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两章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天下顺之 (4)空乏其身(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出则无敌国外患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1)兵革非不坚利 (2)生于忧患(3)三里之城环而攻之亲戚畔之天下顺之多助之至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通_,含义: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通_,含义:_(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通_,含义:_(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通_,含义:_4.孟子是_所作,_家经典著作之一。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开头列
2、举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共性?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617 题。(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请将这则短文的论点写在下面。7.翻译下面的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文中的“君子”指谁?9.从本
3、文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利的三要素是_、_、_,其中最主要的是 。(一)司马温公 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 绝编 ,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一事。借指读书专心。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翻断一事。借指读书刻苦。10.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是哪句?1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患: 既: 迨:倍: 寝:1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
4、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3.文中“独下帷绝编” ,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类似成语或典故。(二)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性,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4.解释上文加下划线字。镇 ( ) 而 ( )15.根据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一个成语。16.用现代汉语正确通顺地翻译画直线的句子。1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三、探究学习18.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么,在现代战争中
5、,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参考答案一、1.(1)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2)限制。 (3)归顺,服从。 (4)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5)责任,使命。 (6)在国外。2.(1)锐利。强大。 (2)在(3)的。城郭。失道者。得道者。到。3.(1)畔 叛 背叛,叛乱。 (2)曾 增 增加。 (3)衡 横 梗塞,不顺。 (4)拂 弼 辅佐。4.孟子及其门人 儒5.他们都是从卑微走到显贵的,都经过忧患的考验。二、 (一)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8.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9.天时 地利 人和 人和(二)10.书不可不成诵。11.担心,忧愁。 副词,已经。 等到。 同“背” ,背诵。 睡觉。12.由于读书时下的气力多收获也就长远,他精读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13.示例: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三)14.安定 却15.运筹帷幄16.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17.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因而取得天下。三、18.天时、地利、人和固然重要,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QQ:1805986694,597161994更多资源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