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与堆石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什么风格的园林,应该都是来源于自然的,但是对于中国园林来说,其总体风格似乎更强调对自然地概括和提炼,今天我们重点了解体现真山林意境的中国古典园林构园要素之一假山与堆石。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概括自然,寄情山水,假山堆石,意境美正文: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古典园林,受到中国文化背景中有“得意忘形”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写意重于写实的传统,表现在园林艺术上就是对自然地模仿和概括,加上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例如造园中的筑山无论是土山,土石山,还是全是山,中国造园家都非常注重自然山水的真精神。如
2、果你不满足于在古典园林中匆匆一过,希望追寻古人那种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情趣,聆听大自然与人交融的天籁之音,那就该先从古典园林中的构园要素之一- 堆石与假山开始了解。一, 假山与堆石假山是指以土石堆叠的山景造型,除了自然山水园林有真山的条件之外,一般城市是以假山来模仿真山的形貌和意境,假山又分为土假山,土石假山,全石假山。山形浑朴自然,有山野情趣,但因为占地过大,在历史上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应用较多。全土假山的优点是,草木可以在其上自然生长,更加符合自然山林之中山的形象 。石假山要再现自然中的悬崖 沟壑 挑梁 绝壁 石洞等等地形崎岖变化。有这特殊的审美趣味,也是堆叠技艺中最难得一种要做到胸中有波澜
3、壮阔万里江山。宋代的宣和画谱:“岳镇川灵,海函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咫尺之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而能见其形容者,未必能如此。 ”堆石是指独置的石景,其造型透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韵,是缩地景点,渲染园林中山野情趣的重要手段。石峰经常使用的材质有:太湖石,以白灰为主质地细腻。黄石,色黄白,深浅不一,材质较硬。英石青灰色,常杂有方解石条文。石笋石,色淡灰色土红。等等。石峰的品评标准古人一般用:透,瘦,皱,清,丑,顽,拙八个字来概括。二,假山堆石的历史土假山是园林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假山类型。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
4、,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渐渐使用全石假山增多,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叠石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
5、涧、曲水、瀑布等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叠石的佳作。其实,堆山叠石为了表现真实山水的真实气质,是表现真山水最典型的局部,缩小其体量使它与园林小环境相适应,这样的假山虽不及真山的形貌却得了真山水的精神。三, 假山堆石在园林中的作用1. 分割空间园林艺术与摄影,戏剧,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空间性,园林空间是有限的,就园林的范围来说中国
6、古典园林分割空间的原则隔而不断,为了使园林表达美更有层次,更有韵味,更含蓄,无论是什么样的地形上建造的园林都要有不同的景区。江南园林中讲究“水必曲,园必隔”尤其是在小园,常常用花木,廊,还有假山来阻挡游人的视线。2 再 现 真 实 山 水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是园景营造的重点。所以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境就是“山景”。自然界奇峰叠岫、崇山深壑,高逾万仞、绵延千里,自然不可能真的搬到园子中来。中国古代造园家就取法山水画“咫尺万里”的写意手段,堆山叠石,模写山川,对空间进行自由的收缩。 “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
7、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应目会心,神游山川。所以,叠石为假山就成为古代园林中最具特色和最富表现力的园景形象。3.表现主题要表现园林的美,仅仅只限定范围是不行的,还必须设定一个主题,如有个性的山石溪泉才会增强空间的感染力,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岫云,瑞云)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 6.5 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苏州园林中的假山都用太湖石垒砌而成,经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双手,使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也各具特色风彩,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
8、惨淡而如睡”,犹如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远近风物,咫尺千里。隐隐然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之真谛。论假山当属苏州狮子林的最为惊妙,园内以假山为多,上下三层,曲径 9 条,山洞 21 个。它们峰峦相叠、窝洞相接、意境高远、韵味无穷。因而有“假山王国”之称。尤其称奇的是园内假山湖石酷似狮子者甚多,据说共有造型各异的狮子五百多只,故得名狮子林。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园林特有的秀美。“园无石不秀,园因石而名,石是园之骨”。苏州园林的清、幽、淡、雅,诗情画意,只有在假山堆石映衬托下才显得更加秀美动人。4.表现意境美园林除了要模仿自然真山水的感觉之外,还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那就是意境美,园林的意境常
9、常来源于诗画的意境,这种审美情趣不仅需要外景的美,还需要心灵的参与,为园 境 点 题 立 意 , 表 现 园 林 的 艺 术 意 境 。 中 国 园 林 追 求 诗 情 画 意 , 园 林 的 意 境 不 单 是 通 过山 石 、 草 木 、 池 沼 、 亭 榭 等 物 质 形 态 的 景 观 显 现 出 来 。 园 林 内 的 匾 额 、 碑 刻 、 对 联 , 如同 花 木 竹 石 一 样 也 是 组 成 园 景 、 创 造 意 境 的 重 要 因 素 。 中 国 园 林 运 用 这 些 文 化 符 号“来 点 景 , 表 现 园 林 的 艺 术 境 界 , 引 导 人 们 获 得 园 林
10、 意 境 美 的 享 受 ”, 诗 文 、 书 法 、 题额 不 单 营 造 了 古 朴 典 雅 的 气 氛 , 更 起 了 烘 托 园 境 主 题 、 画 龙 点 睛 的 作 用 。 石 头 在 中 国 园林 中 是 镌 刻 诗 文 、 题 写 碑 额 的 重 要 载 体 。 石 的 天 然 质 朴 的 外 形 、 质 感 和 汉 字 书 法 富 有 动感 画 意 的 线 条 的 有 机 结 合 , 本 身 就 寓 意 了 人 力 和 自 然 的 统 一 , 体 现 着 中 国 园 林 的 审 美 追求 : 虽 由 人 作 , 宛 自 天 开 。 整 个 园 林 犹 如 一 幅 写 意 山
11、水 , 镌 刻 诗 文 的 碑 石 就 是 这 幅 立 体绘 画 上 的 边 款 、 印 章 , 是 园 林 整 体 有 机 的 一 部 分 。四,堆山置石的基本手法一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若再细分,则有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灵璧石、砚山石、英石、黄石等等,详见园冶之九, “选石” 。石质统一,也出于自然。自然之山,石质必然统一。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 。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二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说“风景如画” ,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则不在其列。假山造型,轮廊线要有变化,
12、变化中又要均衡。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 (陈从周说园 )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有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峦要有立体布局。三是险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特别是立峰、单石、更要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都具有险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峰,从造型来说不亚于“江南三大名石” ,无论其轮廊线、虚实关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准则,但它更美在险峻。四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
13、,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样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拟是而非的龙、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假山与堆石只是中国园林的构园要素之一,其造山,砌石手法是十分考究的,不仅需要考虑石材本身的颜色 材料 质地。还要与园林整体的规模,风格,立意相一致,还要在其中融入园主人本身的追求和志向。其实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审美特点都在小小的堆石上得找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参考文献:细说中国古典园林舍志超 2006 光明日报出版社 苏 州 园 林 陈从周 1956 说 园 陈 从 周 2007 海天出版社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分 析 彭 一 刚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