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各区 2014 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文段2014 东城二模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 16-17 题。(共 12 分)文段一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开始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和欧洲,又把西亚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东西交通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从广东出发,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在此,中国的瓷器、丝绸、糖、五金等多种货物被运送至埃及、罗马,并进口香料、宝石等。有的学者根据陆上丝绸之路加以
2、引申,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繁盛。16.根据文段一内容,请写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两个表现。(4 分)文段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因为他经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是丝绸。而另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由东向西运送过丝绸。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主要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的主要是什么呢?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 750 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和田玉首开了我国中原与边疆、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到了汉代,丝绸商人
3、利用这一古老的“玉石”通道又发展了丝绸贸易,中原地区的西域玉石消费量更是随之大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西域来的玉石广泛用作饰品、礼器、艺术品等。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物品。可以认为 “丝绸之路”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17.根据文段二的内容,写出“另一些学者”关于“丝绸之路”名称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8 分)看法: 理由: 参考答案:16.示例:表现一:由陆上发展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增多。表现二:出口物品由丝绸扩大到陶瓷、糖等,贸易种类扩大。(共 4 分。每点 2 分)17.示例:看法:“丝绸之路”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理由:应该以双向运送的主要货物命名一条路。丝绸之路是在“玉石”
4、通道上发展而来。西域玉石在中原被广泛消费,最受欢迎,说明丝绸之路上由西向东运送的主要货物是玉石。(共 8 分。“看法”2 分,“理由”每点 2 分)2014 朝阳二模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 16-17 题。(共 10 分)文段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国家。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做菜羹;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食茶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还给茶叶取个名字叫做“荼”。秦汉时期,四川一带产茶已初具规模,随后,茶树的栽培、茶的制作及饮用习俗,逐步向西北和长江中下游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用它。到了唐代,茶叶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饮茶风
5、气不仅遍及全国,还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宋元时期,我国茶叶产区不断扩大,制茶技术进一步提高,品饮方式也日益完善。明朝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采摘后的茶叶不经过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同时开始注意茶叶的外形美观,把茶揉成条索,用冲泡替代了以前的煎煮。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 20 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国运凋敝,百业不兴,中国茶叶生产一落千丈,直至新中国诞生以后,茶叶生产才又有了飞速发展。文段二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茶叶具有解渴、提神、保健的功能,东汉著名医药学家华佗说吃茶可以增进思维。明代钱椿年在茶谱中
6、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湿、明目、除烦”茶叶具有的营养价值和药效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这是人们喜好饮茶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二千多年的饮茶过程中,人们从最初的饮茶止渴,逐步发展为饮茶品味,即在品茶活动中,讲究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等,人们通过品茶增进友谊,美化心灵,修养德行。陆羽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茶的饮用,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之人。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还蕴含了极为深厚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以茶为载体,在制茶、饮茶中,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情感等,这就是茶文化。17.下面是为文段一拟写的标题,哪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为什么
7、?(4 分)A.茶之故乡 B.茶的传播 C.千年茶史 18.结合文段一或文段二的信息,在下面两则材料中的横线上进行恰当的补写。(6 分)【材料一】“茶”字在中国各地发音各异,如厦门发音为“te”,闽南一带发音为“tay”,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多为“cha”。在国外,“茶”也有不同的发音,意大利和西班牙语是“te”,拉丁语则是而日语和印度语“茶”的发音都为“cha”,这说明 ,由此可以看出 。【材料二】在园林里和自然山水间,常常设有亭子状的茶室。这些茶室一般以木头或者石头为建筑材料,桌子、凳子也多有木头、竹子、藤条、石头等制成。在这里,人们泡一壶好茶,小憩之余,看麓林曲径,叠石流泉,感到心旷神
8、怡,情趣非凡。这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中对 的重视。参考答案:16.要点: C 文段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从神农氏到新中国成立几千年来中国茶的发展历程。(共 4 分。选择 2 分,理由 2 分)17.示例:国外“茶”的发音基本源自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由中国向世界各国传播的)。饮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共 6 分。每空 2 分)2014 丰台二模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 16-18 题。(共 13 分) 文段一灯谜,与灯节有关。元宵节张灯的风俗形成于隋代,在盛唐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南宋,在元宵节之夜,把写有谜语的纸条悬挂在花灯上,供游人猜测,可以说是灯谜的开端,亦即“灯谜”
9、这一名称的来由。灯谜的结构通常分三个部分: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的词语和文句精练简洁,概括性强。“谜目”即指明所猜的范围,常用“打一字”或“打一物”。谜底范围广泛,各类名称、词汇诗文、科学艺术等皆可。灯谜是文义谜,它主要着眼于文字的含义或字句、字形的结构方面,一般用于书面猜射。谜语有着严格的制作要求,谜面不能出现闲字,更不能出现重文。如以“悬崖收缰”为谜面,猜一国家名,谜底是“危地马拉”。为什么不用“悬崖勒马”呢?因为谜底已有一个“马”字,谜面再出现“马”,便违背了制作灯谜的规则。灯谜的制作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一是笔画法,根据汉字的笔画或偏旁作巧妙的提示。如“心有余而力不足”,猜一“
10、忍”字。“心”字多一点自是“心有余”,“力”字不出头自是“力不足”,提示恰到好处,底面浑然天成。二是象形法,根据汉字的形态作奇思妙想,出奇制胜。这类灯谜制作得好,往往谐趣横生。如同猜一个“心”字,古代有“一钩残月伴三星”,现代有“浪遏飞舟”,称得上是异曲同工。三是会意法,根据汉字的表面意义作另类的引申或联想。此法又可分为正扣、反扣、分扣等多种。正扣如“丸药”猜一句唐诗,谜底是“粒粒皆辛苦”;“此曲只应天上有”猜一成语,谜底是“不同凡响”,这是反扣;“鲁迅全集”猜一曲艺形式,谜底是“山东快书”,“鲁”扣“山东”,“迅”扣“快”,“全集”扣“书”,这是分扣。 灯谜的文学特征比较强,规则也比较严格,
11、因而猜射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难度比较大。古时猜灯谜又称“射虎”,是形容猜谜难,难如射虎。16前三段的说明层次:先说明 ,再说明 ,最后说明 。(每空不超过15 个字)(3 分)17.判断下面两则灯谜的制作方法并说明理由。(6 分)第一则:谜面是“晓得”,谜目是“打一动物”,谜底是“知了”。第二则:谜面是“需要一半,留下一半”,谜目是“猜一字”,谜底是一个“雷”字。文段二民间谜语俗称谜语,谜语属于事物谜,或称口头谜。谜语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用歌谣的形式制谜。谜语的谜底范围比较窄,除了少量字谜以外,大多数是事物名称、自然现象。谜语的谜面制作
12、简单,往往是山歌体的民谣,以四句形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有节奏,读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如以“知了”作为谜底,谜语的谜面是“有翅没有毛,飞着没多高;一到大热天,躲在树上叫”。18.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说灯谜和谜语(民间谜语)有什么区别。(4 分)参考答案:16.(3 分)答案要点:先说明灯谜名称的由来,再说明灯谜结构分三个部分,最后说明灯谜的属性和制作要求。(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17.(6 分)答案要点:第一则灯谜制作方法是会意法,谜面“晓得”含有知道的意思,根据“知道”的意思会联想到“知了”这个动物,这是正扣。第二则灯谜制作方法是笔画法,根据 “需”和“留”的偏旁作
13、巧妙提示,“需要一半”是“雨”,“留下一半”是 “田”,“雨”和“田”合起来恰好是谜底“雷”字。(评分说明:判断 2 分,分析 4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18(4 分)属性不一样:灯谜是文义谜,谜语是口头迷;制作要求不一样:灯谜严格,谜语简单;猜射难度不一样:灯谜难,谜语容易;谜底范围不一样:灯谜广,谜语较窄;制作方式不同:灯谜复杂,谜语简单。(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写出 4 点即可)2014 通州二模 (四)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答。(6 分)【A】中日甲午战争为 19 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 1894 年 7 月 25 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 1895 年 4 月
14、17 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 1894 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这场战争所以失败,在认识上清政府对战争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朝廷和大部分政要都“不以倭人为意”,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另外,清政府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而欧美国家各有盘算,都想在日本战胜中国后分得一杯羹。在思想认识上,李鸿章秉持“武器决定论”,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而疏于军队的指挥、管理、训练,不屑于战略战术的研究。战略方面,突出的表现在于忽视和放
15、弃制海权,避战求和,消极防御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还有,清朝政府极端腐朽没落,一方面穷奢极欲地挥霍,一方面国防经费极端拮据,这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军队综合素质低下是直接原因。北洋海军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靡。其实,根本原因是除了封建统治的腐朽性外,深层问题是封建政权和统治集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买办化了,封建性加买办化决定了对待资本主义侵略的妥协性。 22.请依概括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后果。(6 分)失败的原因 战争的后果 外部依赖于欧美国家思想上秉持“武器决定论” 直接原因军队素质低下根本原因是政权和统治集团封建性加买办化【B】据新华社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 201
16、4 年 2 月 25 日下午,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立法形式确定纪念日和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警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耻辱; , 。 23. 根据对文段【A】【B】的理解,请仿照画线句续写。(2 分)牢记历史,不忘耻辱, 参考答案:22.要点:认识上缺乏预见和警惕战略上避战求和,消极防御政治上极端腐朽没落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
17、分,每点 1 分。23.示例:开创未来,珍爱和平 2 分,句式工整。2014 昌平二模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618 题。(共 9 分)文段一古人类活动的范围十分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看到自己眼前的地面平坦,就以为整个大地是平坦的。因此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通过观测月食等活动,开始有了地球是球体的想法,再后来,麦哲伦率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行,又提供了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新证据。现在,人造地球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地球确实是个球体。而且这个球体巨大无比,人们很难直接看到它的全貌。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地球仪上绘有许多连接南
18、北两级的经线和与赤道平行的大小不等的纬线。以赤道为界,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北的纬线称作北纬,赤道以南的纬线称作南纬。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纬度为“0”,从赤道向两级纬度越来越高。南北纬各分为九十度。通常情况下,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北半球,南方比北方纬度低,因此南方比北方气温高,而在南半球,则恰恰相反。 文段二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由于海陆之间强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中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每到夏季,暖湿的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南向北推进,然而季风活动并不稳定,当夏季风势力
19、太强,常形成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太弱,常形成南涝北旱,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终究还是我国南方比北方雨季长、降水多、湿度大;而每到冬季,干燥寒冷的季风则从陆地吹向海洋,由北向南推进,势力逐渐变弱,这又使得我国北方比南方的气温低。16.阅读文段一,请你回答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不断进步的表现。(3 分)17.阅读文段二,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季风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 分)18.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段一和文段二的相关知识,说说我国中东部地区南北方房屋构造不同的原因。(4 分)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的农村房屋有着很大的不同,南方房屋高大宽敞,通风条件良;而北方,特别是东北的房
20、屋却矮小紧凑,密闭程度很高。参考答案:16.要点:(共 3 分)由古人类认为地球是平坦、方正之说,发展到人们对地球有了圆形的想法,再到现在人们证实地球是巨大无比的球体。 (共 3 分。每点 1 分)17.示例:(共 2 分)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使我国的旱涝灾害频繁。18.示例:(共 4 分)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纬度低于北方纬度;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气温高;加之我国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南方夏季雨季长、降水多、湿度大;而北方冬季更加寒冷干燥;因此,在南方建高大宽敞房屋有利于通风散热除湿气,在北方建矮小紧凑房屋有利于保温避寒。 (共 4 分。每点 1 分)2014 门头沟二模 (二)阅读文段,完成
21、第 1617 题。(共 10 分)【文段一】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2013 年 12 月 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决议,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国第 30 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珠算之名最早见于汉朝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现在说珠算有 1800 多年的历史,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时间点计算出来的。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珠算流行最广。现代珠算起于元明之间。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等地。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
22、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图 例16.根据文段一和图例所示,说说珠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4 分)【文段二】1976 年 11 月的一天上午,陈云同志来杭州玉泉公园参观展览,当他走到玉泉鱼池旁的大厅时,看到一位会计正在打算盘算帐,他走过去和蔼地要求会计让他来试试。陈云同志坐下来,兴致勃勃地拨动算珠,的的嗒嗒地打起算盘来,指法娴熟。新华社记者岳湖同志抓住机会,拍摄到一张珍贵的照片。他笑盈盈地打算盘的照片,不但生动地表明了他对算盘的肯定和珍爱,而且深刻地表明他对发展珠算寄予殷切的期望。1982 年 1 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同志见此照片,一时诗兴大发,挥笔作诗一首:“唯实是求,珠起还落,加减
23、乘除,反复对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谋深算,国之所倚。”诗句既是对陈云同志为国理财业绩的赞誉,同时也是对我国珠算工作者的勉励和鼓舞,尤其是“唯实是求”四字警句,更为一切财务工作者的座右铭。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在珠算申遗成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2013 年 12月 5 日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 1800 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拥有者群体带来认同感和历史感,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性的关键。17.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说陈云的事例说明了什么?珠算申遗成功意味着什么?(6 分)参考答案:16.要点:历史悠久 流行最广 (共 4 分。共 2 点,每点 2 分)17.第一问:陈云的事例不但生动地表明了他对算盘的肯定和珍爱,而且深刻地表明他对发展珠算寄予殷切的期望。第二问:珠算成功申遗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共 6 分。共 2 问,每问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