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doc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4492010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怀仁八中高一历史学案 No:14第 14 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编写:朱文平 审核: 审批: 编写时间: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1、说出近代以来人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2、记住影响这一史实变化的原因。3、会正确评价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2、难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局面出现的原因。知识链接:一、背景知识:1、国际因素:19 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为抢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迅速对外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列强的殖民体系中。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

2、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主权遭到破坏。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开始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西方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作为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近代文明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随后逐渐向内地辐射。2、国内因素:最早认识到中国落后状况的有识之士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随后,

3、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概念阐释:概念一、辫子与留美幼童1872 年,清政府派至美国的留美幼童引起美国人异样的目光,称他们为“猪尾巴” 。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用帽子使劲压住,生怕美国人看见,极个别大胆的幼童索性将辫子剪掉,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但时间久了,难免会露出马脚。谭耀勋等人就因为剪掉辫子被开除,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就隐藏于美国,拒不回国。留

4、学生监督吴子登以留美幼童剪辫子为由,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要求将留美幼童中途撤回。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概念二、废止缠足运动天足,即天然之足。清朝末年发生的反对缠足、崇尚天足的天足运动是由一批维新志士发动起来的。1883 年,康有为在广东南海联合一些开明乡绅创立不缠足会,提倡妇女不缠足。成立之初,会员便达上万人。另一位著名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也积极从事反对缠足的活动,并致力于从事反对缠足的宣传工作。1898 年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专门上书 请禁妇女裹足折 ,痛陈缠足之害。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的反对缠足

5、运动告一段落。进入民国后,天足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各省劝禁缠足,把放足和禁止缠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此后尽管战乱不断,但政府对缠足的劝禁工作从未停止。到了抗日战争前夕,这一陋习虽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彻底禁绝,但杜绝这一陋习已经基本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和接受。概念三、菜篮子工程所谓“菜篮子工程” ,是指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从 1988 年 5 月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菜篮子工程”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将产、销通盘考虑,解决主要鲜活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菜篮子 ”工

6、程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列入“菜篮子工程”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猪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牛奶等,通过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将科研、生产、批发(供应) 、销售、管理等部门集中起来,组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以丰富市场供应,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经过十年来的实施,我国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和水果六大类鲜活农产品的产量以年均 7%到 13%的速度增长,使我国居民的“菜篮子”日益丰富充足。截止到 2002 年,我国年人均蔬菜占有量以跃至 311.1 千克,远远超过世界人均 105 千克的水平。基础自主研修目标一:说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一、自主研修:1、变化原因:(1

7、) 、鸦片战争后, 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 的影响。2、变化表现:(1) 、衣:鸦片战争后, 、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 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五花八门 、 、 、 。(2) 、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 、 、 。(3) 、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传统民居引人注目和欧式洋房、 豪宅的出现。(4) 、风俗:维新时期:主张 、 ;改革传统的 。辛亥革命前后: 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 和 等法令;婚丧仪式由 改为 。二、典例自测: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 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

8、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三、感悟: 。目标二:说出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一、自主研修:1、20 世纪 5070 年代(1) 、人民生活水平 ,但总体 。许多生活必需品都要 计划供应。(2) 、 、 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后(1) 、穿:颜色由 色调为主变为 ,从 走向 。(2) 、吃:经济体制改革后,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基本解决了 。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 。政府还倡导

9、“ ” ,饮食多样化。(3) 、住:城市 逐年增加。农民纷纷 。195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 。(4) 、社会风尚: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 、讲究卫生、 等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二、典例自测:某酒的广告词“80 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90 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21 世纪的今天我们喝的是健康” ,这则广告词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B、我国政府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C、广告事业有了蓬勃发展 D、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发展三、感悟: 。目标三:正确评价西方近代物资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互动探研:这一影响的双重性?消极:积极:拓展提升从文明史观来看,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小组质疑反思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