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鼠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2、 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3、 培养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总体设想:注重课前自主预习,内容可包括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掌握词语等。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学习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展示听、说、读、写、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以上述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注意对学生思给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注意文与道的有机结合。一课时完成。教学步骤:一、 导入,为以后教学环节作铺垫(播放配乐大森林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同学们,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片大森林,它很宁静,不过似乎少了点生机,怎样才能使这树林充满生机呢?生:加
2、点风声,让树枝动起来。生:加一些小动物,让它们在树林里活动。师:同学们设想得很好。树林是动物的乐园,提到动物,我们来欣赏一段卡通画。 (播放卡通动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有你喜欢的动物吗?生:有!老虎、孔雀、蚂蚁师:不过,今天我们的主角还不在这里,它是谁呢?我们就请它闪亮登场吧!(屏幕显示课题,配以松鼠图片,揭示主题)生:松鼠!师:对,同学们看着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松鼠的特点吗?生:可爱!师:我们的课本里又说到了松鼠什么特点呢?请打开书。 (此环节从创设情境入手,循序渐进导入课题,并结合直观手段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 疏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3、内容指名朗读课文各自然段。师:对于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要说的或者要帮他们指正的地方。师:对于课文内容你有什么要问的?有什么是想要知道的?(自主质疑,互助解疑,培养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师:可见大家的预习不错。我们来个课堂测试,看谁能过关,好吧?(屏幕显示测试题:词语释义;用上面的两个、三个词组成一句或几句话。 )师:大家在测试中的表现不错,作为奖励,我们来看一段小电影。 (播放有关松鼠一段影片,通过直观影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了解。 )三、 学习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师:同学们再把课文自读一遍,然后讨论:刚才影片中的内容与课文内容有何相同与不同?生:都提到坐着吃东西的样
4、子。生:都体现了松鼠做窝的技艺高超。生:都能看出松鼠乖巧可爱。师:能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来读一读吗?你为什么喜欢?(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觉的感司力、朗读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师:对松鼠有了一定了解就以松鼠的形象设计一套邮票。同学们将分组准图示的画片帖在黑板上,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设计的邮票的名称。生:追逐。生:倒挂金钟。生:调皮。生:我们是好朋友。生:真好吃!(让学生动手,分组设计邮票,在协作中完成对课文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 )师:现在知道书上是怎样概括松鼠特征的吗?生: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四、 学习、品味课文语言师:通过邮票的展示,可见
5、大家课前参预习准备很充分,老师还要求同学们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不知道准备得怎么样了?生:我从辞海上查到了关于松鼠的解释“”生:我上网了解到松鼠的习惯师:不错!做为奖赏老师请你们听一个故事。 (放录音故事,培养学生集中听的注意力。 )师:同学们查的资料和听的帮事与课文一样,都与松鼠有关,但又学完全相同。首先,我们的课文一样,都与松鼠有什么不同?生:课文重在介绍松鼠的特点,属说明文。师:那么网上和辞海中的解释也是说明呀?生:课文的语言比它们更生动、更活泼,我们更爱读。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像课文这样的文章叫做“科学小品” ,它的特点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已经概括起来了。 (屏幕显示,科学小品的特点) 。
6、师:我们知道了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是既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又体现出生动性文艺性,大家能不能从课文中举出一些具体的句子来验证一下呢?学生谈及课文具体语言的特点。(充分利用和学生查找收集的资料组织教学,引发思考,培养其广泛学习的兴趣、习惯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再以理论为指导对文句作分析品味,不失为训练语感的一种好方法。 )五、 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师:大家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或由课文联想到什么?生问:松鼠不是肉食动物,它为什么逮鸟雀?师:对呀?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生答:练习动作的机敏。和小鸟闹着玩。因为小鸟叫,吵得松鼠睡不好觉。生问:松鼠寿命有多长?无人回答。师:这可真是个难题,把我们都难住了。这样吧,这一题作为作业,大家课后完成,可以向自然老师请教,也可以上网查资料。再谈谈由课文产生的联想吧!生:课文上说松鼠的皮可以做皮衣,肉可以吃,我觉得太残酷了,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师:他说得对不对?大部分学生赞同。(适当引导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师:假定电视台要录制一期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节目,要到你们班来采访,我们推荐一位主持人吧!一生被推荐上。师:(将书卷起递过去)这就是话筒,我们看你的即兴采访。主持人采访学生,谈动物保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体现联系生活跳出课本的教学意图,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