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张謇,实业救国,大生纱厂,剪辫,张謇“实业救国”,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目的: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人物:清末状元_ 口号:“_” 实践:创办_等一系列企业 结局:一战期间,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一战后,被吞并,近代社会,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_、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表现: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跪拜礼,实行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实质:以
2、平等观念取代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人,侯德榜,侯氏制碱法,京师大学堂,奏定学堂章程,1905,科学技术,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_”字形路轨(中国人自行设计并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_:20世纪20年代制出纯碱,撰写制碱一书,打破行业的垄断。并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 制碱法被命名为“_”,教育,新式学堂的开办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_(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废除科举制度 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校;1904 年,
3、清政府拟定了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近代社会,1.(2013广东)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报道中的“剪辫”事件发生在( ) A.新文化运动期间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结合题中关键信息“1912年”“强迫剪辫”,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发生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故答案为B。,B,2.(2013广东)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下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本题考查京师大
4、学堂的开办。图片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答案为B。,B,3.(2014广东)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本题考查的是张謇“实业救国”。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故答案为D。,D,1.(2015莱芜)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发展教育 B重视国防 C实业救国
5、D民主共和 2.(2016娄底) 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C,C,3.(2016内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 A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人们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4. (2015山西)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
6、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B C D,D,A,【考题链接】 1.与图1反映的剪辫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2.图2中的老者一生创办了20 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资本家”。此人是 。 3.图3是在某一位科学家的故居旁修建的一段路轨,这座故居的主人可能是 。,辛亥革命,张謇,詹天佑,参考答案,1.D 2.C 3.D 4.B 5.A 6.C 7.A 8.A 9.B 10.(1)实业救国。发展工商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富国御侮,自立自强。詹天佑自幼留美,修完学业回国后,率领团队,自行设计和施工,修建了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