所见所感而写的,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下,农民破产、小市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他希望探求一条新的道路的思想。B.孤独之旅一文的标题的含义是:既指杜小康与父亲外放鸭的生活是一段孤独、寂寞的旅程,又揭示了杜小康的精神世界同样经历了漫长而孤独的一段历程。正是“孤独之旅”使杜小康在精神上、意志上都
5、经历了磨炼,最终变得成熟了,坚强了。C.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对菲利普夫妇随着亲兄弟于勒生活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反复无常的态度的描写揭示主题,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叔叔, “我”是线索人物,菲利普夫妇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仅次于于勒。D.心声一文通过小学生顾京京的故事,揭示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社会、家庭要重视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上,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体(成长少年)的感觉,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7.默写(7 分) (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鲁迅故乡)(2) 月夜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 。 (3)
6、破阵子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 。 (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8. 指出下列各句人物的描写。 (4 分)(1)杜小康忘记了父亲 ,朝一股鸭子追去。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3)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 (4)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 ) 二、阅读(60 分)(一) (18 分)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
7、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
8、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优中考网 9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3 分)A所见所闻 B.心情感受 C.留恋之情 D.离愁别绪 10.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 ,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6 分)答:_ 11.“我”希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怎样的生活?(3 分)12.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金黄的圆
9、月” ,其作用是什么?(3 分)13.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3 分)老屋 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
10、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
11、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
12、己的狗窝。(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
13、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
14、派的“小二层“。(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选自 2008 年第 3 期散文海外版 ,有删改。 )14、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 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15、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3 分)来源:xyzkw.Com16、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 【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 分)【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品析:“轻抚“一
15、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17、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我的梦里“?(3 分)18、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5 分)学优中考网 三、作文(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和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
16、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来源:学优中考网【参考答案】( 一 ) 1、 C 2、 B 3、 D 蠢 蠢 欲 动 : 比 喻 敌 人 准 备 进 攻 或 坏 人 阴 谋 捣 乱 。沧 海 桑 田 : 大 海 变 成 桑 田 , 桑 田 变 成 大 海 。 比 喻 世 事 变 化 很 大 。不 耻 下 问 : 乐 于 向 学 问 或 地 位 比 自 己 低 的 人 学 习 , 而 不 觉 得 不 好 意 思 。坚
17、 忍 不 拔 : 形 容 意 志 坚 定 , 不 可 动 摇 。4、 D 5、 C 6、 D 7( 1) 无 所 谓 无 也 便 成 了 路 ( 2) 今 夜 偏 知 春 气暖 , 虫 声 新 透 绿 窗 纱 ( 3) 吃 上 碧 苔 三 四 点 , 叶 底 黄 鹂 一 两 声 ( 4) 千 古 兴 亡多 少 事 ? 悠 悠 。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流 8、 动 作 心 理 肖 像 神 态( 二 ) 9、B 10、奔波劳苦;劳苦悲惨;处心积虑,挖空心思;11、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12、表现了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13、 这种看法不对。理由是(要点): “我”不留恋现实中
18、的冷漠悲凉的故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满中流露出的是改变现实的迫切愿望,曲折地反映出“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14、 (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15、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16、示例一:A, “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示例二:B, “拍拍” 、 “指指” ,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17、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
19、的记忆中。18、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来 源 :学 优 中 考 网 学优中考网 附件 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 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