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480210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节 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充分反映了敬天祀祖的礼制思想和皇权为核心作用等级思想。一基本结构1 台基即基座,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有四种:普通台基土夯而成,高约一尺,用于小式建筑。较高级台基常在台基边上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金刚座。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的主要殿堂建筑。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2 木头圆柱松木或楠木制成,置于石头或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

2、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檀条,形成梁柱。3 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为“间” 。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皇帝上朝的地方开间为九,进深为五。也有例外,北京太和殿和太庙大殿开间均为十一。4 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楠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5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

3、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6 彩画原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或缺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的和玺彩画,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凤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金壁辉煌。次一级的旋子彩画。画面用简化的涡卷瓣旋花,一般用于次要宫殿或寺庙。等级最低的苏式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7 屋顶(古称屋盖)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级别级别最高,其次是单檐庑殿顶和单檐歇山顶。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

4、形墙面,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顶。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无正脊,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用此式屋顶。卷棚顶:屋面双坡,无明显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叠顶:梁架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8 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形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有风火山墙,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9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的一种装饰,含有五

5、行中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二特点1 以木结构为主要特点。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主要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其结构方式主要有抬梁(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架梁,宫殿坛庙寺院常用) 、穿斗(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成排架,多用于民居或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较原始简单,仅在少数森林地区使用)三种。2 平面布局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构图

6、为特点,而西方建筑重在以立体构图为特色。中国古代建筑规律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位,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区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3 造型优美。尤其是屋顶造型。4 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色彩使用有限制,朱黄为皇家专用,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

7、,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令人瞩目。雕饰包括墙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题材十分丰富,应用十分广泛,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石兽等。5 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周围相关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的协调。三宫殿这种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宫殿,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为宏大,有阿房宫,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大明宫,兴庆宫等。这些宫殿已经毁于战火或被拆除。保存完好的宫殿主要有北京故宫和沈阳的清故宫。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也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特点:颐和园的仁寿殿,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1 宫殿的

8、布局严格的中轴对称。为表现君权受于天和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观念,中轴线上的建筑华丽高大,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左祖右社,或左庙右社。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即太庙;在右前方高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古代以左为上。前朝后寝。宫殿自身的布局。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的地方;后寝中有床具,供休憩之用。2 宫殿外陈设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制,由古代的谤木演变而来。石狮。置于宫殿大门前,辟邪之用。左雄右雌,爪下踩球为雄狮,爪下踩幼狮为雌狮。在中华大地上有北狮南狮之分:北狮雄壮威严,南狮活泼有趣。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

9、凤凰与牡丹。日晷。观日影而计时刻的计时器。嘉量。古时的标准量器,从大到小为:斛斗升合龠。吉祥缸。置于宫殿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古称门海。故宫的吉祥缸古时每年冬天都在缸外套上棉套,覆上缸盖,下边石座内燃炭火,防止冰冻。鼎式香炉。有盖为鼎,无盖为炉。铜龟铜鹤:龙头龟,仙鹤。四陵墓1 封土的沿革周代开始封土为坟;秦汉的方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外形上是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唐以山为陵,节约,防盗和防水土流失。宋恢复方上形式,但简单重复,规模也比秦汉小。明清宝城宝顶形式: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如一座小城即宝城。2

10、陵园的建筑布局主要标志就是封土或方上或宝城宝顶。帝王陵的地面建筑分为三个部分:祭祀建筑区祭殿,秦皇陵始设寝殿;明陵的建筑区由陵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组成。神道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唐陵前的神道石刻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大型石像生仪仗石刻。护陵监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3 墓室结构土穴墓:即土坑,无棺椁;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葬具;大汶口后期开始铺木材。木椁墓:进入阶级社会后出现。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椁内分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的方格称厢,分别安放随葬品。砖石墓:汉代始普遍采用砖石墓室。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其结构和布局仿现实生活中的住宅。最著

11、名的地下宫殿是明万历皇帝的定陵。4 随葬品原始社会早期,随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陶器皿,石器与骨器等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精美的,结构复杂的葬具:玉器,象牙器和精美陶器等。奴隶社会,有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骨角器。商代流行人殉。战国开始出现木俑和陶俑,是人殉的替代。西汉中期以后,增加了各种专为随葬而制作的陶制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以猪狗鸡等模型。东汉明器种类数量更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魏晋南北朝,主要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隋唐五代,以大量陶俑为主。宋至明代,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第二节 古代园林一起源与发展最初的

12、形式为囿(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春秋园林组成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秦汉时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如秦的上林苑。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和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唐宋时期官僚和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使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明清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达到高峰。现存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二特色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每个山水

13、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力求在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所有建筑的形与神要与自然环境吻合。4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总之,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最大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也是其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三分类1 按占有者分类: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如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豫园

14、。2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北方类型:范围较大,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显得不足。以北京为代表。江南类型:范围较小,细腻精美;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面积小,略感局促。以苏州为代表。岭南类型:造园条件好。具有热带风光,建筑较高而宽敞。如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四组成要素1 筑山: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人为造山的先例。东汉时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起点。魏晋南北朝写意式叠山,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也将造山的尺度大大缩小。唐宋以后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宋徽宗的艮岳就是其中典型,是历史上规模最

15、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讲究,计成在园冶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其中十七种形式,总结了明代造山技巧。清代造山技术又有发展,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酷似天然洞壑,甚至可仿喀斯特溶洞。苏州拙政园,常熟燕园,上海豫园是明清园林造山的佳作。2 理池:水是最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水景为主,也表现动态的自然式瀑布。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一为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二为隔(筑堤横断水面,隔水浮廊,架曲折小桥,步石涉水等)三为破(乱石为岸,配上植被)3 植物:花卉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最好四季常绿,月月有花香,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古

16、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也很重要,古木繁花可以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草皮也很重要或平坦或起伏。4 动物:常见的有鸟禽,鹤,鹿,鸳鸯,金鱼,蝉等。5 建筑: 厅堂:园林主体建筑,待客和集会活动场所。一般坐北朝南,面对全园最重要的景观(通常是造山和理池形貌的山水景观)厅堂建筑体量较大,空间环境也相对开阔,通常建于水面开阔处,大多临水筑台,台后建堂。楼阁:园林中二类建筑,属于较高层的建筑,体量处理要适宜,避免造成空间尺度的不和谐而损坏全园景观。书房馆斋:馆可供宴客之用,其体量有大有小,与厅堂稍有区别。斋供读书用,环境当隐蔽清幽,尽可能避开园林中的主要游览路线,建筑式样较简朴,常附以小院,植芭蕉、梧桐等树木

17、花卉,以创造一种清静、淡泊的情趣。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供人们游憩、眺望。水榭要三面临水。轩: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钱,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舫: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际或池中。南方和岭南的园林常在园中造舫。大多将船的造型建筑化,在体量模仿船头、船舱的形式。拙政园的香洲是其舫中的佼佼者。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主要供人们休憩观景,可眺望,可观赏,可娱乐。亭在造园艺术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园林建筑在空间上的突破。亭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民族形式的精华。按平面形状有三角亭,方亭,矩形亭,六角亭,圆亭,扇面亭,梅

18、花亭,套方亭。按屋顶形式有单檐亭,重檐亭,攒尖亭,歇山亭,攒顶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沧浪园中的沧浪亭,拙政园中的松风亭、嘉实亭都是著名的亭。路与廊:最富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廊分单廊和复廊两种。单廊曲折幽深,复廊是两条单廊的复合,两边可以对视成景。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最为有名。桥:一般有拱桥,平桥,廊桥,曲桥几种,材质有石,竹,木,富有民族特色。它添景还可隔景。南方园林和岭南类型园林多桥。园墙: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具有民族特色。园墙的漏窗,洞门,空窗是框景的重要处理方式。6 匾额、楹联与刻石:匾额是指悬于门楣上的题字牌,楹联是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是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其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五常见构景手法1 抑景:先藏后露,欲扬先抑。2 添景:为远处的主景配上中间和近处的过渡景,常是花卉,乔木等,使景色更有层次感。3 夹景:远处主景的观景视线被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林花卉屏障起来。4 对景:在园林,从 A 观景点观赏 B 观景点,从 B 观景点观赏 A 观景点的方法。5 框景:园林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合抱成的景框,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自然景观包含其中。6 漏景:透过围墙或走廊上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7 借景:借园林景色成园中可观赏的景色。如远借、邻借、仰借、俯错、应时而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