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血液.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4524051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血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九章 血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九章 血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九章 血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九章 血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血液的概念,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血管系统,心脏 动脉 静脉,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液,水:93-95% 血浆:50-60% 溶质:5-7% 血浆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电解质 其它:尿素、气体等白细胞、血小板:1% 血细胞红细胞:40-50%(男) 37-48%(女)血量:7-8%,70-80ml/kg B.W,血液的颜色,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反映液体吸收和保留水分的能力。渗透压的产生只与溶质颗粒的数目有关,而与其

2、大小无关。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正常值:770Kpa=300mOsm/(kgH2O),2019/1/1,生理学-血液,14,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血管,血细胞,血浆,血细胞膜:允许水分子自由进出 血管壁: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血细胞:,一、红细胞,观察它的形态,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形态:无核(内中为无结构的液体,其中溶解32-36% 的Hb)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8um,周边厚 表面积与体积比,较球形大。气体通过面积较大。有利于RBC可塑性变形。数量:男:5.01012/L女:4.21012/L含Hb,呈红

3、色。,一红细胞的功能,1.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的变形能力 有助于血循环中的红细胞通过口径比较细小的毛细血管或脾、骨髓血窦孔隙 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影响因素:,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红细胞内的粘度 红细胞膜的弹性,(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与血沉,红细胞稳定而分散的悬浮于血浆中的特征。 以血沉值来衡量。二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血沉的原因?叠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血浆成分的改变,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抑制叠连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促进叠连,加快血沉,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指红细胞抵抗低渗性溶液的

4、能力。正常红细胞放置在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的大小形态。 正常红细胞在0.45%0.40%的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 在0.35%0.30%的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 如果红细胞在高于0.45%盐溶液中就开始溶血,表明红细胞的脆性增大, 在低于0.40%的盐溶液中才开始溶血,则表明脆性减小。,(三)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外周血涂片,缺铁性贫血,杓状甲,(四)红细胞的破坏,血红蛋白的降解,二、白细胞(WBC),形态: 有核,一般呈球形 白细胞的分类与正常值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趋化性(Chemotaxis) : 变形性: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血细胞渗出

5、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作用: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2.07.0109/L, 60-70% 杀菌 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坏死组织、衰老或受损红细胞。 单核细胞(monocytes):单核-巨噬系统 1530m, 0.12 0.8109/L, 3 8%. 单核细胞前体(骨髓) 单核细胞(外周血) 巨噬细胞(组织)。 吞噬、清除细胞内致病细菌(如结核分支杆菌)、霉菌等。,吞噬、水解细菌,返回,三、血小板Platelet, Thrombocyte,一、形态与数量 形态: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无色无核,双面凸的圆盘状或椭圆状,直径2-4m,体

6、积小。 数量: 正常人约为100-300 109/L。1000 109/L,过多 易发生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细胞,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着: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纤维暴露,与血小板的粘多糖结合,形成复合物聚集:血小板的局部粘着,造成更多的血小板聚集而形成小血栓而堵塞破裂的血管,利于止血。释放:在上述过程中,血小板可以释放ADP,5-HT和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的收缩收缩: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收缩,聚集的血小板体积缩小而坚实吸附:可将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吸附于其表面,凝血因子浓度升高而利于止血。,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生理性止血过程: 1. 血管挛缩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 2. 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

7、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损处,形成止血栓(初步止血) 3. 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血),第一步 血管收缩,第二步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第三步 血液凝固,损伤刺激反射性血管收缩 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血小板释放5-HT和TXA2等缩血管物质,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黏附RBC释放ADP和凝血酶使血小板活化血小板释放5-HT和TXA2等,不可逆聚集,初步止血,启动凝血系统.局部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血凝块,永久止血,二期止血,2019/1/1,生理学-血液,48,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1.概述,

8、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过程,主要作用是在血管破损后堵塞伤口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本质:,在这个凝固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流动的血液发生了凝固呢?,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2019/1/1,生理学-血液,55,血凝块电镜扫描,本质:,是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网罗各种血细胞而变为血凝块的过程,2019/1/1,生理学-血液,58,内源性凝血途径概述: 血管损伤因子被激活 a激活 a 在Ca2+的参与下激活因子因子a在Ca2+的参与下与活化因子a 结合在血小板磷脂表面形成复合物激活因子随后因子a 与活

9、化的因子a一起被Ca2+ 联到血小板磷脂表面成为凝血酶原激活物,2019/1/1,生理学-血液,59,外源性凝血途径概述: 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进入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血管破裂因子释放与血浆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在血小板磷脂和Ca2+存在下激活因子下同内源性 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作用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 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2019/1/1,生理学-血液,60,纤溶酶原 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溶抑制物,第四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 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少量失血: 中等失血: 严重失血:,成人一次失血在O0ml以下不超 过全身血量的10时,由于代偿 功能,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出现。 水和电解质:12小时内恢复 血浆蛋白质:24小时左右恢复 红细胞:一个月内恢复,一次失血1000ml达血量的20时,机体失代偿,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四肢厥冷,眩晕,口渴,恶心,乏力等现象,甚至昏倒。,一次失血达1500ml,即失血达血量的3以上时,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可危及生命。需输血治疗,二、血型,输血原则,1 检查血型,血型相合。 2 Rh血型相合。 3 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凝集-禁输;次侧凝集-应急输血,不宜太多太快。,谢谢观赏,201212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