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实验1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28036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实验1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实验1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实验1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实验1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实验1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选 修 3-5,实验十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梳理,一、实验目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三、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案四: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四

2、、实验步骤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改变滑块的质量。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

3、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安装:按照上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放球

4、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所示。6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六、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 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 (1)若

5、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4)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 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核心考点突破,实验原理与数据处理,(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

6、b的半径r D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根据实验要求,ma_m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E,大于,(3)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不必做分析) _。 (4)为测定未放小球b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如图乙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_cm。 (5)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b球先落地,对实验结果无影响,45.95(

7、45.9345.97均正确),maOBmaOAmbOC,解题探究:(1)平抛初速度利用什么来代替? (2)验证动量守恒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答案:(1)利用平抛运动的射程。 (2)相碰的两个小球的质量和碰撞前后的速度。,解析 (1)由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可得:mav1mav1mbv2,必须测量小球a和b的质量ma、mb,B选项正确。小球重心离开水平轨道开始做平抛,高度一定,平抛时间一定,所以可以用射程表示速度,不需要测斜槽末端到地面的高度和平抛时间,而落点也是小球重心的位置,没必要测小球的半径,所以E选项正确,A、C、D选项都不正确。只要保证a球每次下落的高度不变就可以,不需要测出高度差h,F

8、选项也错误。所以必须得有B和E选项。,类题演练 1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kg,小车B的质量m20.2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kgm/s。 解析 (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段计算A的碰前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

9、稳定,而在DE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段计算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BC,DE,0.420,0.417,实验拓展与创新,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t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解题探究:(1)如何求滑块A碰撞前后的速度? (2)如何求滑块B的速度? (3)怎样才能说明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类题演练 2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和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忽略小球的大小),弹性球1、2质量m1、m2,立柱高h,桌面高H,2年高考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