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4498717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十八页例 4,完成第十八、 “做一做”及练习四第 1 题、第 2 题、第 3 题。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 4 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

2、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四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四个目标:(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

3、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游戏学习法:通过游戏来学习巩固知识,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使数学充满趣味,增加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

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 ,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

5、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比较法: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法: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表达法: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分析法: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此课时要完成

6、的学习内容是一道例题和四道练习题,所以我就设计了游戏、自己动手等一系列课堂情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一、导入游戏导入:教师拿一副扑克牌,请几个同学来把一到十红桃心的扑克牌分别平均分给五位同学,然后这五位同学把自己手上的牌的数字乘起来,谁算的得数最大,谁就赢了。游戏完了以后,问同学刚才是怎么分牌的?然后教师告诉大家,现在熊猫遇到了一个难题,也是关于分东西的,我们现在一起来帮帮他吧。 (通过游戏的导入,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游戏中用到了平均分和乘法在玩的过程中使同学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了铺垫。二、新授从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中抽象出:把 12 个竹笋平均分在

7、四个盘中,每盘放几个?然后引导出:象这样关于平均分的题目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计算? (1) 展示 PPT: 12 个竹笋,个盘子,以及活动的小主人公熊猫老师提问: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 12 个竹笋招待大家,想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眼看着朋友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通过设置故事情景导入,充满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 12 根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看每盘能放几个 ? 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用小棒分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竹笋的简笔画,然后请同学说说他们是怎么分的,最后请同学到黑板分一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

8、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如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一起分。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教师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进一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为随后学习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3)通过分的结果得出: 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里,每盘放 3 个.教师进而引导出:像这样的的问题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吗(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引导生在不知不觉中想要获取新知的愿望)(4)根据分的结果抽象除法算式:1243, 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

9、,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练习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授部分完成后,我又安排了以下的练习环节。1、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来完成十八页的做一做。2,我把练习四的第一题的六道除法算式题目卡片上,然后请同学在我手上抽一张卡片并且读出卡片上的除法算式,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3、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二、第三题,然后教师评讲。(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低年级的学生好玩的

10、天性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独立性”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教育学专家说:好的课堂展现应该少不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先充分表扬本节课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和进步,然后最后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设计了一个课下作业: 就是在家吃饭前帮妈妈分筷子,并列出除法算式,明天来学校跟老师汇报。( 让学生自己动手帮忙并且设计关于除法计算题目的过程就是学生又重新感受除法的过程,这种有趣的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在做作业,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自己很棒,也有能力去帮别人,在加深对除法的认识的同时又增进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