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doc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4494454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课时练(9) 第 1 页 共 4 页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编写:袁慧芬 审核:贾成鹏 时间:2011 年 3 月 18 日【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变迁和饮食变化的史实。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3.探讨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4感受生活变化里的现代化进程。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近代以来我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征?一、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中国服饰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

2、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近代男女服饰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普通女子的着装由宽松肥大开始向合身适体的方向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至 60 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民众服饰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后,无论是服装的花式、款式,还是面料、质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征:阶 段 服

3、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异彩纷呈。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合作探究二: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2、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这四大菜系的长足发展和最终形成,是近代百年的事情。19 世纪 40 年代起,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

4、分。【议一议】中餐和西餐有何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的区别;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课时练(9) 第 2 页 共 4 页合作探究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3、住(居住建筑的演进)1、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四合院;2、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3、中国的居室建筑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

5、征合作探究四: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在婚丧礼俗、社交礼仪等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姻风俗的变迁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清末民初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 丧葬礼俗的变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 其他风俗的变化 (民国成立后,变化巨大)剪辫易服、女子放足、反对迷信、公历使用、点头鞠躬、见面握手、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并开始步入社会合作探究五: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

6、化的因素有哪些?1、受西方文化的影响。2、国内民主革命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3、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推动。4、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5、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6、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7、国家政策的影响:如改革开放【探究整合】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规律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的不断加深。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有 利 于 冲 破 封 建 因 素 的 束 缚 和 促 进 中 国 社 会 的 向 前

7、 发 展 。【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 (08江苏)1869 年, 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有关下图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D)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 19 世纪末期3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 ( C)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

8、桌 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课时练(9) 第 3 页 共 4 页A. B. C. D. 思路提示:四大菜系形成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现在也盛行于世,没有因为西餐的传入而发生变化;中国传统饮食至今还保持其特色,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生意兴隆,因此它也没有因为西餐的传入而改变。参考答案:C4下列移风易俗的社会现象带有民主色彩的是( C )断发易服 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废止缠足 “先生” “同志”取代“老爷” “大人”的称呼 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A B C D5我国最早主张“断发易服”的是( B )A洋务派 B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无产阶级6关

9、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 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思路提示:辛亥革命后的“剪辫易服” ,其实是革命推动的结果,它不能说明人们生活的提高。参考答案:C7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C )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 近代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于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近代

10、西方文明应完全肯定A正确,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不正确 D不正确,正确【解析】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和风气的变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分不开,故正确。近代生活习俗、社会风气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不能由此完全肯定近代西方文明,故不正确。【答案】 C8(2010 江苏单科)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B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男子志愿” 、 “男女

11、同意”足见婚姻重视当事人即材料中的“男女”的意愿。这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现在出现了,正是“变化”的表现。其实这也近乎是大家所知常识。然而此题略有不足的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这一“变化”的动态过程,仅有“变化”后的事实而缺少之前不同的现象。没有前后的比较,怎么能知道“变化”?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应该忽视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为求严谨科学,此题是需略加修改的。9 (2009 广东单科)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C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2、非

12、选择题10、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课时练(9) 第 4 页 共 4 页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

13、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 年 9 月 1 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 分)(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 分)答案要点: (12 分 )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 (父为子纲 )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 (新中国的成立 );社团组织 (家庭妇联 )的支持;法律保障 (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