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五柳先生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体会
2、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教学方法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 、 历 代 文 学 家 对 陶 的 评 价 等 等 。 在 占 有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 组 织 学 生 研 讨 探 究 , 力 求 有 所 发 现。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
3、,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三)和桃花源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二、作者简
4、介、写作背景视频播放:介绍陶渊明1.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他却有志不能施展,虽做过几任小官,但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41 岁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写下了 120 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投影 1:陶渊明的三大爱好:爱酒、爱菊、爱诗文 投影 2: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
5、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此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五柳先生传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1)sh zh ln h dn j y qin chu(2)传 说 、 传 记 呼 号 、 号 召 好 坏 、 爱 好 快 乐 、 智 者 乐 山 日 期 、 期 年 年 少 、多
6、 少2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1)解释词加点的词语:(2)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1、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 “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2、 “
7、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3、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4、 “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4)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4)翻译下列句子。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每一组底分为 100 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 5 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 5 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学生回答,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
8、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2)之(他,代词;的,助词)言(说,说话;言语、话)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甚(详细;重要)意(意旨;神情)得(得到;益处)志(标志;志向;志趣)去(离开;距离)(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4)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合作研讨,理清思路,
9、指导背诵,品味赏析,美点寻踪一、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请先找出描写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多媒体显示)(1)请先找出描写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分别说说表现了五柳先生的什么性格? (2)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明确:(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
10、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 “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性嗜酒”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 “期在必醉” ,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 “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常著文章自娱” ,著文
11、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 ,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2)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 “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二、深层探究,突破难点1 五柳先生传 ,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
12、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学生自由发言。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 ,当时人视为“实录” 。 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
13、是创作而非实录。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陶渊明“好读书” ,为什么“不求甚解”呢?(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又怎么能“晏如”?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 ,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
14、先生亦当如此。三、品味赏析,美点寻踪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学生明确。生 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 “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生 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
15、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生 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晏如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明确:作者言“不” ,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赞扬了他高洁的志趣和人格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气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
16、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对读书的态度:对做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 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3)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
17、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学生构思,发言。无语老师(朱哲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唯闲静少言,遂号无语焉。个头虽高,身材极苗,脑瓜不大,平平相貌。一不小心就把教师当,从此干一行爱一行。课堂上常不压阵脚,学生七嘴八舌反以为妙。虽不能维护尊严之师道,亦生亦友的学生倒也交了不少。平时好读书,不求甚解,与莎翁、太白、五柳先生把友交;偶有涂鸦,怡然自得,摇头晃脑。立三尺讲台,曾以“不羡官员态,尤慕学者风” 自勉,然距 “学者”何止迢迢千里遥?今唯望,己之弟子,勇闯八方,大显身手,我辈此生也算不枉。四、课堂小结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
18、。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3.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只抓住某一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我的自画像 吕灵梅做学生时,害怕老师;当老师后,却又有些害怕学生。怕他们惹是生非,怕他们荒废学业,怕他们辜负了美好年华。所以,身为班主任的我,时时小心,事事操心。 语文课上,我喜欢用诗一般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锁,用夏一般的热情点燃学生的青春。在与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同时,我又带领孩子们品雨赏雪,听风赏月。让每一节语文课充满诗意,是我终生的追求和最大的幸福。回家后,习惯在夜深人静之时,放飞自己的心灵。或读书,或写作,或上网。书,给了我智慧和思想;写,抚平了身心的疲惫;网上世界,则大大开阔了视野。 这就是我,没有桃李芬芳,却也花满枝头;没有书读万卷,却能坐拥书城;没有丰功伟绩,却能无悔一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