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测试(六)(时间:100 分钟 总分:120 分)题号 一 二来源:学优高考网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辍耕(zhu) 適戍(zh)色挠(no) 斜晖脉脉(m)B忿恚(hu) 社稷(j)浊酒(zhu) 度德量力 (du)C猖蹶(ju) 挟持(xi)千嶂(zhng) 优劣得所(li)D缟素(go) 休祲(jn)独倚(y) 麾下炙(zh)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然足下卜之鬼乎 吴广以为然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百姓多闻其贤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
2、kD扶苏以数谏故 故五月渡泸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3 分)(1)发闾左適戍渔阳 _通_(2)为天下唱 _通_(3)将军身被坚执锐 _通_(4)故不错意也 _通_(5)欲信大义于天下 _通_(6)仓鹰击于殿上 _通_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3 分)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则名微 /而众寡C此庸夫/之怒也 D使/内外异法也5翻译下列句子。(3 分)(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来源:学优高考网(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6根据课文填空。(5 分)(1)_,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
3、江南)(2)只恐双溪舴艋舟,_。( 李清照武陵春)(3)渔家傲秋思 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与中原秋景不同的一句是:_。(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阕中表达词人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7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于古诗文中,如“不求甚解”就见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揭竿而起”就出自陈涉世家 。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3 分)(1)成语“_” ,见于欧阳修的_ 。(2)成语“_” ,见于_的出师表 。(3)成语“_” ,见于_的_ 。8本单元综合学习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正在进行,请你参与
4、。(7 分)(1)本次活动的横幅还没完成,请你补出剩下的内容。(2 分)攀巨人铁肩,_。(2)请在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一为其写一段赞美的话。(80 字左右)(2 分)备选人物:陈涉 唐雎 范仲淹 李清照 诸葛亮 苏轼(3)在辩论赛中有几个同学说球星或影视明星是千古风流人物,对此你有何看法?(3 分)二、阅读理解(40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6 分)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9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5、。(2 分)10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2 分)来源:gkstk.Com1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 “长烟落日 ”“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8 分)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6、?”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以头抢地耳( )(2)仓鹰击于殿上( )(3)天下缟
7、素( )(4)寡人谕矣(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14选段描写了唐雎和秦王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在针锋相对中,秦王态度由“怒”到“谢” ,请结合下面图示认真梳理情节后,在选段中提炼出能概括斗争变化过程的短语,并依次填写在A、B、C 、D 四个方框里。(2 分)15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2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3 分)【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8、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约 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 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 理其
9、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矣。【注释】 仪轨:礼仪制度。约:省减,简约。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物:指人,百姓。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16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D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 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_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3)抚百姓 _(4)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_18用“/”给下
10、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19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20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 ,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3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3 分)燕饥,赵将伐之战国策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无至者。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
11、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其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计之也。 ”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说,乃止。燕昭王闻之,乃封之以地。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1)赵将伐之 _(2)赵王大说 _2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B而弱越乘其弊以霸/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醉翁亭记)C今予以百金送公也/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D亦为其饥也/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2、(1)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2)燕昭王闻之,乃封之以地。24赵恢认为谋臣应该如何解决祸患?(2 分)25赵恢是如何帮助楚国使者说服赵王放弃攻打燕国的?(3 分)三、作文(50 分)26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最美的是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表达有创意。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2)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成为智慧的化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苏轼“亲射虎,看孙郎” ;辛弃疾“沙场秋点兵”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颂。请以“英雄”为话
13、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A 2.C 3.(1)適 谪 (2)唱 倡 (3)被 披 (4)错 措 (5)信 伸 (6)仓 苍 4.D 5.(1)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时期天下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时期国家衰败的原因。 6.(1)过尽千帆皆不是 (2)载不动许多愁 (3)塞下秋来风景异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7.(1)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2)三
14、顾茅庐 诸葛亮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8.(1)塑完美人格 (2)示例:陈涉 贫困的生活没有泯灭少年时的鸿鹄之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石破天惊的呐喊响彻历史的天空。是你,用一双佣耕之手,揭开了中国农民反抗暴政的伟大序幕。(3)示例: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风流人物”的内涵。在我看来,对一个时代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才称得上是“风流人物” 。球星或影视明星或许在一个时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还不能登上“千古风流人物”的排行榜! 9.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西下,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紧闭的城门隐隐透
15、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10.表达了词人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尽管思乡但不能回的矛盾心理。 11.C 12.(1)把,用 (2)通“苍” (3)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4)明白,懂得 13.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14.A.天子之怒 B布衣之怒 C唐雎挺剑而起 D秦王色挠 15.双方实力强弱相差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因而怀疑秦王是别有用心。 16.D 17.(1)彰显(显示) (2)痛心遗憾 (3)安抚,抚慰 (4)亲人(亲近的人) 18.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9.(1)全部来询问他们,就
16、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20.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附【乙】文参考译文: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公布礼仪制度,精简官职,(要求百姓)顺从合乎适宜的制度,坦诚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忠于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轻慢无礼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认罪并表示悔改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赦免;说话浮夸、巧言饰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
17、轻罪也必定会被惩治。善行无论多么小,没有不奖赏的;恶行无论多么细,没有不惩罚的。(处理)各种事务精明干练,管理事情(的人)着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人尽到职守,(对于)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后全国的百姓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诸葛亮)真可以称得上是懂得治国之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21(1)讨伐,攻打 (2)通“悦” ,高兴 22.B(解析:B 项两个“而”都表转折。) 23.(1)预防灾祸不让它发生,这比灾祸发生后再去解救要容易得多。(2)燕昭王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土地封赏给这位楚国的使者。 24.谋臣首先要预防灾祸不
18、让它发生;即使发生灾祸,也需要想尽办法去补救。 25.赵恢用史实来类比,借古讽今,用历史经验启迪赵王,使赵王牢记前车之鉴,从而放弃攻打燕国的计划。附参考译文:燕国发生饥荒,赵国准备乘机攻打它。楚国派一名将军到燕国去,途经魏国时,见到了赵恢。赵恢对楚将说:“预防灾祸不让它发生,这比灾祸发生后再去解救要容易得多。历史上伍子胥和宫之奇的劝谏都不被君王采用,而烛之武和张孟谈的谋略却受到君王的赏识。所以谋臣们都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消除灾祸使它不会发生。现在我与其送您百金,不如送您几句话。您如果能听我的话,就去劝说赵王:过去吴国讨伐齐国,是因为齐国闹饥荒,可是没有等到伐齐取得成功,弱小的越国就趁吴国疲惫之机打败了吴国而称霸一方。现在大王要攻打燕国,也是因为他们闹饥荒,我看讨伐燕国未必能获胜,而且强大的秦国可能在西部出兵乘机进攻赵国,这是让弱赵处在当年强吴的不利地位,而让现在的强秦处于当年弱越的有利地位啊。希望大王认真思量。 ”楚国的使者于是就用赵恢的这番话去规劝赵王,赵王听后非常高兴,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燕昭王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土地封赏给这位楚国的使者。26作文略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