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课标要求:1.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 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4. 明确盖斯定律的含义,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知识要点】一、焓变(H) 反应热化学反应中除了发生物质变化外,还同时伴随着_变化,这种变化如果以_的形式表现出来,反应分为_.请分析常见反应中哪些属于吸热反应?哪些属于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
2、应等于焓变。放热反应 H 0 吸热反应 H 0焓变(H)单位:KJ/mol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_.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热的问题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无非是_,2反应物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_能量,破坏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当原子间重新结合生成产物分子时 ,又要_能量.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参加反应时吸收的能量_生成物释放的能量,从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H 为_对吸热反应,反应物参加反应时吸收的能量_生成物释放的能量,从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升高,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H 为_二、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1指明反应时
3、的温度和压强(对于 25、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H 单位 KJ/mol 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 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_3实例:1. 1molC(固态)与适量 H2O(气态) 反应,生成 CO(气态) 和 H2(气态),吸收 131.3kJ 的热量2. 0.5molCu(固态) 与适量 O2(气态) 反应, 生成 CuO(固态), 放出78.5 kJ 的热量
4、三、燃烧热定义:25、 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2量:纯物质 1mol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 CCO 2,HH 2O(l )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 1mol 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四、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H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比较燃烧热与中和热燃烧热 中和热相同
5、点 H_0(填大于、小于、等于)H_0不同点 (1 )限定_为 1 mol(2 )不同的物质,燃烧热_(填相同或不同)(1 )限定_为 1 mol(2 )不同的反应物,中和热大致是_(填相同或不同)4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 S,终态为 L,若 SL, H0;则 LS,H0。例题:汽油的主要成分是辛烷(C 8H18), 1mol C8H18(液态) 在 O2(气态)中燃烧,生成 CO2(气态) 和 H2O(液态),放出 5518 kJ 的热量, 是写
6、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在同样情况下燃烧 28.5g 辛烷时放出的热量【基础应用】1. 巳知 25、 l0l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O2(g)=CO2(g);H=393.51kJ/molC(金刚石 )+O2(g)=CO2(g);H=395.4l kJ/mol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2.
7、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错误的是A.吸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5B.放热反应的H0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在海洋底部存在大量的称为“可燃冰”的物质,其蕴藏量是地球上煤石油的百倍,因而是一种等待开发的巨大能源。初步查明可燃冰是甲烷、乙烷等可燃气体跟水的结合产物。有关可燃冰的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A.高压、低温有助于可燃冰的形成 B.常温常压下,可燃冰是一种稳定物质C.可燃冰的微粒间可能存在氢键 D.构成可燃冰的原子间存在极性共价键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1mol 水蒸气放热 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若 1g 水蒸气转化成液
8、态水放热 2.444kJ,则反应 H2(g)1/2O 2(g)H 2O(l)的H_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_。5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 2H4)为燃料,以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2 (g) + 2O2 (g) =2NO2 (g) H =+67.7 kJ/molN2H4 (g) +O2 (g) =N2 (g) + 2H2O (g) H = -534 kJ/mol则 N2H4 和 NO2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综合应用】6航天飞船可用肼(N 2H4)和过氧化氢(H 2O2)为动力源。已知 1g 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 20.05KJ
9、 的热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中肼作还原剂B、液态肼的燃烧热为 20.05kJ.mol-1C、该动力源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反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6D、肼和过氧化氢中的化学键类型及它们的晶体所属的类型均相同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 稀硫酸和 1mol 稀 Ba(OH)2 溶液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在 101kPa 时,1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是碳的燃烧热。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既是吸热反应,也是化合反应。8 ( 02 上海)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
10、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H02224 OClHNC1O 2H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高氯酸铵的水溶液呈酸性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燃烧热一定小于零B.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C.由 C(石墨) C(金刚石): H=+119 kJ/ mol,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在 101 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
11、2(g)+O 2(g)=2H 2O(l) H=+285.8 kJ/ mol10已知:H 2O (g) = H2O (l) H = Q1 kJ/mol C2H5OH (g) = C2H5OH (l) H = Q2 kJ/molC2H5OH (g) + 3O2 (g) =2CO2 (g) + 3H2O (g) H = Q3 kJ/mol。若使 23g 酒精液7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下列式子中 Q1、Q 2、Q 3 均取绝对值).( )A.Q1+ Q2 +Q3 B.0.5(Q1 + Q2 +Q3)C.1.5Q1 0.5Q2 + 0.5Q3 D.0.5Q1 1.5Q2 + 0.5Q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