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 吆 喝 同步练习【基础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招徕(li) 抽屉(ti) 隔阂(hi)B.秫秸(sh) 商贩(fn) 吹嘘(x)C.荸荠(b) 馄饨(dn) 囿于(yu)D.颤音(chn) 马趴(p) 支棱(ln)【解析】选 B。A 项中的“阂”应读 h;C 项中的“饨”应读 tun;D 项中的“棱”应读 l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展销 喇叭 算啩 走街串巷B.卤煮 佩服 夜霄 晶莹可人C.汤园 蛤蟆 白薯 大嚼一通D.烫手 铁铉 葫芦 油嘴滑舌【解析】选 D。A 项中的“啩”应为“卦”;B 项中的“霄”应为“宵”;C 项中的“园”应为“
2、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A.经过这次培训,你一定会对随机应变的人的变通能力感到惊奇!B.我们班的班长处理事情果断,组织能力强,油嘴滑舌,在同学中很有威信。C.这首诗歌写得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D.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 。【解析】选 B。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和语境不符。4.对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表示转折关系)B.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表示语音延长)C.现在北京城倒还
3、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表示话题转换)D.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吃吧!”(声音富于高低变化)【解析】选 A。A 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来源:学优高考网5.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下列“吆喝”做简要赏析。(1)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答:_(2)喝了蜜的大柿子。答:_答案:(1)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全面介绍了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的制作过程及质料,突出了“蒸、炸”的工艺,极富感染力。来源:gkstk.Com(2)用拟人手法表现柿子的特点,给人十分鲜明、诱人的
4、印象,收到了强烈的广告效应。6.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 410 段,回答(1)(5)题。(1)选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吆喝”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把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抓住第 4 段分析概括。答案:从早到晚,一年四季。(2)第 4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理清第 4 段和 510 段是总分式结构,即可理解其作用。答案:起总领下文的作用。(3)介绍春天的吆喝声,作者却写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是不是离题?为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本文的写作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答案:不离题。这样写更能突出“我”对吆喝声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更能突出这一吆喝声的广告作用。(4)第 10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结构的把握能力。可以抓住第 10 段的首句及段中“春天一到” “一到夏天” “秋天该卖” “一到冬天”分析结构特点和中心句。答案:本段的结构是总分式。本段的中心句是“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5)作者在介绍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为什么?来源:学优高考网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作者介绍卖什么让读者就能体味到“没个停”的叫卖声。答案:因为各种吆喝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介绍,作者
6、介绍卖什么,读者就能体味到“没个停”的叫卖声。有重点、有目的的介绍会让主题更突出。【中考练】7.(2015重庆中考(B 卷)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不通消息使他们彼此_起来。不法商人总是_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我们的责任是擦亮眼睛,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当然_这些,你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A.隔膜 企图 不止 B.隔膜 企望 不只C.隔绝 企图 不只 D.隔绝 企望 不止【解析】选 A。隔膜:情谊不相通,彼此不了解。隔绝:隔断。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企望:希望。不
7、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8.(2015临沂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 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B.5月 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临沂市旅游局获悉,临沂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C.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D.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解析】选 B。A 项成分残缺
8、,缺少主语,可将“在”和“中”删去;C 项搭配不当,“采取”应改为“开展”;D 项语序不当,“开创未来”和“珍视和平”应互换。9.(2015黔南州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的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A. B.C. D.【解析】选 C。这个语段通过描写肥沃土地的来历
9、表达对土地的感情。首先确立总括句,然后介绍土地的来历,最后结合黄土高原发出感慨。10.(2015盐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来源:gkstk.Com消失的年声肖复兴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放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来源:学优高考网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
10、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们的呼应,“踩岁”虽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
11、侈。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
12、吆喝卖小金鱼儿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得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选自 2014年 2月 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1)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答:_来源:学优高考网【解析】
13、此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理解。文章首段一般起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答案:具体点出题目中“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2)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消失的年声:第段中的“踩岁”声,第段中的大年初一卖金鱼儿的吆喝声。作者遗憾是因为民族风味的消失。答案:大年夜燃烧鞭炮前的“踩岁”声,大年初一卖金鱼儿的吆喝声。因为这两种声音都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寄托着人们图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向往(或美好愿望),寓意丰富。来源:学
14、优高考网(3)第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吆喝声的特点可以从句中筛选词句“清冽而清爽” “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概括作答,从吆喝的特色、节日氛围等方面体会表达效果。答案:声音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从结尾段中体会年味与年声、物质与精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答案: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
15、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文章表达作者对传统习俗消失的遗憾与担忧,对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愿望。答案: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写作练】11.【写法借鉴】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在描写吆喝的语句时,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介绍夜晚的吆喝,“馄饨喂开锅” “硬面饽饽”等。【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集市场景,运用一些地方口语进行片段描写。(150字左右)答案(示例):进了市场,羊肉“热锅”散发出扑鼻香味。人越来越多,狭窄的小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突然,从南边开过来一台手扶拖拉机,“嗵嗵嗵”地响着。可是“嗵”了老半天,才走了两三尺。听,这边喊:“借光,借光!撞啦,撞啦!”那边喊:“减价货!减价货!上等的白洋布,三角五一尺。 ”“要吃吗?刮啦啦五香葵花子。 ”“甘蔗!甘蔗!又嫩又甜的甘蔗!” “好白菜,快来买哟!”南关的农贸市场,人山人海,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喇叭声、笑声,构成了一首奇特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