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源中英文学校两段五环长课讲学稿(八语)执笔 谢春林 审核 教研组长 授课日期 班级 姓名 课型:新授课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2有关本文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 年)2 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
2、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1、朗读揣摩,读准字音,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2、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 精讲点拨1、小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并负责指导和监督。2、利用工具书解决 2-3 题。3、学习小组互相对答案(预时15 分钟)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体会本文的情感基调。(1)学生自由朗读。 (2)各小组抽一位同学来读。(3
3、)请小组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4)教师朗读课文或者听录音。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 3、把下列句中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人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1、
4、古文阅读三字经 :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1)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份等(2)删:删除(3)补:增补(4)换:替换(5)调:调整语序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学法指导 研讨内容 精讲点拨/ 32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巩固本文的重点知识,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知识拓展:解读苏轼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组长组织小组讨论:1、小组长根据组员能力为他们分配任务。2、组内相互交流探讨,把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3、小组内派人把本组的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展示。4、教师适当点拨。(30 分钟)
5、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答:月色入户,无与为乐。2、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燃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燃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是心声?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是:念吾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他传达的心声:(1)作者感叹知音难找。 (2)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之心,借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分别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答:(1)记叙(2)描写(3)议论。
6、板书:记叙寻伴夜游;写景 庭院月色;抒情月下感叹。5、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的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1、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2、利用比喻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3、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学法指导 训练内容 精讲点拨来源:学优中考网小组内相互借鉴讨论人物介绍的写法,组长从旁指导。 (10分钟)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襟) (1) 、贬谪悲凉 (2) 、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学习诗人旷达的胸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