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 五年中考真题演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99页).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87002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300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 五年中考真题演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9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0页
备战 五年中考真题演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9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0页
备战 五年中考真题演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99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0页
备战 五年中考真题演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99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0页
备战 五年中考真题演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99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优中考网 备战 20122007-2011 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007 年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0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故患有所不辟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 11.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二者不可得兼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 分)人物 言或行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 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 ,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 分) 10(2 分) 祸患灾难;

3、同“ 避” ,躲避11(2 分)C12(4 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13(人物 1 分,言或行 2 分,共 3 分) 示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 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

4、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甲 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

5、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 使者反 ( )13请从乙 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 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 分)12(1)犯罪,(2) 它的果实,(3) 在,(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19 题。8

6、 分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8.翻译句子。3 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17. 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解析:苏轼的记 承 天

7、寺 夜 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17 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18 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19 题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 2022 题。8 分学优中考网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

8、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史记20.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D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21.翻译句子。3 分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2.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 分20. C21.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22 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或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解析:20、21、22 是对课外文言知识的考查,对于负荆请罪中的廉颇和蔺相如考生并不陌生,课内也读过白

10、话小故事,解答此题一定要注意同已往所学的知识相联系。第 20 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属于选择题,注意要用排除法。第 21 题考查了对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可参考 18 题的解析。第 22题是中考中的拔高题,也是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然后完成第 6 题。 (3 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 2 个字) 。 (1 分)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11、 分)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 “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词的上片中“ 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二)阅读五柳先生传 ,完成 710 题。 (11 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12、,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2 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 “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 分)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

13、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 (3 分)7、A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一)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14、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 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2 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学优中考网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

15、汲于富贵。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达到了_的程度;二是_,达到了_的程度。(2 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 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 分)6(1)降职或远调 (2)不用说 (3)平民 (4)通“德”,感激。7、A 8、 (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

16、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 910 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 一百许里 B 百千人大呼 C 千百成峰 D 赏赐百千强1

17、0、翻译与理解。 (6 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 分)(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3 分)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 分)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明月别枝惊鹊: 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5 分)9、A(3 分) (A 的“ 百” 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 项的“ 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10、 (1)急流比箭还快,

18、凶猛的浪像奔马。 (3 分,急湍 1 分,甚 1 分,奔 1 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 分) ,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 分) 。11、 (7 分) (1)另一个树枝,出现(2 分,每句 1 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 1 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 1 分;叙述有条理 1

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619 题(9 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6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3 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鸱得腐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2 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9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

20、,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2022 题(9 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子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子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

21、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辱乎 ?”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迸兵,曰:“王己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 “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注释:请成:请求讲和。(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20下面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 分)A

22、乃苦身焦思 天下苦秦久矣B振贫吊死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C勾践不忍,欲许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D越其可逆天乎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1下面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不者且得罪学优中考网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己矣22上面这个文言选段讲了一个 (填成语典故) 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孟子的一段著名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 分)16道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

23、沫 等)评分意见:本题共 3 分,每格 l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7(1)做宰相 (2)在这时评分意见:本题共 2 分。每格 l 分。18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评分意见:本题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9志向高洁 功名利禄 评分意见:本题共 2 分。意思对即可。(二)(9)20A(3 分)2 1B(3 分)22卧薪尝胆必先苦其心志 空乏其身评分意见:本题共 3 分,每一格 1 分,有错、漏、增字,该格不得分。(一)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 610 题。 (16 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

24、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25、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本文选自 ,它是西汉 (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 (2 分)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朝服衣冠( ) 今齐地方千里( )臣之妻私臣( ) 王之蔽甚矣(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 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 分)我

26、孰与城北徐公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B曹刿劝谏鲁庄公“ 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6 (2 分) 战国策刘向7 (4 分,每小题 1 分)穿戴 方圆 偏爱 受蒙蔽8 (2 分)B9 (6 分,每小题 3 分)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 0.5 分,句意 2 分)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

27、了。 (其中“期年”、 “虽”各占 0.5 分,句意 2 分)10 (2 分)B(二)阅读曹刿论战( 节选) 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 1216 题。(共 13 分)(镇江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

28、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 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

29、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释】既:尽。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ng) :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敌:强敌。 胡耉(gu):很老的人。 儳(chn) :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2 分)学优中考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曹刿认为“肉食者 I 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

30、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 分)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 分)12(4 分)(1)独 l 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 答对一个 1 分)13 (2 分) 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 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 1 分,语句不通顺的扣 1 分)14(2 分) 战前鲁庄公的“ 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 牺牲玉帛,弗

31、敢加也,必以信 ”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 1 分。)15(2 分) 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 分) 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 1 分,举例各 1 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三) (14 分)(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3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 故事:按旧例。 虏:敌人。 移文:发文书。 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交缚:交叉缚扎。 热火:点火。 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33、待旦:等到天亮。 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 分)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1 分)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 分) 。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

34、采用的妙招是 。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4 分)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2分)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21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22 (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23彼竭我盈, (故克之)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2 分)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2 分)24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 (答出其中一点

35、即给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 (10 分)(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

36、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有删节)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不可具状 具: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 B. 烟云竹树而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 然则何时而乐耶C D 学优中考网 竹工破之 子声丁丁然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微斯人,吾谁与归?(2 分)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 分)12.两文都是作

37、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 分)9.求:探求。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具:全,都。被:通“披”,披着。 (2 分。每词 0.5分)10. B(2 分。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助词,与“ 已 ”组合成“ 而已”,罢了,表语气。B 连词,因为。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竹子。D代词,这样;助词,表状态)11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 分。 “微”、 “斯人 ”、 “谁与”、 “归”各 0.5 分。意思对即可)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2 分。 “焚”、 “默”、 “遣”、 “世虑”各 0 5 分,意思对即可)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

38、乐。 (2 分。优国优民 1 分,自得其乐 1 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 ,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39、。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 812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40、“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 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1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 。 (2 分)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 分)答: 。8、 (1

41、)类()全,都(3)邀请(每词分)9、 (2 分)A(古义;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方;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10,(4.分).(1)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黄发垂髻”1 分, “怡然自乐” 分)(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 1 分,其中“所闻”译成“ 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 1 分)11、(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12、(4 分)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

42、追求。意合即可。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分)四、综合阅读,心灵世界的对话(共 50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9、请你赏析。(1)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2 分)(2)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2 分)(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15 分)【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

43、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学优中考网 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

44、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不亦说乎? 李生说之曰学而不厌 王生益愠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 与“ 前人之述备矣 ”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 也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 /矣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 /右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

45、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9、 (1)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2)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10、 (1)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怒11、B12、C13、 (1) (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14、善学者学贵善思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 一 11 题.(11 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

46、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47、”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p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总揽英雄 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 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 一 15 题.(12 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