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2829 课 说明文阅读课后测评(时间:45 分钟 满分:67 分)1.(2013河北)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4) 题。(11 分)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 3500 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
2、介先生说, “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
3、此,如“日” “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 “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 ,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 ;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
4、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1)根据第 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2 分)_(2)选文第 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 分)_(3)根据选文第 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3 分)_(4)依照下面示例,从 “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3 分)示例:“悟”左面是“心”
5、,右面是“吾” ,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_2(2013长沙)说明文阅读。 (共 8 分)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
6、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
7、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 ),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
8、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有改动)(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A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B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C 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D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第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9、B第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C 第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 分)【链接材料】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 分)_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2 分)_3(2013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4 分)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
10、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 2030 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 。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
11、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 Racl 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 5 克为宜,不宜超过 6 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 9.7 克,农村居民为 11.1 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 9
12、12 克减少到 56 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_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 毫升酱油中含有约 3 克盐,10 克黄豆酱中约 1.5 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
13、系。(4 分)_(2)简要说明第 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作用。(4 分)_(3)第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4 分)_(4)在第 段空格处填写本段的中心句。(2 分)_4(2013临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3 分)奇招击退红潮丹丘生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
14、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 ,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
15、最好的是频率接近 1 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 1 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 20 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选自 2013 年第 1 期大科学)(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3 分)_(2)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
16、明的。(4 分)_(3)第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 分)_(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C 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 1 兆赫。D频率为 1 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5(2013滨州)说明文阅读。 (10 分)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2013 年 3 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 里武大
17、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 ),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 B12 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
18、有帮助。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合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积,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欧盟在 199
19、9 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 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暴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 ,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
20、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2 分)_(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2 分)_(3)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2 分)_(4)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_(5)文章第 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_6(2013包头)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
21、 (1)(5)题。 (11 分)人类的“生命天书”走过十年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被称为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人们期盼这个划时代的成就带来对自身和疾病认识的革命性变化。人类基因组计划于 1990 年启动,旨在揭开人体 30 亿个碱基对的秘密,绘制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从而在分子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一份生命“说明书” ,有人将其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2003 年 4 月 14 日,中、美、日、德、法、英 6 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过去十年中,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就。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
22、发展导致其成本直线下降,医学应用继而成为现实。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经中、美、日、德、法、英 6 国科学家联手,历时 13 年,花费 27亿美元才得以完成。而今天,个人基因组测序成本不到 5000 美元,且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人绘制了个人基因组图,而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一数字预计将迅速增加。有人乐观地预测,到 2020 年,每个新生儿都能被绘制基因组图。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统计,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时,这一数字是 53 个,而今天则超过
23、 2900 个。对疾病基因根源的认识将有助于对症下药。比如说,药物易瑞沙只对 EGFR 突变基因的肺癌患者有效,而药物爱比妥则对 KRAS 基因突变的结肠癌患者无效。但基因药物的研发是个漫长过程,从 1990 年到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因药物也不过是从 4 种增加至 106 种。十年悠悠而过。今天,尽管找到的致病基因越来越多,新的基因组药物不断问世,个人基因组测序费用也直线降低,但科学家认为,基因组学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选自 2013 年 4 月 15 日科技日报 ,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2 分)_(2)第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结合上下文,说明其用意
24、。(2 分)_(3)阅读第 段,概括十年来基因组学研究都取得了哪些成就?(3 分)_(4)文章第 段加点的“这一数字” ,具体指什么?(2 分)_(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A人类基因组计划于 1990 年启动,在中、美、日、德、法、英 6 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历时 13 年,花费 27 亿美元,最终在 2003 年 4 月 14 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B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其成本直线下降。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下降,有人乐观地预测,到了 2020 年,每个新生儿都能被绘制基因组图。C 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D基因药物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 1990 年到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因药物仅仅增加了 106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