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第 1 课藤野先生导学练测【课文背景知识】这是鲁迅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写的一篇回忆录,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 年“3.18”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离开北京到了厦门,此时他整理、撰写了 10 篇回忆性的散文,以针砭时弊,抨击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 。本文即写于此时。1902 年鲁迅去日本学医,目的是想将来以行医来救国救民,在自题小像中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后来,他的这种美好愿望被现实粉碎,特别是在仙台医学校学医期间(19041906 年)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他以很大的刺激,他
2、决定弃医从文,用文艺来唤醒民众。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字词综合运用】1.生字绯红 fi 发髻 j 驿 y 站 畸 j 形 不逊 xn 瞥 pi 见深恶 w 痛疾 抑 y 扬顿挫 cu2.生词绯红:鲜红。油光可鉴: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是指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不逊:没有礼貌,骄傲、蛮横。匿名:匿,隐藏,不具名或不写真名。诘责:质问并责备。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毫无消息。瞥见:一眼看见。深恶痛疾:也作“深恶痛绝” ,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3.词义辨析疑惑 疑问都有怀疑、不明白的意思。 “疑惑”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是心里不明白,不相信;“疑问”是名词,指有怀
3、疑的问题,或指不能确定、不能解释的事情。教诲 教导都是动词,都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使人懂得某种道理,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意思。“教诲”着重指耐心、亲切地开导、启发,常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教导”着重指指导、引导,指明方向,带尊敬色彩。 “教导”也可作名词,指教育指导的内容。瞥见 看见都含有看到的意思。 “瞥见”指一眼看到, “看见”则可以时间较长。【重点难点讲解】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用感情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难点难点是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及体味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作者巧妙运用反语、引用等修辞方式,并恰当地使用了副词,通过这些方法,表达了强烈的思
4、想感情。如“精通时事的人” “标致极了”等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是引用了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的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加上“所以” ,再加上“当然”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副词“也” 、 “何尝” “不”等充分加以肯定,强烈地表达了对反动统治下人们精神麻木的悲哀和痛恨。【知识延伸检索】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文学上的白描则是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风格。课文采用白描用法,抓住人物的特征,大
5、笔勾勒,十分传神。如写藤野先生,一是抓住他的外貌特征,写他的“黑瘦” ,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等,几句话勾勒出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二是写他对“我”的关心,只抓住了他对“我”的讲义的修订一事,就表现了藤野先生工作的认真负责。【课文阅读指导】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使用了三种修辞方法
6、。盛开的樱花像“绯红的轻云” ,这一比喻方法,形象地描绘出樱花烂漫的美。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的辫子顶着高高的帽子, “形成一座富士山”,这里既有比喻,也有夸张。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鄙夷之情。文中“标致”一词,原义是漂亮,这里用来描写清国留学生,当然不是说他们漂亮,这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反语就是反话,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是完全相反。 “标致”实际是“丑陋” ,加上前面副词“实在”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厌恶之极。作者厌恶、痛恨清国留学生,不直接表达,而用反语来表达,其作用在于讽刺,使它原形毕露。【课文结构分析】1.分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分为三部分第
7、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到“将走的前几天”这一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这一部分,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到“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 ,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个层次到“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第三个层次到“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写弃医从文的原因。第四个层次到“将走的前几天” ,写与藤野先生告别。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结束,这一部分写离开仙
8、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2.结构示意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 63思想感情。【课文写作特色】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有如下特点。一、脉络分明,记叙有序。二、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三、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词句品味鉴赏】“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是什么意思?“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起句劈空而来,将文意引入东京, “无非” , “只不过”的意思,表露了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作者满怀热望
9、来到东京,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救国救民的志向、抱负来到东京,而东京只不过是这样,叫人大失所望。其次,引出下文的描写。第三,与第三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呼应,埋下伏笔。因此,这一句是寓新奇于平淡的传神之笔,具有劈空抓来,就势掷去的艺术力量。如何理解句子“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是对藤野先生的最高评价,说明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占有崇高地位。然而,作者并没有把这种崇高的感情,看作是藤野对作者个人的恩德,在作者看来,藤野先生的行动“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10、。 ”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一门学问,应该用于造福人类,这种精神是伟大的。这段议论表明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对人类的热爱融汇在一起了。这样既突出了藤野先生精神境界的高尚,又使藤野先生的形象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臻于完美。【学科渗透训练】仔细观察下面九个圆点,试着用一笔画将几个点连接起来,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连接九个点的经过。(“一笔画”指将比较复杂的图形用一笔画出,中间不提笔。) 【课本难题解答】课后习题七:试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1.实在标致极了。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3.居然睡安稳了。4.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5.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
11、来。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副词在句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些副词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很有好处。1.“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 “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实在”加强“标致” ,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地表达了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2.“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3.“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4.“
12、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5.“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 j 驿站 y 深恶痛疾 w 匿名 nB.陌生 mu 诘责 ji 抑扬顿挫 cu 教诲 huC.烂漫 mn 解剖 pu 烟尘斗乱 du 畸形 jD.芦荟 hu
13、 仿佛 f 油光可鉴 jin 杳 yo2.给下列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油光可鉴( ) A.镜子 B.借鉴 C.当镜子照 D.审查(2)深恶痛疾( ) A.疾病 B.痛苦 C.痛恨 D.急速(3)出言不逊( ) A.避让 B.谦虚 C.恭敬 D.差(4)托辞( ) A.委托 B.推托 C.依赖 D.给3.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B.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C.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凉,似乎想说话。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4.下列句子如果不用反语应该怎么说? 请写出来。(1
14、)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按要求变换句式。(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改为肯定句: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改为一般语序: (3)拿来我看!改为疑问句: (4)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少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改为陈述句: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在 7 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
15、,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个语段选自 先生所写的 ,而这篇文章出自散文集 。/ 65给加线字注音。A.“寂无”的“寂” ,注音 。B.“瞥见”的“瞥” ,注音 。结合上下文,解释加横线的词语。A.抑扬顿挫: B.深恶痛疾: 文中“良心发现”的具体含义是 “我”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表现在:a. b. c. 作者对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感到不幸,其原因是( ) 。A.因为讲义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很重要的。B.讲义被藤野先生用红笔添改过,有极大的收藏价值。C.讲
16、义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的希望。D.因为讲义凝聚着先生对中国新医学的希望。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B./C./ D./本段的段意可概括为 【创新能力训练】我认识的鲁迅先生巴金像先生这样懂得所谓“人情世故”而且知道旧社会很深的上了年纪的人,怎么能够跟青年人做朋友而且有亲密的关系呢?也许有人不了解,其实先生跟别人一样,在年纪轻的时候喜欢跟年轻人做朋友,不同的是他由壮年到老年,还是喜欢跟年轻人做朋友,跟年轻人在一起,他也显得年轻,而且跟年轻人一样地纯真。对付敌人他可以利用他那些关于旧社会的知识,可以利用他那些“人情世故” ;对待青年他却非常天真而且善良。以前,他同他的学
17、生孙伏园一起旅行陕西、厦门、广州,他看见孙伏园体弱,便常常自动地替孙伏园打铺盖卷。这一类帮助年轻朋友的事,在先生的一生中,其实是很多的。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地爱护青年,我记得有一回有人请先生吃饭,几个有地位的人在席上一致指责一个青年编辑的缺点,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有待席终便拂袖而去。这个青年编辑就是译文期刊的编辑黄源。这以后译文停刊了,黄源也失了业。他为了译文复刊的事情四处奔走。他常常去看先生,有一回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了,我觉得很难过。 ”这是很自然地说出来的。正因为先生对每一个青年朋友这样深切地关心,所以在柔石等五位烈士牺牲以后,他会写出像为了忘记的记念那样充满悲愤的文章。1.本文开头一
18、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第段在本文的作用是 ,这段话运用 的写法,目的是突出鲁迅对 的态度。4.第段“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不待席终便拂袖而去”一句中“拂袖而去”写出了鲁迅 的心里,这句话的含义是 ,作用是 。5.对第段中“很自然地”应如何理解?6.第段中开头两句话删掉行不行? 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A 2.C、C、B、B 3.C 4.(1)将“标致”改为“难看”(2) 将“正人君子”改为“反动文人”5.(1)东京也就是这样(2) 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3)怎么不拿来给我看?(4)这在母亲的心里是非常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6.鲁迅 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A.j B.piA(声音) 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B.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指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了触动a.装订收藏讲义 b.悬挂先生的照相 c.多写文章CA写“我”从先生的精神品格中受到鼓舞以及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创新能力训练】1.设问 2.鲁迅对青年是十分关心爱护的 3.过渡 对比 青年 4.气愤 鲁迅看不惯这种背后指责的作风,表现出鲁迅正直善良的品质。 5.表达鲁迅先生感情诚挚 6.删掉不行,后面鲁迅说话没有了针对性,使前后内容不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