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索引前面学习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 基本含义。我们把对外贸易的活动放在整个世界经济学来考察,它就上升为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我们的学习是在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的 基础上展开的。,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的:1.国际贸易的格局或模式2.国际贸易条件 3.国际贸易的收益,一、贸易差额论(Theory of Balances Trade)1. 理论的提出者:重商主义学派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货币是国家财富的唯一形式;生产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流通是财富的直接来源;在对外贸易中要
2、坚持少买多卖。一切购买都是货币减少,一切出售都是货币增加.,2、代表人物:早期是 William Stafford晚期是 Thomas Mun 3、贸易差额论的基本内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要少买多卖在对外贸易中要坚持“出口大于进口”对外贸易的原则是保持贸易的差额4、评价:原始积累 /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 / 流通是财富的源泉/,二、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论1.理论提出的经济背景:1)18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的展开,国际市场已经形成。2) 国内市场的狭小性与国际市场的广阔性存在矛盾。3)分析产品的差异,探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2. 理论的提出者Adam Smith1776年发
3、表了代表作国富论,创立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并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的主张。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3. 经济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1)应该扩大自由贸易,不该一味追求贸易顺差;2)达到自由贸易,就要使各国分工专业化。,4. 绝对优势论的例证分析:假设有2种分工;2种产品;(22模型)(衣服) (鞋子)裁缝: 1天 1件 2天 1双 费时3天鞋匠: 2天 1件 1天 1双 费时3天如果分工呢?我们分析裁缝:2天生产2件;鞋匠:2天生产2双;结果是:各自节约1天,生产成本下降。双方都得到好处。,我要求大家掌握什么呢?,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指明: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生产效率比别国高(即成本比别国低
4、)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应当进口生产效率比别国低(即生产成本比别国高)的产品和服务。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国际贸易,贸易双方都比闭关锁国获得的利益多。,三、比较优势论:,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就是参加贸易双方,至少各有一种其有优势的商品,才能在国际交换中获利。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所有的商品生产,相对于另一个国家都处于劣势。那么,两国之间还会有国际贸易吗?,1.理论的提出:,2. 相对优势原理指出:不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也就是所有产品成本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可以找到劣势中的比较优势,各国都用自己成本比较优势的产品与别国进行贸易就会获利。,假设条件:第一,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5、第二,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第三,这两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呢绒;第四,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假如:英国:每个工人生产酒和呢绒的劳动生产率之比为1吨 / 1米;葡萄牙:生产酒和呢绒的劳动生产率之比是1.35吨 / 1米酒;,基本结论: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的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四、HO理论:,各个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优势?,进入20世纪30年代,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Hecksher and Ohlin)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俄林由于对此的研究而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奖金。 他认为:绝对与相对优势的存在,在于各个国家之
6、间的要素的禀赋不同(土地、劳动、资本等)。,(一)理论的提出:,(二)HO模型的假设条件:1.两个国家分别生产3种产品,每种产品至少由两种要素组成;2.生产同一产品时,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3.要素在一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是不能流动的;4.在两个国家中,一个是资本存量丰富;一个劳动存量丰富;,(三)HO的分析:,HO模型的逻辑关系:要素的自然禀赋决定要素的供给,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要素的相对价格商品的相对价格。,假设现在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A国劳动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工资率较低;B国资本丰富,劳动相对稀缺,利息率较低;,A、B两个国家发生贸易关系结果会如何呢?,我们来分析:A国劳
7、动丰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则生产规模扩大,出口部门生产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上升,劳动力流向出口部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导致出口部门对劳动力需求上升,劳动力的价格上升,劳动力成为稀缺品。B国呢?谁来进行分析?先生? 女士?,下面我对HO模型作一个基本的总结,1. 各国所具有的生产要素禀赋是不相同的,存在着差异性;2. 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的生产与国际交换,则会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则会不利;3. 一国出口应该是要素丰富的产品,进口应是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4. 国际贸易的结果,会使各国要素的价格差异缩小,价格趋于 均等化;,关于HO模型的含义:,自然资源丰
8、富国不一定只能成为资源型出口国;资本丰富的国家不一定意味着该国只能生产并出口资本型产品;例如:美国自然资源非常地丰富。资本型阿拉伯国家资源丰富,资本型,(一) 理论的提出者:John Stuart Mill于1933年提出。 (二)他认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从理论上分析了一个国家生产什么和如何以他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取得国际利益。 而潜在的一个问题却没有回答:在国际市场上如何进行交换呢?,即:按什么样的价格或者比例进行交换?是10个X换5个Y?还是5个X换4个Y?,五.相互需求理论(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注意:我们开始分析一定注意我的分析过程:
9、,所以:我们推导出A、B两国的交换条件是:10X大于15Y而小于20Y,(三)示例分析:22模型假设有A、B两个国家,分别生产X与Y两种产品;当投入的劳动是相 等的,差别A、B两国的产出率。则生产情况如下:A国:10个X,15个Y; B国:10个X,20个Y;A国的比较优势在X,生产并出口X;B国生产并出口Y。,(3)结论是:交换比率是一个确定的区域。 其上限是:10X :20Y 其下限是:10X :15Y,下面我们看两个图形:,关于相互需求理论的几点结论:1.各国生产不同的产品,构成了贸易基础。并且按照一定 的比率进行贸易;2.在国际贸易中,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彼此商品的需求的大小;3.只有
10、在两国相互需求的商品价值相等时,贸易才能实现相互稳定的均衡;,六、列昂惕夫之谜(一)列昂惕夫之谜的起源(二)解释的核心就是:美国为什么是资本密集型国家却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围绕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解释: 1、人力资本论 2、开发研究说 3、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4、关税结构说 5、需求偏好说 6、自然资源稀缺论,七、技术差距论(一)理论的提出:1951年,由(Posner)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生产与出口不同的产品,不是因为自然禀赋的不同,而是由于生产技术上的差距。技术差距(二)关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定:,(三)实证分析:,八、产品周期论技术差距论的遗留问题是:新产品被仿制成功以后,贸易结构会
11、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针对这个问题,产品周期理论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一)产品周期理论的提出者(Vernon)与(Wells)。(二)理论的基本内涵:周期分为四个阶段1、创新阶段;2、发展阶段;3、成熟阶段;4、标准化阶段;,(三)关于贸易的得益问题他认为,创新国只要能不断地发明新产品,率先发明投入商品生产,并且引入世界市场贸易,就能在最新产品的生产中始终保持住相对的优势。因而总能有足够的出口收入抵消进口支出。(四)我们做练习:例1:汽车最早是由美国生产制造和出口的,现在则大量地进口汽车,主要是进口日本的汽车。自1992年以来,韩国、马来西亚又成为汽车的重要出口国。请分析为什么? 例2:最早是欧美
12、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纺织品。现在的情况是纺织业的主要生产与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纺织品充斥了欧美市场。欧美国家则成为了纺织品的纯进口国。请分析为什么?,九、规模经济理论(一)经济背景:5060年代经济大发展以后,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加强;第二.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即:出现了即进口又出口的双向贸易,原因是什么?当代经济学家Murray C.Kemp 和Paul.P.Krugman用规模经济理论来进行解释。使规模经济学说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规模经济的概念:是指产品的平均成本
13、受到生产规模的影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这种报酬随规模而递增,称为规模经济。注意: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这种报酬的递增会达到顶点。达到最佳的规模。在最佳的生产规模中,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如果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平均成本会因规模的扩大、管理和合作效率的下降而上升,会出现不经济的行为。,(三)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我们来作一个分析: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企业的市场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假设:我们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例则可以明显地看到规模经济的效益。如果假定生产产品为汽车,Truck / Car。可以
14、认为生产成本线是相同的。既无绝对优势又无相对优势,而且还是同类产品,产品的产量与成本几乎一致。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行为如何解释?,(我们看图来作分析),(四)基本结论:1.规模经济学说在国际经济学中可以用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品双向贸易或产业内贸易问题;2.发达国家之间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双向交流,是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而不是技术或者资源不同所造成的比较优势;3.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贸易,是当代国际贸易的重要特征,而且占有全球贸易的绝大部分。,一、关于幼稚产业论的提出:,1、美国的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791年提出;2、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1841年提出;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
15、贸易理论,二、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一)幼稚产业:是指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展成熟的、但是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二)幼稚产业判断的标准:,判断的标准,1、穆勒标准,2、巴斯塔布尔标准,3、坎普标准,关于幼稚产业的判定,历史上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标准,其中主要的标准有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坎普标准三种。,三、李斯特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简介: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对德国的民族产业和德国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产生最为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二).理论提出的经济背景 (1)英国、法国的发达与德国的落后现实; (2)
16、英国与法国的廉价商品对德国的倾入; (3)德国产业革命的萌芽;,(三)理论的提出:李斯特于1841年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集中反映了德国的民族工业兴起的意识,以及德国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发展本国民族产业的要求在理论上的表现。,(四)李斯特理论的主要内容:1.一国财富本身的增长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本国生产财富能力的增长;2.按照经济发展的过程,各国经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阶段;农工商阶段;3.在一个国家中的各种产业中,工业最重要,能带动其它产业发展;4.应保护的而非所有的工业部门,而是保护幼稚但有发展前途的工业;5.保护期限是至其生产力水平赶上国际水平;6
17、.无强大竞争力的产业无须保护;保护后不能自立的应放弃保护;7.保护要区别对待,对机器与技术的进口要免税或者减税;,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讨论1:我国计算机产业是幼稚产业,个人电脑不准携带进口。结果西方国家80S初已进入一般家庭,而1994年我国高层研究人员中还基本不能随时使用电脑。讨论2:美国在80S将大量的电脑赠送我国有关单位,但是由于海关的限制,无法通关,进入不了中国。讨论3:日本与中国都对计算机进口实行过限制,日本50S中期改变做法,优惠贷款、专利、免税等手段支持本国计算机专业发展,成为7090S世界电子方面的先进的国家。,四、中心外围理论: 1、经济背景分析:二战之后经济的发展;贸易格
18、局越变化;原因是什么?阿根廷经济学家Raul Prebisch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观点。2、理论的基本内涵:世界经济分成两个体系:中心地带;外围地带;3、结果: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4、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分析:*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在所有国家中进行平均分配;*工业制成品市场结构具有相当的垄断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中工会组织力量的区别;,讨论: 发展中国家的出路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Raul Prebisch认为:2、Samir Aimm认为:3、Arghiyi Emmanuel认为:,复习思考题3:1、解释概念:绝对优势论 相对优势论 HO理论外围中心论 幼稚产业论2、举例分析: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如何确定交换区域;3、规模经济理论可以说明国际贸易中的 问题;4、幼稚产业判断标准是 ;5、请用外围中心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理论提出;基本内容;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出路)6、假设现在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A国劳动丰富,资本相对稀缺;B国资本丰富,劳动相对稀缺;发生贸易后的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