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492292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莱阳市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备课教师照旺庄中心初级中学年级学期 九下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新授备课时间 2014.9课题 捕蛇者说学情分析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 不能根据拼音写汉字,不能给汉字注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 阅读能力不强 阅读短文,许多学生不能从文中提取正确信息,学生的语言的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至于赏析句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给的方法进行答题。 作文水平不高 从作文批改的情况来看,较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足,

2、文章的段落少,语句不够通顺,中心不明确,有的同学作文只是从阅读短文中抄些内容,甚至个别同学一个字也不写,写作态度极差。教材分析捕蛇者说选自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文言文。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鲜明,意蕴深刻。 学习目标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理解对比的写法。 三、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译读的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难点: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教学方法点拨法、圈点勾画

3、法、自主合作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二、朗声三、(解文)知识梳理同学们, “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师板书课题,作者 写作背景、文体介绍柳宗元因王叔文关系,被贬为永州作司马。在永州近十年,写了不少文章。我们过去曾读过的小石潭记就是当时写的永州八记之一。今天学的捕蛇者说一文也是那一时期所写的。柳宗元受到排挤,贬居永州,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困苦的生活经历和黑暗的社会现状,加深了他

4、对现实的认识,使他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1、教师正音,学生注音标记2、教师提问,听学生朗读3、组织学生齐读1、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翻译,识记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对文段进行翻译,作好记录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标注重点实虚词为、已、赋、入、岁、若、毒、生等一词多义学生观察图片后作答学生认真听读学生书写、掌握3、学生根据指导,自己大声朗读两遍以上。学生个读、听读学生齐读1、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自主翻译。在疑难处做标记。保证学生对文本的第一印象的正确性,防止错误先入为主。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为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生自读,来巩固字音,初步感知文意。查漏补缺,再次加深对文本的理

5、解。进一步内化巩固基础知识点,进一步熟悉文本,为后面的疏通文意做好铺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独立获得对文本的感受。以文促言,完成文言文教学中四、润心3、通假字学习4、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识记四类重点实虚词,注意积累,并联系之前学过的词义,完成知识梳理1、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2、本节中哪一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4、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文本思想感情的把握,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并产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深刻理解封建社会赋税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理解“苛政猛于虎”的深刻意义。5、对比手法的运用,以第四段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对

6、比关系,理解对比修辞2、在明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倾听、思考、整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文言文学习的知识梳理,并做好笔记,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总结知识点学生讨论交流再读文章,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言”的学习。强化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印象,打好扎实的文言文学习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指导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教师结合几个例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翻译,为学生自主翻译奠定基础。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是必不可缺的内容,从初一开始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五、举隅的作用。阅读文本,拓展到课外。陶侃尝出游,

7、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执而鞭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文:_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答:_学生完成练习进行阅读探究,深入了解主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一过程其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其二加以不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合理迁移,加强知识的应用,进行课外文言文的训练。板书设计捕蛇者说柳宗元非死则徙以捕蛇独存鸡犬不宁弛然而卧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殚出竭入甘食其土之有先死后死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