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第 24 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教案)从江县加鸠中学:徐明课标内容(1)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2) 以科举制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3)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 通过对魏源和严复思想的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 通过对近代文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在介绍魏源和严复的
2、思想时,结合鸦片战争和维新变法运动,分析为什么说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说明社会思想的产生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联系已学的有关民主共和的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初步了解西学在我国传播的基本情况。(2)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文学艺术的作品、图片,更直接地感知历史。注意与前面已学的有关知识联系,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本课第一目,侧重学生的探究学习,以比较两们思想家的思想观点。第二目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近代教育的发展,并结合现实体会今天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第三目侧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所了解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
3、值观(1)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自身特色,从而形成对祖国文化认同感,产生爱国主义感情。(2)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先进知识分子立志图强、勇于探索的精神,热爱祖国、努力为国争光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海国图志难点:海国图志所体现出来的魏源的思想及其影响。课时1 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思想家魏源和严复1、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了解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 严复和他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都生存”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3、 比一比,魏源和严复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发言
4、:归纳、总结:相同:都主张爱国、救国,都主张学习西方,都要求反对外来侵略。不同:魏源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严复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还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魏源是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二、新式教育的兴办1、 新式学校的兴办和学制的改变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提问:为什么说近代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讨论、归纳:(1)清朝旧教育制度脱离实际,培养不出有用人才;(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真思考国内问题,主张教育改革,学习西方。2、 清政府制订新学
5、制,兴办学校,1905 年废除科举制。3、 近代后期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三、文学艺术(自学、讨论)1、 鲁迅的小说和杂文2、 小说家茅盾、巴金、老舍、周立波等的代表作3、 戏剧、音乐的杰出成就4、 绘画的新发展小结联系第 23 课的有关知识,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近代科技、思想、教育和文学艺术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作业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版书设计一、思想家魏源和严复1、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2、严复和他的天演论二、新式教育的兴办1、新式学校的兴办和学制的改变2、近代后期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三、文学艺术1、鲁迅的小说和杂文2、小说家茅盾、巴金、老舍、周立波等的代表作3、戏剧、音乐的杰出成就4、绘画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