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式徽派园林别墅楼书文案题记 泮庐 结庐人境外,清谷蓄烟霞。风缓箫鸣树,林深鸟引花。汲泉烹茗晓,持杖访仙家。据竹中庭坐,湛然月自华。序因为工作原因,到过很多地方。每次远出归来,一踏上回乡的路,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急切与兴奋。中山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了不觉得,一到了外面,离开几天,就马上能觉出她的好来。选择居住在中山的人是幸福的,这是中山人的骄傲,也是外乡人的共识。 “联合国人居奖” 、“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不过是对这一事实的官方总结。要真正感受中山人的安居之乐,无需多复杂,到随便哪一条都那么整洁清爽的街上走走,看看他们的从容不迫,怡然自乐就行了。初识天龙山庄房地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长来是
2、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近三个小时的倾谈,让我认识了这个执着的北方汉子,认识了泮庐。听着郑总像一个过份溺爱着自 己孩子的父亲一般把建设泮庐的初衷、规划娓娓道来,那是一种无法不让人产生共鸣的感动,更别说让人感动的还有泮庐本身。我想,做为一个生活的载体,它不只 是圆了我一个人的梦。一直以来总在想像如果有这样一种房子,它最好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其实不用远求,中山就给了我答案。五桂山就是最好的答案。序记得“ 天高云抖擞,雁度解千愁”,是我驻足在北京 某处闲游时的应景之句。恰好妻子来电问我在哪,顺口答到“正门外,左手寻,碧波岸,柳树阴,群迷残秋钓,独痴晚心。 “呵呵,打油之作,权博一笑。只是当时 这情的山水,已
3、经让我陶然于物外了。陶然心舆心的和谐带着燕赵风尘的疲惫,脚步依旧匆匆。在偶然的机会里,有幸再次面晤泮庐雅序” 泮庐“诸君。这段姻缘分本来从悠然开始。并多次在偶然舆必然的玄妙中继续。我 逐渐熟悉了这个项目,了解了这般痴心不改的人。一直怀着一种景仰的心情,虔诚地期盼着这个项目的面世。之所以使用“景仰” 和“ 虔诚”这两个词,是因为即使 是多了那么一点点的世俗功利之心,都会让我感到羞愧。当郑董用了一些足以让我无地自容的词语,邀请我为这个项目写点什么的时候,我似乎除了诚惶诚恐的连声 说“ 不敢当” 之外,已经别无选择。但是,郑董使用了一个令我无法推辞的理由,希望我能表达出对这土地的热爱。是啊,我爱这土
4、地,爱这里的人们。童年时幼稚 的口号,如今有了深刻的感受。离开家乡越远,那感觉就越深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身陷囹圄的艾青,在一个寂寞的夜晚,艺术之神突然带领着他的玄思踅入大堰河温暖的怀抱。面对淳朴的乳母,面对赐予诗人生命的大地,一刹 那间,诗人虔诚的思绪纷扬如雪,他用踉跄的跪拜发自肺腑的喊出: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南国中山,仿如一片鲜绿的蕉叶,葡萄 在珠三角绿洲上,被海风轻拂着,被阳光呵护着,紧贴地面生长的城市,就是成踏实稳重的躯体和思维。世代的积淀,今生的茁壮,就如绵延的五桂群山。山不语, 山有容,有容乃大。泮庐就是一块璞玉吧,轻轻地放在五桂手掌,被甘甜的空气浸润
5、,被唱晚的鸟鸣雕琢。共同的泮庐,幸运的泮庐。走遍万水千山的脚步,注定在 这里打下一行扎实的印记。此景可掬,此情可待。这里是泮庐的前世和今生。这里是中山有人说中山的五桂山区域应该效仿北京的香山、上海的畲山,规划为大量的高档别墅。成为富豪们的私人领地。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是中山。正是因为这里是中山,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有着丰厚文化的地蕴,民风低调、决不张扬的城市。这里的人,习惯了对事物理性思考,习惯了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很 多国内响当当的开发商在中山折翼,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是中山,一个不迷信不盲从,不追捧,务实求真的城市。如果你不明白中山人想要的是什么,就强迫大家 接受你炒做的噱
6、头,那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我无须罗列统计数字,因为那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中山人的消费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里是中山,这里的人可以潇 洒的面对商场上千万级的盈亏,却绝对不会乱花一分钱。一定有人要问,泮庐的价格为什么不开的更加高呢?原因就是,泮庐需要大家用心来接受,不是用钱。这里是中山。泮庐属于中山。乡亲乡亲脚步匆匆,却还是错过了“歌神”阿 SAM 的中山演唱会,带着遗憾的心绪,耳旁回荡着 “梨涡浅笑,似把君邀,绮梦轻泛浪潮梦已消,花依旧玉人渺。 ”有人 说生命是一个不尽的循环,或许起点本就是终点而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且将时间停滞,融化于这不舍不弃的山情水意。五桂山,繁华咫尺,桃源深处,一宅水百
7、 年情。被我们改变着的世界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中国人文精神于西方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为人于自然应该是亲和的,是融合共生的,而不是西方思想所倡导的改变、改造自然。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设计危机,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逐渐认识到“天人对立” 、“征服自然” 等等错误观念的危害性。奥尔梨欧佩奇(Aurelio Peccei)指出,当代人“ 陶醉于自己的能力和眼前的成绩”时, “并未意识到,在许多情况下,明天将为今天的收获付重大的代价。此外,他们从各个方面使 用科学论证的同时,却疏忽了唯一能够不断起作用的哲学、伦理和信仰。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人已经丢失了的整体感。这是一种严重的倒退,现在社
8、 会应该恢复这种观念。 ”人们迷失在各种欧陆、美式、南亚风情的建筑中,一切以现代简明而冷漠的方式恪守着另一个方向的文明准则,而黑头发、黄皮肤的我们,在尝尽了法式大餐,听厌 了咏叹、爵士,享遍了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快速的同时,总觉得新鲜中有一丝陌生挥之不去,越来越深的感觉到一种文化认同错位的失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迁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冥冥之中,谁都会感觉到一种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声音在召唤。天人合一谁能否认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她提供了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认识自然,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谋生存、求发展,而不是狂妄地肆意开发和掠夺,一个 失衡的地球,支撑不起现代文明大厦
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我们的祖先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就对居住地有了清晰明确的向往。杜甫诗“卷帘唯白水,隐几适青 山” 则更加抒怀了中国民居建筑网罗天地、饮吸山川的空间意识和胸怀。这就是周易智慧中崇天(父)意识与恋土(母)情节的完美体现。如同轻风渐渐吹散蒙在中 国传统文化源头易经上重重的历史灰尘,在其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式民居,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利自然条件,用最经济、最天然手段达到抵御各种不利因素并获 得舒适居住空间的目的。它不是向自然宣战, 。处处与自然抗争,企图征服之,而是顺应自然,融于自然的文明建筑。只有一个五桂山,只有一个泮庐西方人相信上帝,他说“要有光”,于是宇宙里就有了光,上帝还说
10、要有些其它的东西,于是就都有了。上帝是人的意识一种反映,西方人总是要很主观的面对自 然。在这种理念下,人和自然是对立的。这和我们祖先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有着本质的不同。太阳、月亮等等美好的自然事物,都是我们祖先身体的一部分,这可能 就是天人合一的根源吧。我们时代生活在这里,这里是山、水、草、木都已经融于“家”这个概念之中了。曾几何时,我们对着大山在心底默默呼唤, “I am back.”。对,我回来了。 “无法对人说,将心与汝安” ,禅意的真谛是那么的不可琢磨,对乡亲的执着,却又似乎与这出于同源。还记得西雅图这个城市的来 历吗?那个叫做“ 西雅图” 的酋长,用感人至深的言语,跨越时空地感动着世界
11、, “你怎能把天空、大地地温馨买下?我们不懂。若空气失去了新鲜,流水失去了晶 莹,你还能把它买下?我们红人,视大地每一方土地为圣洁。在我们的记忆里,我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枝,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 人自省、鸣叫的昆虫都是神圣的。树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渗透了红人自互古以来的记忆。只有一个五桂山,我们不能把子孙籍以休养生息的方寸削剥干净,更加 不能让子孙在污浊的环境里生存。对山的専重,就是对我们自己的专重。我们不能打断群山的绵延,不能搅扰巨龙的清梦。在浓墨写就的山水中,任何带有铜臭的符 号,都是令我们蒙受的。只有一个泮庐。我们在对自然专敬的前提下,惶恐的安放了我们的家,
12、用汗水延续着快乐,用美好的描绘着期许,既然明天注定要来到,我 们希望能够为子孙留下一些可以传世的东西。泮庐,你的名字里蕴涵着“天人合一” 。当一个雅致的亭台,偎依在一棵百年古树的怀抱里。寻根于黛瓦银墙如果说对自然或者客观环境的专重,是祖先崇尚的“天人合一”。那么蕴涵于这黛瓦银墙间的,是我们对根的思辩。听说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叫做“存在主义”。萨特先生苦心周旋的虚无和存在,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最多是荘生梦蝶的境界罢了。存在也好,虚无也好,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哲学。我们把“泮庐”这种风格,定义为“中国合式建筑”。对!天地六合的合,天人合一的合。 “十笏茅齐
13、,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 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次境, 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题画竹石泮庐传承中国宅院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融合传统民居院落艺术风格,在传统建筑中最大化提取元素,同时又弃舍了旧式古宅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 文化负面效应,让整个简直既富有深厚文化低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又不失舒适与和谐。同时承载了中国人骨子里“街坊邻里,守望相助”的文化观
14、念,又继承上奉 高堂以孝,下示弟子以诚,长幼有序的人伦精神。它所延续的是一种情感,所形成的是一种庄重而勃勃有生趣的凝聚力,使居住者择友而邻,既从生活层面上享受到 居家物质功能和传统文化的润泽,还能从文化层面找到深深烙在居者心灵深处的价值认同与归属。文人笔下的乡愁总是那么萧瑟,多小秋水长天尽染,多小落霞孤鹜齐飞。于我,却只需那一朵带着家乡韵味的雏菊,便可沉浸于无限的乡恋之中。儿时被母亲搅扰的甜梦依稀,回荡在山峦间欢快的童音依旧。偶得“举箸仍食油麦菜,停杯始悟桂花香。 ”山,有雄峰五座,盛产两天内,看了“如果爱”和“ 千里周单骑” 两部电影。不敢对两位元大导演的作品妄桂花,故得名,五桂山。深刻和浅
15、薄加评价,只是忽然再次陷入了对人性思考的旋涡。痛恨“ 不若相忘于江湖” 这句话。我喜欢庄自的潇洒,却无法接受他对生命的冷漠。每一个美好,都应该值得我们用尽一切去珍惜。五桂山,中山人的美好。记得辽东苦寒之地,有驯养“海东青”的传统,老把式会传授弟子,只向神索取你必须的,或许这只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吧。但是这确实是人和自然和谐的最初形式。五桂山,我们需要与你和谐。记得赖特先生的“流水别墅” ,让我等震撼于那种浑然忘我的境界,那种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境界。我们似乎直接对自然的索取已经越来越少,却又好像越来越多,在对这复杂问题的思考中,仿佛已经没有了深刻和浅薄的区分。泮庐,结庐溪泮,山水相依。清江一曲抱村流
16、,长夏江村事事幽。淳朴的民风沿着低缓群山越溪而过,迎面而来,古野与醇厚早迷醉了一腔艳羡。泥土、绿篱、花朵的馨香扑簌簌流动着。在空旷与悠远闲散的私喁里,在朦胧与清晰的交汇处,泮庐用一种超越的姿态擦亮了我们视觉的天空银样的月色如水般从天井泻下,高大的吗头墙像墨染般投影到水池中。一个身着蓝色旗袍的女子斜靠在“美人靠” 上,手把环珠,仰望清月。茶香袅袅,心歌如潮, 淡淡的清辉,共丝竹的悦耳,一起与竹木扶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对时光的回望与凝视。而泮庐的院落,完成了古典与现代的融洽衔接。懵懂的时光总是那么温馨, 又总是那么短暂。心本自在和无忧无虑相缱绻,恍惚间,人就长大了。每天,我们都在叫做城市的物质世界
17、里平静或者疯狂。我们白天是一个动物,我们对着天空或 者大地呼喊,与我们相应和的只是城市被分割的天空,柏油的道路,局促的叶片和花朵。晚上,我们是一株植物,但我们的生长和泥土无关。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 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梦?在我们的意识里,那是一种真正的人与院落的融合。其实,如果要选择一处涵养我们性情的居所,那浸润我们年小时光, 捆绑着我们亲情的院落,飞檐,马头墙,或者青瓦,粉壁,会在心底左右我们栖息的灵魂。峰回路转,我们的渴望纵情迭宕,不只是一份撩拨心底的夙愿,更多的是 一种对俯身可及的记忆的寻找。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泮庐坦然眼前。泮庐园林以江南水乡为蓝本,大多为民间手工艺人打造,一派小桥流水的灵秀、粉墙黛瓦的雅致、吴侬软语的温柔。走进去,会发现自己的双脚踩在一条青石板 铺成的小路上。默然站立,可以听到染着花香的马蹄踏在石斑上的特特声,可以看到翠辇摇摇晃晃载着纤细的身影和朦胧的笑厣而去,可以闻到十八年女儿红倾至碗 中的香气,因为我们感觉到了头上被轻风掀起的酒旗。如果我是侠客,必将会慨然落座,脱横剑于膝上,痛饮三大碗,抖抖一路的风尘;如果我是文人,自会抛笔扔 墨,把那劳什子文章一焚,此处岂是笔墨写得出来?如果我是追名逐利的人,应长歌当哭,歌尽这无数的自寻烦恼,哭罢那黄梁梦中的一枕风雨。但我只是个过客, 对我这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人来说,能有此臆想,已不枉有此一遇了。