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专题实战训练题(7)班级 姓名 (一)(10 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2、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
3、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选文第三段“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一句中“丘壑”一词的含义是: 。(2 分)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答: 3、 游 览 者 在 攀 登 假 山 的 时 候 , 为 什 么 会 “忘 却 苏 州 城 市 , 只 觉 得 身 在 山 间 ”? ( 2 分 )答 : 4、根据你对选文内容和
4、结构的理解,将每部分或每层次的内容要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完成下面这个总分结构的提纲。(3 分)总说: 分说:一 二 (二)高科技污染(13 分)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
5、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 3000 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处理难度大,目前只能依靠
6、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长至 5 个之多,总面积近 4000 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5、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2 分)6、这篇文章说明了高科技污染哪几方面的特点?(4 分)答: 7、第段中加点的“这样的垃圾”是指: 。 (2 分)8、请列举出本文运用的四种说明方法: 、 、
7、、 。 (2 分)9、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因果分析,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 (3 分)答: (三)走近森林(14 分)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 ;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
8、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森 林 资 源 是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的 基 础 资 源 。 同 时 , 森 林 还 具 有 维 护 地 球 生 命 、 改 善 人 类 生 存 环 境 的 生态 价 值 。 森 林 可 以 给 人 类 源 源 不 断 地 提 供 木 材 产 品 和 林 副 产 品 。 木 材 产 品 主 要 包 括 原 木 、 锯 材 、 纸 浆 材 、人 造 板 材 等 ; 林 副 产 品 主 要 包 括 森 林 动 物 与 微 生 物 提 供 的 各 种 产 品 等 。 为
9、人 类 提 供 这 些 产 品 无 疑 是 森 林的 重 要 功 能 。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大 森 林 能 够 有 效 地 涵 养 水 源 和 防 止 水 土 流 失 。 森 林 凭 借 宏 大 的 林 冠 、 深 厚 的 枯 枝 落 叶 层 和 发 达 的根 系 , 能 够 起 到 良 好 的 蓄 水 保 土 和 减 轻 地 表 侵 蚀 的 作 用 。 据 测 算 , 5 万 亩 森 林 的 蓄 水 量 约 有 1
10、00 万 立 方 米 。在 森 林 被 破 坏 或 无 森 林 的 地 区 ,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 许 多 河 道 和 水 利 设 施 不 断 受 到 泥 沙 淤 积 , 经 常 造 成 水 灾 。 森 林 能 够 有 效 地 保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 目 前 地 球 上 的 500 万 3000 万 生 物 中 , 有 一 半 以 上 是 在 森 林 中栖 息 繁 衍 。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 2040 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 1530 吨氧
11、气。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 700 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 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 30 米宽的林带可降低 68 分贝。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10、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 分)答: 。11、根据对第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 分)生物资源:植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 :林地土壤、水分等。(2 分)12、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3
12、分)答: 。13、第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 (3 分)答: 。14、 据 报 道 , 目 前 我 国 土 地 沙 化 正 以 平 均 每 年 2460 平 方 公 里 的 速 度 扩 展 , 相 当 于 一 个 中 等 县 的 土 地面 积 。 防 治 土 地 沙 化 势 在 必 行 。 请 你 结 合 森 林 的 作 用 , 为 治 理 土 地 沙 化 拟 一 条 标 语 。 要 求 语 言 简 洁 , 有感 染 力 。 (2 分)答: 。(四)信阳茶韵(12 分)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著名绿茶“信阳毛尖”的产地。一入境内,茶乡茶韵便扑面而来。茶谚说:“春茶苦,夏茶涩
13、,秋茶好喝舍不得摘” 。茶乡虽说三季均可采茶,但要数春茶产量最大,品质最好。尤其是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茶品也特佳,称作“雨前毛尖” 。经过一个冬天的积蓄,憋足了劲的茶树在和风吹拂下苏醒,新芽生长很快,要采得一芽或一芽一叶,刻不容缓。 “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 。当天采下的鲜叶,当天必须炒制完毕。所以茶农不仅日夜忙碌,还要从外地请来女工帮助,种茶大户能请十个以上。采茶女走进茶园,身挎竹篮,双手在茶丛上鸡啄米似地点动。万绿丛中,游动着点点花红,回响着欢声笑语,偶尔飘过清亮的茶歌。领略了大自然的妙境,跟着采茶姑娘的脚步,从茶园走过炒茶房,展现在眼前的是热气腾腾、茶香四溢的场面。地上,均匀铺放着
14、“摊凉”的鲜叶。靠墙垒着一溜儿斜置炒锅。炒茶师傅把摊凉过的鲜叶,放入被木柴火烧得滚烫的炒锅,双手紧握竹制炒把,向着同一个方向不停地翻动。待青叶变软,并发出“啪啪”的爆响声后,转入温度较低的另一炒锅,用炒把在锅内不停地转动。当叶面互不相粘时,丢下茶把,用手不停地抓起茶叶,由虎口处迅速甩出,使其从锅上滚落锅底。到茶叶卷成条状后,出锅均匀摊放于竹编凸心烘蓝里,放于炭火上初烘,然后摊凉、复烘。最后,拣去杂质及未成形的叶片。经过这些工序做成的毛尖茶,茶条紧缩,光圆细直,色泽翠绿,白毫显现,香气清高。整个过程全凭经验丰富者手工操作,掌握不住火候、温度和炒制技巧,就生产不出精品“信阳毛尖” 。茶乡人不仅精于
15、做茶,也非常喜欢喝茶,并且讲究礼。以茶敬客,俗成茶礼。无论你随意走进哪位茶农家里,都会受到让座敬茶的礼遇。茶农敬茶,一般不用茶壶,那样似乎小气。而是一人一杯,一杯一沏。茶具多选用透明玻璃杯。沏茶前,先请客人观茶形,看茶色,闻茶香。再往每杯放入一撮茶叶,用落滚的开水,冲上小半杯,稍停,倒去微尘和浮沫,谓之“洗茶” 。接着,重注新水。可见茶叶随着水花在杯中上下翻滚。注入大半杯时则止,叫做“酒七茶八” 。杯中水一平静,茶叶便迅速沉入杯底,舒展开来。若是芽头,则如雀舌重叠;若是一芽一叶,则似旗枪汇聚。汤色也由淡绿变浓,泛着微黄,透明清亮。主人双手捧杯献上。接过杯子,一股特有的茶香随着淡淡的白雾扑入鼻中
16、,润入肺腑,慢啜细品,半杯之后,满口醇香,嗓眼儿里泛起一丝丝甜味,经久不衰。敬茶之后,主人便坐下来陪客人。边叙谈边喝茶,茶水将尽时,开始续水。续第三遍时,茶汤仍色碧香高。一般不会续四遍水。三遍过后,主人会将你杯中的残茶倒掉,重泡新茶。几杯酽茶用过,神清气爽,特感精神。信阳饮茶兴于唐,盛于宋。茶圣陆羽对信阳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宋时苏轼认为, “淮南茶信阳第一” 。在 1919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茶获得金奖。近二十年来, “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茶农说, “深山云雾出好茶” 。信阳境内多山,而且山清水秀,云雾蒸腾,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土壤微酸性,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17、。茶叶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为了进一步发展信阳茶叶生产,弘扬茶乡茶文化,从 1992 年开始,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举办茶叶节。目的是让朋友共同分享信阳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同时也显露出茶乡人对茶叶飘香千里之外的关心、信心与雄心。15、 “信阳毛尖”茶全国著名,其品质特点有哪些?(3 分)答: 16、茶乡人是怎样向客人敬茶的?请根据文章的说明作简要地介绍。 (3 分)答: 17、划线句子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作用?(2 分)答: 18、从文章说明的内容看,信阳茶业兴盛的原因有哪些?(2 分)答: 19、为宣传信阳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乡每年都要举办茶叶节。请代他们拟一条广告宣传语。 (2分)答
18、: (五) (12 分)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 ,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
19、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20、,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0、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有怎样的偏向?原因是什么?(3 分)答: 21、选文中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答: 22、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 分)答: 23、 “格物”和“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2 分)答: 24、什么是“实验的精神”?(2 分)答: (六)晚了,但还来得及(11 分)当我们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格言鼓励年轻人抓住学习时机的时候,需要防止另一面,防止用绝对化的观点来看待“时机” 。有时候出于主观的原因,人们没有果断地抓住学习的时机,它消逝掉了。可惜诚然可惜,但不要紧,别沮丧,机会还会
21、光临的。历史上有过很多“大器晚成”的人物。 “晚成” ,当然不及“早成”来得理想,可毕竟也是一种成功,值得肯定。在我国诗歌史上, “首倡高雅冲淡之音” , “一扫六代之纤弱”的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致“年十八未知书”都 18 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这还来得及?来得及。当然,要改弦易辙,要奋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果然,在父母的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 , “谢绝门客,专精坟典” 。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既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选择时机,已经在时间上落了后,那么再次选择时应更有紧迫感,在确定目标后应当更为坚韧。近代火车的奠基人斯蒂芬森,直
22、到 19 岁才一边工作一边进入夜校读书。当一些少年看到斯蒂芬森这样一个大小伙子坐在他们中间时,有的讥讽,有的挖苦,斯蒂芬森却只是一笑置之,只顾埋头攻读,如饥似渴地吸收书本的养料。还有 18 世纪的美国电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只读过两年书,后来当印刷工人。在工作的同时,他投身政治活动,成为一名政治活动家。40 岁后他又转入科学领域,开始做电学实验。政治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实践使他愈益认识到自己的学问之不足,于是正像他在自传里写的:“除了读书以外,我不允许我自己有其他的娱乐。我从不到酒馆、赌场或任何其他娱乐场所去消磨时光。 ”虽说富兰克林不允许自己娱乐未免过苛,但他这种力戒“消磨时光”的精神是可贵的。
23、确实,“大器晚成”很不容易。一个人要后来居上,不仅要善于抓住新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在抓住机会后,排除各种杂念,盯牢目标,务期必成。唯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说:虽然晚了,但还来得及。25、文章第段中, “绝对化的观点”的具体含义是: 。 (2 分)26、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论证方法? 。 (2 分)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何表达作用?(2 分)唯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说:虽然晚了,但还来得及。答: 2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的观点。 (3 分)答: 29、为了更好地证明观点,作者从哪两个角度展开论证?(2 分)答: (七)读书与思考(14 分)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
24、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 ,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 ,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
25、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 外 的 思 想 、 学 说 涌 进 了 国 门 , 一 时 间 令 人 应 接 不 暇 。 青 年 人 对 新 事 物 敏 感 , 这当 然 是 好 现 象 。 但 也 有 些 青 年 学 生 对 外 来 的 理 论 没 有 经 过 认 真 的 思 考 和 消 化 , 就 盲 目 地 追 求 , 结 果 让 自己 的 头 脑
26、成 了 外 国 理 论 的 跑 马 场 。 里 面 即 使 有 好 东 西 也 不 能 好 好 地 加 以 利 用 , 更 不 要 说 分 辨 良 莠 了 。 这种 情 况 , 应 当 引 起 警 惕 。 古 人 说 :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 ”这 些 青 年 人 , 对 自 己 不 熟 悉 的 东 西 ,几 近 “不 思 ”“不 学 ”, 那 不 可 避 免 地 要 陷 入 “罔 ”和 “殆 ”的 危 机 。 我 看 是 不 能 这 样 继 续 下 去 的 。 大 家要 有 清 醒 的 意 识 , 要 在 读 书 上 多 用 脑 。 读 外 国 书 如 此
27、 , 读 中 国 书 也 如 此 。 因 此 , 在 读 书 中 思 考 , 才 能 剔除 糟 粕 , 才 能 吸 收 营 养 。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选自 2002 年 3 月 6 日中国教育报 ,作者;钟敬文)3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答: 31、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 分)答: 32、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3 分)答: 33、结合选文,填充下面的读书卡片(其中“内容摘要”一项要求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4 分)读书卡片类 别:文化教育 编 号:001 题 目: 作 者:
28、 出 处: 内容摘要: 34、请简要介绍一种你的读书方法。 (2 分)答: (八)人生的金字塔(14 分)比萨塔斜了,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景观,但如果人生的金字塔斜了,即便是其中的一角斜了,从旁观者来看,它所引起的担忧和同情一定远远大于美感;从当事人看,他所体验的倾斜的痛苦也必定大于审美的快感。人生的金字塔有三个支点:一是自我的生理平衡,二是自我的心理平衡,三是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三个平衡中的任何一个平衡推动,都有可能导致其他的两个平衡的推动,使人生瘫痪。三大平衡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只要金字塔的这一角不塌,即使其他两个角都发生沉降,人生的斜塔也能得到扶正,所以,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是心理平衡能力。
29、有的人不能经受环境的微微倾斜,上司的一次不轻不重的批评,足以让心理脆弱者去跳楼;而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从巅峰到谷底,巍然不倒的是他挺拔的心理。 一 发 财 一 升 官 司 就 露 小 人 之 态 , 也 是 一 种 心 理 失 衡 。 有 的 人 本 来 分 量 不 重 , 在 低 处 尚 能 站 在 地上 , 一 被 抬 到 高 处 , 就 会 失 重 , 就 会 像 风 筝 一 样 飘 荡 , 一 缕 微 风 就 能 让 他 把 持 不 住 自 己 。 我 看 过 某 些上 不 了 台 面 的 家 伙 , 一 上 了 主 席 台 就 激 动 得 十 分 稳 重 , 十 分 严 肃 , 那 种
30、 本 身 并 不 具 有 的 大 人 物 感 , 那种 生 怕 自 己 飘 起 来 而 使 劲 站 稳 脚 跟 的 样 子 , 让 我 忍 俊 不 禁 。倒霉而缺乏人生浮力的人,感到自己在沉没;走运而没有分量的人,觉得自己在飘然。不论是沉没,还是飘然,都是人生金字塔的倾斜,不同的是,沉没的金字塔毁灭的只是自己,飘起来的金字塔,如果塌下来,遭殃的就是与他有联系的整个事业和相关人员。维护人生的三大平衡,才会让人生的金字塔高高矗立。体育锻炼可以保持生理平衡,心性修炼可以维护心理平衡,求道与谋划可以恢复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人不可能总是处在平衡状态。健康的人生状态是:三大平衡不断被打破,又不断恢复。我们的
31、身体内调节随时都可能发生问题,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时时都在发生变化,昨天是座上宾,今天可能是阶下囚;昨天是穷光蛋,今天可能是大富豪。心理调节能力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生的金字塔就会不断摇晃。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法家和早期儒家重视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主张用道和谋的手法保持和恢复这种平衡;道家和佛家重视心理平衡,为了心理平衡,他们甚至取消了人和环境的关系,把所有关系都变成自己的心理关系,太极思想既重视环境平衡,也重视心理平衡,它的人生哲学是金字塔的哲学:三大平衡缺一不可,一角坍塌,塔身不稳。35、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答: 36、文章论述的是人生的金字塔,可它在开头提到比萨斜塔,这是为
32、什么?(2 分)答: 37、为什么说三大平衡中,心理平衡最重要?(2 分)答: 38、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 分)答: 39、第两段分别列举了哪两种心理失衡的情况,请用第段中的原话回答。 (2 分)答: 40、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能让人生的金字塔在任何情况下不至于倾斜坍塌?(4 分)答: 参考答案(一)1、山水风景的形象。2、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3、假山的堆叠讲究自然之趣。4、总说: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分说: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布局上的特点;苏州园林在假山和池沼配合上的特点。 (二)5、高科技污染 逻辑顺序 6、 (1)种类多(2)分布领域广泛(3
33、)危害人类比较严重(4)防治难度大(文字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 )7、太空垃圾和核垃圾。8、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9、凡是经过因果分析,言之有据,提出对某一类高科技污染进行防治的设想即可。示例:因为氟氯烃类其气体造成对臭氧层的破坏,所以,应研制代替氟氯烃的无污染的化工原料。 (三)10、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又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或森 林 资 源 是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的 基 础 资 源 。 同 时 , 森 林 还 具 有 维 护 地 球 生 命 、 改 善 人 类 生 存 环 境 的生 态 价 值 。 )11、动物资源非生物资源 12、具体而生动地说
34、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13、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14、开放作答。能结合森林的作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即可。 (四)15、茶叶紧缩、光圆细直、色泽翠绿、白毫显现、香气清高。 16、先要请客人观茶形,看茶色,闻茶香;然后冲小半杯开水洗茶;接着注入新水泡茶,待汤色微黄、清香透亮时,再捧杯献上,请客人品尝。 17、描写,突出采茶的情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8、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19、开放作答,略。 (五)20、 “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因为王阳
35、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21、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2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3、 “格物”和“致知”真正的意义有两个方面,即: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4、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六)25、学习的时机失去了,就不可能再有。26、事例论证(或举例论证)27、强调了“抓住机会后,排除各种杂念,盯牢目标”的重要性。28、奋起直追是能够“大器晚成” ,后来居上的。 (符合文意,意思对即可。 )29、失去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36、,只要奋起直追,还来得及。再次选择时机应更有紧迫感,在确定目标后应更为坚韧。 (七)30、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31、道理论证(或引证法)32、略。33、题目:读书与思考 ;作者:钟敬文;出处:2002 年 3 月 6 日中国教育报 ;内容提要:本文谈了读书方面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的观点。34、开放性回答,根据自己读书的实践,介绍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即可。 (八)35、维护人生的三大平衡,才会让人生的金字塔高高矗立。36、通过联想,引出论题。37、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是心理平衡能力。38、对比论证。39、 (1)倒霉而缺乏人生浮力的人,感到自己在沉没。 (2)走运而没有分量的人,觉得自己在飘然。40、努力维护人生的三大平衡,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自我生理的变化,随时调节自己心理的平衡,使现实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